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9-02 10:08 熱度:
作物生產論文發表期刊推薦《農業工程》雜志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主管、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的農業工程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2011年,2012年改為月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11-6025/S,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5-1795。
摘要:大樹移栽在城市園林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骨干作用。但如果計劃不周,技術措施不到位,也會帶來一些弊端或是造成大樹資源的浪費。筆者就城市園林建設中大樹的概念、大樹的采集途徑及大樹移栽注意事項進行了初步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樹木,移植,關鍵技術
引言:
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加快,城市園林建設出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提出了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新理念,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要實現 生態園林城市、城市森林化按常規的植樹造林程序,按常規的植樹造林程序,從播種、育苗、人工栽植小苗,對城市園林綠化來說,短時期內達不到觀賞效果和生態 要求。為了盡快實現綠化觀賞效果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標,采用大樹移栽是現代城市園林建設中唯一有效的新舉措。大樹移植,是指移植胸徑在10cm以上,且維 持樹木冠形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大型樹木移植。大樹移植一般難度較大,技術要求較高,但因它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變一個小區甚至一座城市的自然面貌,較快的發揮 綠色景觀效果。
1大樹移植前考慮因素
1.1時間的確定
移植時間應于一年前確定,為保證樹體營養平衡,移植前應采取提前斷根、截桿縮枝、包封截面等措施,做好移植準備。
1.2樹種及樹型選擇
行道樹應選擇樹型規整、分枝點高且抗性強的品種。林地叢植和草坪孤植則應選擇樹型豐滿,造型獨特,觀賞性佳的品種。
1.3生境選擇
應盡量選擇生境相似和相近的地方進行移植,同時應充分考慮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光、熱、水、肥條件優于或類似于原生地的適生地.
1.4確定移植樹木的主觀賞面和樹木陰陽面
成批移植大樹前,要對樹木進行編號和定向,在樹干上標定南北方向,使其移植后仍能保持原方位,以滿足其對朝向的適應性需求。
2大樹移栽技術
2.1大樹移栽的時期
大樹移植時間因樹而異,大多選擇在秋季或早春,此時植物蒸騰量小,水分代謝平衡,有利于根系及時恢復生長,提高移植成活率。在南方地區,一般落 葉植物常在冬季移植,常綠植物常在早春葉芽萌發前移植,而常用植物香樟、大葉紫薇、天竺桂應在2~3月移植,白玉蘭應在元宵前后移植,芒果應在4~5月移 植,美麗異木棉、臘腸樹應在6~7月移植為最佳,成活率最高
2.2大樹處理
大樹移植必須修枝,合理修枝,減少樹木地上部分的比重,減少樹木的水分蒸騰,使移植的大樹水分盡快達到平衡,這是確保大樹移植成活率的重要環 節。修枝須根據各種樹種的生長特性進行。對于常綠樹種(如高山榕、桃花心木、盆架子等)及萌芽力較弱的樹種(如白玉蘭、美人樹、佛肚樹、杜英等),保留原 有的枝干樹冠,只要修去徒長、太密或有病蟲的枝條即可。對于主干明顯且萌芽力較強的樹種(如小葉欖仁、香樟、小葉榕等),一級分枝保留,上部枝條全部可修 剪。主枝弱或者生長快、萌芽力、成枝力及愈合力強的樹種,則將重剪,甚至只保留一定高度的樹干。修剪時注意刀口要平整,對于較大的修剪傷口用殺菌劑處理后 蠟封,以防腐、防干、促進愈合。修剪后做好樹木觀賞面標記。
2.3起苗。
對于已確定移植的大樹在起挖前4~5d充分灌水。挖掘前先用繩子固定樹體以確保安全,然后以樹干為中心,在原有土球外圍開溝起挖,碰到根時要剪 斷,剪口要平整。土球高度約為其直徑的3/5,土球挖到一半時逐漸收底,最后形成上大下小的土球。(5)起苗后包扎處理。起挖完畢后要對土球進行修整,以 便于土球包扎,對于大的根系傷口,要進行消毒處理有條件的還可在傷口上涂抹生長素,用多菌靈、福美雙等殺菌劑混合噴灑。藥劑處理完成后用草繩捆牢扎緊土 球。
2.4起吊運輸。
大樹吊裝運輸前要整理樹冠,用繩子將松軟枝條收攏緊,在吊裝綁縛處用多層毛毯或其他柔軟物包扎保護好。吊裝時,注意保護好樹皮和土球。大樹吊入 運輸車后樹冠向后,土球下及樹干支撐點用毛毯、草繩或其他柔軟物墊緊,土球兩邊墊實,用繩子將土球及樹干固定。在運輸途中注意遮陰保濕,減少水分損失。
2.5種植。
大樹運到必須盡快定植。首先去除樹冠綁扎物,起吊大樹進入種植穴,扶正樹冠,根據做好的觀賞面標志,調整好種植觀賞面,種植深度約高于原先大樹 種植深度10cm,調整到位后填入一些土,把土球下部墊實,大樹固定后,去除草繩等土球包扎物,填種植土壓實土球。填土至2/3處立柱支撐、用鋼絲繩加 固。支撐牢固后澆透水,然后填土埋住全部土球,再慢慢進行澆灌,澆足澆透,即澆透定根水。
3栽植后的養護
3.1樹體保濕
3.1.1包干
用草繩、蒲包、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濕性和保溫性。經包干處理后,一可避免強光直射和干風吹襲,減 少樹干、樹枝的水分蒸發;二可貯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經常保持濕潤;三可調節枝干溫度,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枝干的傷害,效果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 薄膜包干,此法在樹體休眠階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樹體萌芽前應及時撤換。因為,塑料薄膜透氣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溫季節,內部熱量 難以及時散發會引起高溫,灼傷枝干、嫩芽或隱芽,對樹體造成傷害。
3.1.2噴水
樹體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面)因蒸騰作用而易失水,必須及時噴水保濕。噴水要求細而均勻,噴及地上各個部位和周圍空間,為樹體提供濕潤的小氣候環 境。可采用高壓水槍噴霧,或將供水管安裝在樹冠上方,根據樹冠大小安裝一個或若干個細孔噴頭進行噴霧,效果較好,但較費工費料。有人采取“吊鹽水”的方 法,即在樹枝上掛上若干個裝滿清水的鹽水瓶,運用吊鹽水的原理,讓瓶內的水慢慢滴在樹體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節省投資。但噴水不夠均勻,水量較難控 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樹體,在抽枝發葉后,仍需噴水保濕。
3.1.3遮蔭
大樹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季節,要搭制蔭棚遮蔭,以降低棚內溫度,減少樹體的水分蒸發。在成行、成片種植,密度較大的區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 便管理,孤植樹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蔭,蔭棚上方及四周與樹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離,以保證棚內有一定的空氣流動空間,防止樹冠日灼危害。遮蔭度為 70%左右,讓樹體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證樹體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后視樹木生長情況和季節變化,逐步去掉遮蔭物。
3.2促發新根
3.2.1水肥管理
大樹移栽后立即灌一次透水,保證樹根與土壤緊密結合,促進根系發育,然后連續灌3次水,灌水后及時用細土封樹盤或覆蓋地膜保墑和防止表土開裂透 風,以后根據土壤墑情變化注意澆水。澆水要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在夏季還要多對地面和樹冠噴水,增加環境濕度,降低蒸騰。移栽后第一年秋 季,應追施一次速效肥,第2年早春和秋季也至少施2-3次,以提高樹體營養水平,促進樹體健壯。
3.2.2土壤通氣
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能有利于根系萌發。為此,一方面,我們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結。另一方面,要經常檢查土壤通氣設施(通氣管或竹籠)。發現通氣設施堵塞或積水的,要及時清除,以經常保持良好的通氣性能。
3.3立支撐物
樹木移植后要扶穩!不要被風吹倒"樹木種穩后!在根長出前!不要隨便搖動!影響樹木成活"一般行道樹多用兩根2米長的水泥桿扶樹!而庭院綠化多用3支2米長的竹桿呈三角行扶樹"支撐物要牢固!不要傷害樹皮"
4、移栽后導致死樹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大樹主要來源為:郊區的自然林、閑散土地上的大樹、建設用地中的大樹、山地苗圃中的大規格苗木。這些大樹的移植是一項專業工 程,大樹移栽后成活率的高低,與工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關,結合實踐我們調查發現,造成大樹移栽后死亡有幾個常見的主要原因。
1、樹種、樹木選擇不適宜
⑴樹種原栽植地和移栽地緯度跨度過大,樹種生態適應幅度窄,樹木難以適應新栽植環境的溫、濕度條件;
⑵長期生活在山坡背陰面的樹木移栽到陽光明亮的地區因光照條件不適應逐漸死亡;
⑶再生能力較低的古樹,沒有經過復壯和宿根培養而進行移植;
2、土壤條件不適宜
⑴土壤因素造成。喜酸樹木栽植在堿性土壤中,或與之相反;
⑵土壤過粘重,后期澆水不能澆透,或土壤積水導致根系嚴重缺氧而活力低下甚至根系腐爛;
3、修剪時期不合適宜或修剪過輕、過重。如松樹類在割膠期間過重剪枝會造成傷流使樹木死亡;
4、栽植技術不適當
⑴栽植前放置時間過長,放置過程中保水措施不力導致樹體失水過多,細胞活力低下;
⑵栽植過淺或過深;
⑶高崗、山坡或缺水的地方,移栽后澆水不透;
⑷樹坑上大下小,放置栽植樹木時出現懸根現象,即多數毛細根系實際沒有與土壤充分結合,葉部蒸騰失水和根系吸水明顯失衡。這也是死樹的最重要的原因;
⑸反季節栽樹,沒有疏枝、遮蔭,其它保活措施也不力。
(6)栽植時填土不堅實或沒有及時打支撐而造成土球見水散球;
5、促進移栽樹木成活的先進技術介紹:
1、幾種行之有效的移栽技術簡介
(1)根系蘸漿法
對于小苗木,挖出后無論裸根或帶土球立即蘸泥漿(混有生根劑效果更佳),是提高保活率的重要措施;
對于大冠苗木,先將好土填入樹坑適量,倒水打泥漿,再將樹根(帶土球)部分放入使之充分與泥漿黏合,避免了懸根,也就避免了死樹最重要的原因。
(2)淺栽高培土法
樹木適當深栽(以原先栽植深度為參照),有利于保活,但成活后因根系呼吸受抑而活力不強,不利于生長;
樹木適當淺栽,不利于保活,但成活后因根系呼吸通暢而生長速度較快。
淺栽高培土法彌補了以上栽植方法的缺陷。具體方法為:淺栽后實行高培土(高培土相當于深栽,有利于保活),樹木成活后將高培之土除去(相當于淺栽,樹木根系呼吸良好)。
(3)澆水方法的改進
傳統的澆水方法,是樹木移栽后澆定根水,一般均為從上往下澆,從外往里澆。第一次容易澆透,若土壤過粘形成板結,第二次澆水就很難澆透,看起來上面已成泥漿,但深處依然干燥(部分樹木死亡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改進的澆水方法為“從下往上澆,從里往外澆”。具體做法:在傳統使用的塑料水管頭部接上長約1米左右的水管噴槍,向下插入土層深處澆水,在澆水時間并沒有延長的情況下能徹底澆透。
6結論
確保樹木移植成活的方法有許多,無論從樹木本身的營養物質,激素等內在因素,還是從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外在因索考慮,最終的目的是保持樹 木地上部分或地下部分器官生理代謝的動態平衡。尤其是水分的動態平衡,所采取的各種技術措施,都是為了使樹木移植能維持或盡快恢復這種動態平衡!,提高樹 木移植的成活率。
參考文獻
[1]張義勇.園林綠化大樹移栽配套措施.2004,09,22
[2]任春芳.大樹移栽與城鎮園林建設.2005,05,04
文章標題:作物生產論文發表之園林樹木移植技術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1852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