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8 09:15 熱度:
摘要楊樹冬季植苗造林具有春季植苗造林不可比的優越性,從整地、育苗、栽植、栽后管理等方面介紹了冬季植苗造林技術,及新植大樹的護養技術。
關鍵詞楊樹新植樹;造林養護
一、1細致整地
通過翻土、松土等環節來改變土壤原有的理化性質,從而改善幼林成活生長的條件。溝、河、路、渠等帶狀或線狀造林地穴狀整地,盡量保護現有植被;塊狀造林地全面整地。結合整地去雜,撿出枯枝雜草及其他堅硬固體物。釆用挖大穴方式造林,穴長、寬、深分別為60cm、60cm、80cm,上下一致,分層放土。
2良種壯苗
良種壯苗是林木速生豐產的物質基礎,它直接影響到造林后的成活率、初期生長量和抗逆性,且不同的優良品種對病害、蟲害、自然災害的抵抗力也有所不同。因此,要選擇3個以上優良品種進行種間混交造林。良種壯苗的標準為苗木規格Ⅱ級以上,苗高3.5m以上,地徑3.5cm以上,根系保留長度15~20cm,苗干無嚴重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無枯梢、干斑、徒長現象。目前,優良品種有107、108、2001、中林46、2025等。
3冬季植苗造林時間
冬季造林實際上是春季造林的提前或秋季造林的延后,即苗木全部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進行。一般情況下,從11月中旬開始到12月下旬為止。
4合理密度
造林密度是林分群體結構的穩定性和林木個體間生長發育的關鍵。造林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立地條件、造林種類和培育目的來確定。立地條件好、培育大徑材、營造用材林以及寬冠型品種(如:中林46、2001等),造林密度小些;立地條件差、培育小徑材、營造防護林以及窄冠型品種(如:107、108等),造林密度大些。一般情況下,株行距為4m×5m、3m×6m、2m×6m、3m×4m等;平原農區寬窄行農林復合栽植株行距為3m×2m×8m、3m×3m×10m,它不僅很好地利用了樹木生長的邊際效益,有利于機械化作業,減少管理環節,還能延長作物間作年限。
5認真栽植
認真栽植是造林成敗的關鍵。按照“四大一深”的技術要求,做到大穴、大苗、大行距、大水、深栽、實踩;隨起苗、隨運輸、隨栽植。栽植深度40~60cm;一般情況下,以根原際以上15~20cm為宜。栽植時,首先回填表土20cm左右,再將苗木放置在定植點上扶正,左右前后對齊,然后埋土,埋土至根原際或穴的1/2處第1次踩實;埋土至穴口10cm處第2次踩實;最后在穴周圍封10~15cm高的土堰。
6及時澆透水
栽后澆水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因此,栽后及時澆1次壓根水,若是人工澆水每株15~30kg,若是用機電器澆水應從土堰內沿注入澆滿為止,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下沉與根部緊密結合,以利愈傷組織形成和補充樹干水分。待翌年3月初,扒開土堆再澆1次發芽水,確保新植幼樹成活和健壯生長。
7封土堆及涂白
澆水后待穴內表土面發硬時把定植穴封平,再以樹干為中心封1個30cm見方、高15~20cm的土堆,起到保墑增溫、固定樹體的作用。在距地表1.2m高處涂1圈紅色標記,然后在標記下面均勻、全面涂白,不留余地,保持高度一致,以起到防止日灼、病蟲害侵染和美化環境的作用。
8楊樹冬季植苗造林應四忌
一忌穴小淺栽。穴小土壤堅硬不利于新根伸長,不利于蓄水保墑;淺栽減少了根系吸收水分的層次,易風倒,成活率低;二忌上實下松。一次性埋土再踩,造成上實下虛,若不扒開土澆透水,容易導致吊死;三忌上濕下干。澆水時不扒開土堆,澆不透水,容易導致地上部干枯,從基部發芽;四忌污水浸泡。污水濃度大,容易導致幼樹脫水死亡。
二、新植大樹的管護
1.1地上部分保濕
1.1.1包干。用草繩、蒲包、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濕性和保溫性。經包干處理后,一可避免強光直射和干風吹襲,減少樹干、樹枝的水分蒸發;二可貯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經常保持濕潤;三可調節枝干溫度,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枝干的傷害,效果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樹體休眠階段效果較好,但在樹體萌芽前應及時撤換。因為塑料薄膜透氣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溫季節,內部熱量難以及時散發會引起高溫,灼傷枝干、嫩芽或隱芽,對樹體造成傷害。
1.1.2噴水。樹體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面)因蒸騰作用而易失水,必須及時噴水保濕。噴水要求細而均勻,噴及地上各個部位和周圍空間,為樹體提供濕潤的小氣候環境。可采用高壓水槍噴霧,或將供水管安裝在樹冠上方,根據樹冠大小安裝1個或若干個細孔噴頭進行噴霧,效果較好,但較費工費料。也可采取“吊鹽水”的方法,即在樹枝上掛上若干個裝滿清水的鹽水瓶,運用吊鹽水的原理,讓瓶內的水慢慢滴在樹體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節省投資。但噴水不夠均勻,水量較難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樹體,在抽枝發葉后,仍需噴水保濕。
1.1.3遮蔭。大樹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季節,要搭制蔭棚遮蔭,以降低棚內溫度,減少樹體的水分蒸發。在成行、成片種植、密度較大的區域,宜搭制大棚,既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樹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蔭,蔭棚上方及四周與樹冠保持50cm左右距離,以保證棚內有一定的空氣流動空間,防止樹冠日灼危害。遮蔭度為70%左右,讓樹體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證樹體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后視樹木生長情況和季節變化,逐步去掉遮蔭物。
1.2促發新根
1.2.1控水。新移植大樹,根系吸水功能減弱,對土壤水分需求量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土壤含水量過大,反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對發根不利,嚴重的會導致爛根死亡。為此,一是要嚴格控制土壤澆水量。移植時第1次澆透水,以后應視天氣情況、土壤質地,檢查分析,謹慎澆水。同時要慎防噴水時過多水滴進入根系區域。二是要防止樹池積水。種植時留下的澆水穴,在第1次澆透水后即應填平或略高于周圍地面,以防下雨或澆水時積水。同時,在地勢低洼易積水處,要開排水溝,保證雨天能及時排水。三是要保持適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m以下)。在地下水位較高處,要做網溝排水,汛期水位上漲時,可在根系外圍挖深井,用水泵將地下水排至場外,嚴防淹根。
1.2.2保護新芽。新芽萌發,是新植大樹進行生理活動的標志,是大樹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樹體地上部分的萌發,對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根系的萌發。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別是移植時進行重修剪的樹體所萌發的芽要加以保護,讓其抽枝發葉,待樹體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時,在樹體萌芽后,要特別加強噴水、遮蔭、防病治蟲等養護工作,保證嫩芽與嫩梢的正常生長。
1.2.3土壤通氣。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能有利于根系萌發。為此,一方面,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結。另一方面,要經常檢查土壤通氣設施(通氣管或竹籠)。發現通氣設施堵塞或積水的,要及時清除,以經常保持良好的通氣性能。
2樹體保護
新移植大樹,抗性減弱,易受自然災害、病蟲害、人為和禽畜危害,必須嚴加防范。
2.1支撐
大樹種植后應即支撐固定,慎防傾倒。正三角樁最利于樹體穩定,支撐點以樹體高2/3處左右為好,并加墊保護層,以防傷皮。
2.2防病治蟲
堅持以防為主,根據樹種特性和病蟲害發生規律,勤檢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發生病情,要對癥下藥,及時防治。
2.3施肥
施肥有利于恢復樹勢。大樹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15d左右1次。用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濃度為0.5%~1.0%的肥液,選早晚或陰天進行葉面噴灑,遇降雨應重噴1次。根系萌發后,可進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傷根。
2.4防凍
新植大樹的枝梢、根系萌發遲,年生長周期短,積累的養分少,因而組織不充實,易受低溫危害,應做好防凍保溫工作。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并逐步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以提高樹體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在入冬寒潮來臨之前,要做好樹體保溫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蓋、設立風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護。
文章標題: 楊樹冬季植苗造林與新植樹養護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84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