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5-10 09:43 熱度:
培育新型農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東營市委、市政府把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確定為今2013年十件為民實事之一。為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東營市自2012年5月份開始創建新型農民學校,全市共創建1323所。截至2013年3月份全市已舉辦培訓班6061期,培訓29.4萬名農民。
【摘要】培育新型農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文章從東營市在創建新型農民學校方面的創新做法入手,剖析了新型農民培訓中存在的管理體制、培訓內容與方式及后續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科學規劃、理順體制、加大投入等五個方面的對策,從創新的角度為解決新型農民培訓難題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農業經濟論文,新型農民,新型農民培訓,新型農民學校
一、東營市新型農民培訓的基本做法
�。ㄒ唬﹫猿�“廣調研”,摸清培訓需求
全市組成多支調研隊伍,廣泛開展東營市農民素質情況調查、東營市農民培訓需求調查等,并在政府網站設置調查問卷,市縣鄉三級開通熱線電話,村村設立培訓需求“意見箱”,隨時征集群眾培訓需求,把準了需求脈搏。
(二)堅持“強管理”,理順管理體制
全市成立創建新型農民學校領導小組,統籌抓好全市農民教育培訓指導協調工作,全力創建“沒有圍墻”的新型農民學校。各縣區成立新型農民學校校務委員會,各鄉鎮、街道根據總體安排,設立分校校委會或教學點,重點搞好各類教學活動。各縣、區直部門單位作為校務委員會成員單位,根據自身分工,積極發揮職能作用。
�。ㄈ﹫猿�“大統籌”,整合教學資源
1、整合教學陣地。依托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村級活動場所等建成教學點253處、夜校925處,依托涉農企業、農村經合組織開辟教育培訓基地143處。
2、整合師資隊伍。打破區域、院校、身份界限,組建包括1182名教師的市縣鄉三級農民教育培訓師資庫。
3、整合社會力量。動員212個市縣區直部門、361家農業龍頭企業、266個協會組織、35個專業培訓機構、667名“第一書記”參與到創建工作中,形成強大社會合力。
4、整合經費投入。建立政府主導、項目支撐、分級負擔、多方籌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市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作為新型農民學校培訓專項資金,縣鄉財政隨之配套相應專項資金。
�。ㄋ模﹫猿�“勇創新”,豐富培訓內容與方式
1、創新課程設置。堅持“社會需要什么專業就設置什么專業,發展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的原則,緊扣實際開設課程,由農民點學。
2、創新培訓形式。探索開展了“課堂授課+實地指導”、“集中授課+分散自學”、“專家講解+現場參觀”、“試驗示范+推廣應用”等教學方式,實現了課堂教學向田間地頭延伸、理論培訓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
3、創新培訓媒介。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電視、網站、“e點通”學習平臺、“110培訓熱線”、“惠民小喇叭”、“農訊110”、農訊超市”等媒介拓寬辦學方式,革新培訓手段和方法,便民參訓。
�。ㄎ澹﹫猿�“重實效”,確保群眾受益
1、扎實開展各類培訓。按照力爭三年將全縣有致富愿望和致富能力的農民培訓一遍的要求,做實各類培訓。
2、做好跟蹤服務。培訓結束后,加強對參訓農民的技術指導、資金扶持、市場營銷、就業創業指導等后續服務,幫其解決生產生活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加快培訓成果轉化,讓群眾真正得實惠。
二、東營市新型農民培訓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培訓內容與方式有待進一步完善
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夠強,與廣大群眾的真正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培訓方式相對單一,基本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培訓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多數在白天,與農民務工或農時相矛盾。
(二)培訓師資急需進一步加強
師資庫教師總量雖多,但真正能講精品課的不多,部分教師授課內容接地氣不夠。師資庫教師來自各行各業,授課時間難以保證,調度管理缺少有力的抓手。授課補貼標準不明確,教師授課積極性不高。
�。ㄈ┡嘤柟┬枭写M一步平衡
從供求關系分析,我縣新型農民培訓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給不足”并存現象。一方面,很多農民還沒有意識到培訓的重要性,參訓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有些技能培訓,農民愿意學,但新型農民學校目前還沒有系統開展。
(四)培訓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
存在通過行政命令、硬性“攤派”等方式組織農民參訓現象,參訓的多數是老年人和婦女,重復培訓現象突出。部分校務委員會成員單位還沒把新型農民培訓作為單位的工作職能,主動性不強。社會培訓機構熱情不高,參與率較低。
�。ㄎ澹┡嘤柡罄m服務還需進一步跟進
培訓與企業產業基地結合較少,參訓后農民的就業、收入提升等問題解決有限。政府開展的農產品推介等公共服務有待加強。培訓后的相關政策有待完善。比如創業培訓結束后,廣大參訓農民創業熱情高漲,積極申請創業貸款,但由于資金有限,被批準者較少,影響農民積極性。
三、全力開創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新局面的建議
�。ㄒ唬┨嵘辰纾茖W規劃,有序推進新型農民培訓工作
1、善用“百姓思維”思考問題。切實站在農民群眾角度抓農民培訓,真正把“方便農民、智慧農民、實惠農民”作為根本宗旨,努力把新型農民培訓辦到農民家門口、辦到農民心坎上。
2、盡快制定農民培訓整體規劃。借鑒2011年我國農業部印發的《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十二五”發展規劃》,在加強調研、全面把握縣情、發揮獨特優勢基礎上,制定全市新型農民培訓規劃。
3、努力營造新型農民培訓濃厚氛圍。尤其要加強對新型農民培訓中的典型經驗、培訓成效及優秀學員的宣傳推廣力度,吸引群眾自覺走進課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二)理順體制,突破難點,加強新型農民培訓機制建設
1、健全政府主導的多元農民培訓機制。在強化行政推動的基礎上,采取是有效措施,調動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其他社會機構的積極性,搞好新型農民培訓“大合唱”。
2、建立政府投入為主導的多元化投資機制。按照“明確政府責任、財政多出一點,拓寬融資渠道、市場吸納一點,搶抓政策機遇、從上級爭取一點,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繳納一點”的思路,多渠道、多途徑解決經費問題。
3、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合理設置考核指標、考核分值及考核方式,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以引領科學發展,推進農民培訓取得扎實實效。
�。ㄈ┕步ü蚕�,開放協作,推進新型農民培訓資源建設
按照合理布局、方便農民的原則,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培訓陣地。及時把涉農政策法律法規、農業新技術等轉化為通俗形象的教學資源。組織開展對“師資庫”教師的培訓、教學競賽、優秀教師評選等活動。建立師資庫教師進退機制,實現師資庫教師動態管理。同時借助外力辦好高層次培訓,彌補本地師資不足。
(四)拓寬視野、開闊思路,創新新型農民培訓內容和模式
1、立足發展實際開展培訓。比如大王鎮將紅色革命精神教育作為主軸貫穿培訓始終,花官鎮依托7萬畝富硒大蒜基地、榮豐食用菌基地開展技能培訓,效果都很好。
2、通過項目帶動開展培訓。以有開發價值的農業科技項目為載體,抓好農科教結合工作,服務于新型農民致富、提高新型農民素質。
3、推行培訓券制度開展培訓。擇優選擇一批培訓機構,由政府向農民發放培訓券,農民根據需求持券到相關機構參訓,培訓合格后榮獲培訓機構頒發的各種證書,培訓機構根據農民交付的培訓券向新型農民學校申請培訓經費。
�。ㄎ澹﹦撔滤悸�,完善政策,做好新型農民培訓后續服務
構建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體系,努力把服務由培訓向生產、銷售等環節延伸。完善對參訓后合格農民的信貸、土地流轉、荒地承包等優惠政策。與企業及培訓機構聯合,解決農民就業難題。在進一步搞好農民創業培訓基礎上,用好用活市縣財政列支的8000萬農民創業基金,搞好政銀合作,催生一批農民創業項目。
文章標題:農業經濟論文東營市新型農民培訓問題的調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nongye/gongcheng/2096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