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冶金論文 發布日期:2012-03-26 16:09 熱度:
摘要:煤炭行業是高危行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人為本的思想也越來越突出。
關鍵詞:煤礦;開采技術;存在問題
一、煤礦生產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建設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小煤礦數量眾多,生產工藝落后,裝備水平低,技術管理人員匱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流動性大等原因,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進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進展緩慢,煤礦達標率低,與其他地區存在明顯差距。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許多新的規定,對煤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版標準已不能滿足現在煤礦的發展和國家的要求。2009年,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出臺了《國家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考核辦法(試行)》,以解決各省(區、市)制定的本地區標準中,考核辦法、考核范圍、標準高低不一致,個別地區標準較低的問題。
二、我國煤礦開采存在的問題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賦存狀況決定了能源消費必須以煤為主,一次能源消費中有70%~75%來源于煤炭,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多年煤炭開采帶來一系列環境和安全問題,屢屢為人詬病。
1.安全問題。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長王顯政曾說:我們永遠不要“帶血的煤”。2009年12月21日,黑龍江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新興煤礦發生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再次引發公眾對煤礦安全,特別是群死群傷公眾事件的關注和深層思考。從2006年起,國家加大對煤礦安全投入和治理,煤礦安全的總體形勢是好轉的,在產量增加的同時,死亡人數逐年下降,多年來煤炭產量以近2億t/a的速度遞增,而百萬噸死亡率逐步下降。如何推動煤炭安全形勢的進一步好轉,實現以人為本與本質安全型的和諧礦區,是煤炭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2.加強小煤礦安全隱患治理的措施。(1)切實加強小煤礦礦主和礦井干部的安全意識。(2)安全第一,教育為先,加大安全投入,建立礦井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3)進一步落實礦井安全職責,加大風險抵押和懲處力度。(4)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礦,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實現礦井標準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5)轉變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理念,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6)加強小煤礦安全生產的指導、分析、幫助,創建煤礦安全生產和諧氛圍。
3.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由于地下采掘引起的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沙漠化、采煤廢水排放以及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染等。
我國煤炭開采主要采用冒落法管理采空區頂板,造成地面沉降和陷落,因而引發村鎮、鐵路、橋梁和地面管線設施破壞。大量的農田因塌陷、鹽漬化和水土流失無法耕種。礦井開采過程中的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生產用水涌入井下而成為礦井水,目前礦山的年排水量約為22億立方米。
我國現有煤矸石山1500余座,歷年堆積量達30億t,占地超過500000平方米,在大氣降水淋溶時還會進一步污染周圍水體、農田和地下水。目前有自燃現象的矸石山約140多座,自燃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氣體,成為大氣污染源。
礦井瓦斯主要是礦井中由煤層氣構成的以甲烷為主的有害氣體。它既是煤礦重大安全事故的禍根,又是一種嚴重的溫室效應氣體。研究顯示,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在全球氣候變暖中所占份額為15%,僅次于二氧化碳。等量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據初步估計,我國2000m以淺范圍內具有30萬億~35萬億立方米煤層氣資源,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國煤層透氣性差,難以在開采前抽出。建國以來,我國煤礦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1500余次,2001年由于瓦斯事故的死亡人數占煤礦總死亡人數的40%。煤礦每年排放瓦斯70億~190億立方米。
三、煤礦安全開采策略
1.樹立科學的安全觀
(1)樹立“人人要安全、安全為人人”的安全意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安全工作的指導方針,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到各行各業的工作中,同時要擴展到全社會、全民族,以至全世界。倡導牢固樹立“人人為安全,安全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識,杜絕“三違”和“三不傷害”,堅持“四不放過”,提高新世紀的安全文化素質和樹立科學的大安全觀,營造人民安全、社會穩定的環境和條件,將災害和意外傷亡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形成生產、生活、生存的大安全觀氛圍,實現國富民強,國泰民安。
(2)樹立安全文化素質的教育觀。宣傳和教育是普及安全意識的重要手段,樹立新世紀的大安全觀,當務之急是,培養和造就全民樹立起科學的大安全觀,使他們具有安全文化知識、職業倫理道德、安全行為規范、自救互救和應急逃生的技能,使之成為當代四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
(3)堅持科教減災、科技興安的科學觀。應用安全科學及高新技術,對災害和意外傷害事故進行評估、預測、減災、防災,培養超前預防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思維,依靠科學方法和全民參與的行動來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宗旨,保護大眾的身心安全與健康。要有遠慮,更要注意力排近憂,對災害的預防,時刻不容放松和怠慢。
2.遵循環境效應規律,優化安全文化環境。共同的生活群體能產生一種共同的心理追求,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有利于強化安全生產,提高安全文化水平。
(1)強化生產現場管理,消除隱患,優化安全生產的“硬環境”。生產現場既是干部職工的勞動作業場所,也是容易出事故的地方,實行現場管理的標準化,加大資金投入,改善作業環境,增大安全系數,提高安全生產的質量。
(2)強化安全意識教育,優化安全生產的“軟環境”。一是領導干部要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運用人格的力量感召職工講安全,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指令,不違章指揮,不違章作業。二是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做到安全生產時時事事敲警鐘,繃緊生產這根弦,增強安全意識教育不斷線。三是要建立互相監督與約束機制,相互之間按照“三不傷害”原則生產,及時制止職工違章行為,形成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和諧穩定的生產環境。
3.強化法制觀念,保障安全文化建設健康發展。一是要根據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需要,重點組織干部職工學習《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夯實依法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礎,使廣大職工充分認識到崗位的法律責任、行為準則和工作標準,把自身的個人行為變為社會的法律責任行為。二是要經常組織“違章”就是“違法”、“安全與法”知識競賽或討論等活動,讓職工在活動中受到浸染,得到釋疑解惑,掌握有關法律法規知識,明確“章”與“法”的內在聯系,尤其要結合在安全方面的正、反事例進行分析,弄清違章與違法的關系,樹立法制觀念,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覺性。
四、論文結語
煤礦安全文化建設之精細化安全管理,主要論述的是煤礦安全生產中的精細化安全管理細節,細節決定失敗,要確保安全就必須走精細化之路。本文從以下三個大方面論述精細化安全管理。第一推進精細化管理的目的。用事例分析企業由于管理環節出現漏洞,未引起重視,最后釀成悲劇,“隱患藏于細節中!”第二主要說明要遠離事故,就必須克服“細節”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嚴格要求,一絲不茍。第三分析如何實現實施精細化,要想遠離事故,就必須改變心態,克服眼高手低、心情浮躁的毛病。要強化自我約束,用理智遠離疏忽、麻痹和僥幸,用規則來約束人性的弱點。
文章標題:小煤礦安全開采技術存在的問題與措施之冶金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yejin/1155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