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9-07 11:51 熱度:
作物的健康生長和產量和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環境不僅僅是氣候和土壤環境,還有植物種植的密度等都有一定的關系。那么植物密度和產量有什么直接的聯系呢?本文是一篇核心期刊快速發表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不同品種與密度對玉米生育進程及產量的影響。
摘要 在高產創建活動中,圍繞戶縣表現好的玉米新品種陜單609和鄭單958開展中高水肥條件下的創高產合理密度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密度對品種產量的影響極顯著,陜單609和鄭單958均適合在戶縣種植,在中高水肥條件下合理密度為6.00萬~6.75萬株/hm2,2個品種適宜在戶縣玉米生產和高產創建活動中推廣。
關鍵詞 玉米,品種,密度,生育進程,產量
隨著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開展,戶縣糧食生產邁上了新臺階,在玉米高產創建活動中,筆者于2014年對陜西省近年審定并適合戶縣種植的24個玉米新品種進行了豐產性、抗逆性的綜合性狀的篩選鑒定,陜單609和鄭單958表現突出。為了進一步探索這2個品種創高產的合理密度,研究不同密度的產量表現以及品種增產潛力,指導全縣玉米生產和高產創建活動,設立了此次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戶縣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千畝方澇店鎮小坳河村,地力均勻,肥力中等,土壤為�v土,前茬作物為小麥。前茬小麥成熟后期,對試驗地地力進行了采土化驗,土壤有機質18.9 g/kg,堿解氮70.5 mg/kg,速效磷20.6 mg/kg,速效鉀154 mg/kg,pH值8.12。參試品種為陜單609、鄭單958。按高產創建活動百畝方高產要求10.5 t/hm2制定了配方施肥比例,施純N 214.5 kg/hm2、P2O5 75 kg/hm2、K2O 48 kg/hm2。
1.2 試驗設計
采用裂區設計,以品種為主處理,即陜單609、鄭單958;密度為副處理,設置6個密度,分別為5.25萬(大田種植密度)、6.00萬、6.75萬、7.50萬、8.25萬、9.00萬株/hm2。共12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排列[1-3]。小區實行等行距種植,6行區,行長7 m,行距60 cm,小區面積25.2 m2,試驗占地604.8 m2,東西壟向,試驗地四周種植大田玉米。
1.3 試驗期間氣候條件
玉米生長期間苗期高溫干旱,發育受到影響,拔節后雨量充沛,生長正常,灌漿中后期陰雨過多,光照少,氣溫低,影響灌漿,成熟期推遲。
1.4 試驗實施
小麥收獲后及時旋耕滅茬,秸稈還田。6月13日人工拉犁開溝,人工點播,人工覆土,施底肥尿素135 kg/hm2、磷酸二銨375 kg/hm2、硫酸鉀150 kg/hm2,種肥分開。播種后及時灌水,踏實土壤,保證全苗。6月20日出苗,6月26日化學除草,6月29日間苗,7月5日定苗,7月16日追施拔節肥尿素195 kg/hm2,7月29日大喇叭口期結合培土追施尿素195 kg/hm2 [4-6]。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處理玉米生育進程及其性狀
從表1可以看出,2個品種隨著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不斷提高。生育期2個品種較常年推遲3 d。空稈率和倒伏率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病害由于品種和天氣原因沒有發生。
2.2 各處理玉米產量構成及產量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密度的增加,禿頂增加,穗長、穗行數、行粒數、千粒重、出籽率均有所降低。產量以鄭單958密度6.75萬株/hm2最高,為9 166.7 kg/hm2,陜單609和鄭單958密度6.00萬株/hm2并列第2位,產量為8 968.3 kg/hm2。陜單609密度9.00萬株/hm2產量最低,平均產量為4 801.6 kg/hm2。從各品種表現來看,鄭單958以6.75萬株/hm2密度產量最高,陜單609以6.00萬株/hm2產量表現最好。鄭單958高密度情況下表現優于陜單609,陜單609低密度情況下表現優于鄭單958。說明陜單609的單株潛力優于鄭單958。從2個品種整體分析各密度產量表現,6.00萬株/hm2密度產量最高,其次是6.75萬株/hm2,9.00萬株/hm2產量最低,超過6.75萬株/hm2以上密度,隨密度的增加產量降幅較大(表3)。
從表4可以看出,重復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試驗誤差較小,數據可靠。主處理品種間差異顯著,副處理密度之間差異極顯著,需要進一步分析。通過進一步的測驗分析,主處理2個品種間的處理差異值小于t0.05SD,說明從6個密度的整體處理表現來看,品種間處理差異不顯著。副處理密度間除6.00萬株/hm2與6.75萬株/hm2產量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密度之間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表5)。6.00萬株/hm2與6.75萬株/hm2 2個密度產量差異不顯著,并非完全因密度原因所造成,而與2個品種表現差異有直接關系。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密度對品種產量的影響極顯著,并且品種不同,最佳密度不同。陜單609單株潛力較大,鄭單958耐陰雨能力占優,陜單609在中低密度表現突出,即在戶縣現有種植密度條件下表現優于鄭單958,鄭單958在陰雨和高密度條件下優于陜單609。除6.00萬株/hm2與6.75萬株/hm2密度因品種表現不同造成產量差異不顯著外,其他密度之間產量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試驗設計中密度差異偏大,不能更準確地了解戶縣創高產的密度范圍。灌漿中后期連續低溫陰雨寡照,不能充分地反映出品種的增產潛力,以及在光照條件好的情況下創高產密度,這些均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探索研究。從試驗中還可以看出,2個品種都是適合戶縣種植的優良品種,在中高水肥條件下種植密度以6.00萬~6.75萬株/hm2為宜。因此,陜單609和鄭單958均是適合戶縣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和大田生產推廣的品種。
4 參考文獻
[1] 楊艷,冷遠康.不同種植密度下玉米主要農藝性狀及其與產量的關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6):1647-1649.
[2] 趙成昊,景希強,王孝杰,等.遼南地區不同種植形式與密度對玉米產量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4,22(5):109-114.
[3] 馮尚宗,王世偉,彭美祥,等.不同種植密度對夏玉米產量、葉面積指數和干物質積累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15,27(3):1-5.
[4] 侯月,王鵬文.玉米不同種植密度產量結構的差異研究[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4,21(3):25-27.
[5] 黃安霞,覃嘉明,秦洪波,等.廣西旱地玉米不同密度和施肥措施對玉米產量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4,41(4):19-22.
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推薦雜志《安徽農業科學》是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創刊于1961年。2007年由半月刊改為旬刊。該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并榮獲第四屆全國優秀農業期刊一等獎、2005年安徽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6年第五屆全國農業期刊金犁獎學術類一等獎。主要刊登全國范圍的農、林、牧、副、漁業基礎理論、應用研究及農業經濟研究、農史研究等與農業有關的學術研究論文,追蹤報道各學科的最新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
文章標題:不同品種與密度對玉米生育進程及產量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2795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