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01-11 11:23 熱度:
我國城鎮化進程逐漸加快,在城鎮化進程中,集體經濟面臨一些困境,本文針對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難題進行探討,并提出解決對策。
《村鎮建設》村鎮建設綜合性刊物。旨在宣傳黨和政府對村鎮建設的方針政策,普及村鎮建設的科學知識,交流村鎮建設的經驗。村鎮建設收錄情況/影響因子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收錄、萬方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建國初期,黨和政府進行了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給了農民個人,但集體經濟尚未發展。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農村經歷了互助組到初級社再到高級社,后來又發展為人民公社,農民也由以土地入股(所有權歸農民)發展到土地歸集體所有。
回顧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的歷史演變及其發揮的作用,提出中國農村集體經濟在今天城鎮化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圖從不同區域的分析入手,提出城鎮化進程中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農村集體經濟的歷史演變及其作用
合作化運動促進了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但后來的合作化推進過快,人為確定的生產關系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最終阻礙了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集體將土地承包給農民,同時實行必要的統一經營。在行政體制上,撤銷了人民公社,建立起鄉、村和村民小組。80年代初,社區農村股份合作制這種新型的經濟組織出現了。它在農戶和集體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上,解決了集體層次的財產及其收益歸屬誰的問題[1]。
二、城鎮化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影響
十五大(1997年)之前,城鎮化的概念更多的是理論上的探討。從十五大到十六大,城鎮化概念獲得廣泛認同,黨的十六大(2002年)提出加快城鎮化進程。十八大(2012年)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城鎮化、大城市、城市群已成為主流認識。城鎮化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民轉為市民的同時,也給農村集體經濟帶來一系列的挑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與挑戰,是決策者們必須思考與面對的問題。
1.城鎮化征去大量的農民耕地,影響了農村集體經濟基礎。中國農村集體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民依附于土地,土地是農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離開土地,農民的生存與發展受到極大影響。雖然失地農民能獲得部分經濟補償,但對于沒有較強謀生技能的農民來說,補償的貨幣并不能使農民維持太長久的生計。失去了土地,集體經濟該如何發展?才能使無所依靠的農民獲得依傍與保證,在維持正常生活水平的同時,甚至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而不是淪為城市貧民階層?
2.原有的集體資產該如何處置?在有的鄉村,除集體土地外,都辦有集體企業或者是集體共有的廠房、門面、商鋪等等。在城鎮化后,原來村落的生態與空間結構與組織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集體資產如何處置?是分光用光,還是作為集體資產繼續保留,成為全村農民的福利?這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3.村落的地域被割裂,城鎮化后,人口流動加快,有更多的外地人口涌入,也有本區域的人口遷出,村落相應變為城市社區。在新的社區空間架構上,擁有更為復雜與多彩的元素,如何發展村落經濟,進而處理更為復雜的社區社會問題,從而營造一個平安、祥和的社區環境[2] ?
4.失地農民如何再就業?是發展集體經濟,充分吸納失業農民,還是另謀途徑,為農民創造就業門路,從而使其獲得可持續發展?
以上問題,從各個方面剖析了城鎮化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影響。當然,城鎮化對集體經濟也有正面的促進作用,比如外來因素的涌入,使集體經濟獲得進一步變革與發展的動力。這好比一個耗散系統,熵的變化,也可能使其進化到更高級的階段。
三、發達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先進經驗
(一)深圳模式
1980年,深圳成為特區,深圳的城鎮化也加快推進。其集體經濟的演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1)加工貿易業。深圳洗腳上田的農民,憑借靠近香港的優勢,大力引進香港的加工貿易業。農村的集體經濟組織,主要提供土地、廠房與水電,同時獲得加工費,這些都成為農民福利的重要來源。(2)物業經濟。隨著城鎮化的推進,當初的農村地區,成為繁華的商業區。集體原來所有的商場、酒店,便成為可以出租、賺取大量租金的物業。(3)社區經濟。政府考慮到集體經濟組織和失地后農民的生存與發展,給集體和個人均預留了土地。集體經濟組織演變為現在的城市企業,而這些企業承擔了大量的行政與社會職能。當然,上述經濟形態存在于一定時期,在新的形勢下,它們也需要再生。有學者提出,應該讓深圳這些集體經濟民營化,去接受市場的挑戰[3]。
(二)北京模式
20世紀90年代,北京城郊開始出現城市化的浪潮。城市化,給當地的集體經濟同樣帶來很多問題,如生產資料的匱乏,農民就業困難以及缺乏社會保障等問題。城郊的一些村級組織,及時覺察到這些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集體產權改革等等。他們把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算,在清查人口的基礎之上,將集體資產進行量化配股,集體股、個人股各占一定的比重,并最終組建股份制企業。在產權制度改革后,他們把集體商鋪、酒店、客房進行出租,把剩余的非規劃土地打造成生態園區和批發市場,同時對全村的商品房進行商業運營,并大力發展倉儲等第三產業。這些舉措,在增加集體資產的同時,為失地后的農民提供了更加強大的生活保障[4]。
(三)蘇州模式
蘇州經歷了“蘇南模式”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就地城市化、鄉村城鎮化到新區與開發區建設的擴張型城市化的過程,其城鎮化過程,為國內外學者矚目。隨著市場的發展,蘇州原有鄉鎮企業的優勢逐步散失,其經營性企業向股份制合作經濟轉化,農戶家庭大都擁有資本與股份,每年都能進行分紅。同時,他們大力興建標準廠房、商務樓、集宿樓,發展租賃經濟;重點發展農業生態園區、休閑觀光農業園區。這些舉措,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2]。
當然,以上僅是列舉了深圳、北京、蘇州等先行地區的先進經驗。在國內外,還有很多成功經驗可供借鑒。先行者的經歷與經驗,將為后來者所學習與參考。
文章標題:城鎮化進程中農村集體經濟的出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nongye/jingji/3458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