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水力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31 15:09 熱度:
摘要:本文總結了劈裂灌漿技術的施工工藝,通過此工藝在大枋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工程中的成功應用,說明此技術不失為大壩加固的一個有效和經濟的措施。
關鍵詞:劈裂灌漿;土壩加固;施工工藝
1、劈裂灌漿的加固原理和特點
水利上的堤壩是人工堆筑成的長條形土料建筑物,為梯形斷面,由于受多種自然因素的影響,常出現一些不穩定現象。如果向不穩定的堤段造孔并向堤體孔內壓注漿液,加上漿液自重因素,使堤體沿軸線方向形成一道或數道粘土帷幕,則可達到消險固堤的作用。而當這些應力超過土體的抗拉強度時,就會在土體內產生一道連貫裂縫,這種施工過程我們稱之為劈裂灌漿。它在土壩壩體除險加固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設備和技術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已經被廣泛地運用。但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施工工藝,保證灌漿的質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工程簡介
大枋水庫修建于1958年~1962年,位于長泰城區的北面。總集雨面積7.19km2,總庫容522萬m3,正常庫容450萬m3,現今是一座以對縣城供水為主,兼灌溉等綜合利用的重要小(一)型水庫。有效灌溉面積506公頃。
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筑壩材料和壩基均為含有細砂的紅色粉質粘土。壩頂高程41.01m,最大壩高19.01m,正常蓄水位38.75m,防浪墻頂高程41.86m;大壩迎水坡坡比1:2.5~1:2.2,塊石護砌;背水坡坡比1:2.0,高程30.1m采用平臺壓載,坡腳排水棱體排水。2001年7月,當水庫水位達到37.5m高程時,背水坡右壩端24.0~30.0m高程之間有20~40m2的范圍出現滲水散浸,且隨著水位的升高散浸的范圍有所擴大;大壩壩基長期存在滲漏,隨著水位的升高,滲流量也隨之加大;大壩發現有白蟻活動。為確保大壩安全,水庫降低水位并在汛限水位36.0m高程以下運行。2002年8月,被市列為全省三類小(一)型水庫之一,需進行加固處理。
經對壩體原狀土樣做飽和快剪土工試驗,分析大壩施工質量和安全穩定,查明水庫大壩險病原因:經過大壩結構穩定復核分析計算,在各種工況下,壩坡穩定最小安全系數和大壩抗震穩定能達到規范要求;但根據土工試驗數據,壩體土體濕容重及計算所得飽和容重偏小而孔隙率偏大,說明大壩土體碾壓密實度不能滿足要求,大壩浸潤線位置較高,從排水棱體上方高程26.27m處逸出,大壩滲流不穩定,是造成大壩背水坡滲水散浸和壩基滲漏的主要原因。
2、除險加固措施
根據大壩存在的險情和隱患的類型,壩體內存在蟻穴,浸潤線出逸點過高,壩后坡出現大面積濕潤,按照土壩壩體灌漿技術規范.的要求,決定采用按劈裂式灌漿技術進行除險加固。灌漿方法采用單排布孔,孔距3.0m,灌漿孔施工軸線為大壩壩頂軸線。
3、施工方法
3.1劈裂灌漿孔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孔平面布置單排兩序布置,間隔進行。
3.2劈裂灌漿的主要施工設備
主要施工設備的名為:CB30型錘擊鉆鉆機1臺,WJG80型攪灌機1臺,S3E水準儀1臺,J6經緯儀1臺。
3.3劈裂灌漿施工主要技術參數
3.3.1.注漿深度、布孔、段高
注漿深度:為壩體清基線以上人工填土部分。
布孔:采用單排布孔,孔距3.0m,分二序施工。
段高:為全孔一次灌注法。
3.3.2.漿料選擇
選用紅粘土漿,漿液比重為1.30。
3.4劈裂灌漿施工
劈裂灌漿施工采用“壩體分段,單排布孔,分序鉆灌,孔底注漿,全孔灌注,綜合控制,少灌多復”的原則。
3.4.1.劈裂灌漿施工工藝流程
開挖溝槽→鉆孔→制漿→灌漿→終灌→封孔
3.4.2.劈裂灌漿施工方法
劈裂灌漿施工CB30型錘擊鉆1臺套造孔,WJG80型攪灌機1臺套,分兩序施工,先進行Ⅰ序孔施工,再進行Ⅱ序孔施工。材料采用粘土漿,漿液比重為1.30。
3.5施工要點
3.5.1.鉆孔施工:
(1)鉆孔采用回轉鉆機鉆進,泥漿護壁;鉆孔孔徑φ75mm。
(2)鉆孔開孔位置與設計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
(3)鉆孔施工時應采取預防孔斜的措施,并應按設計要求測量孔斜。孔底偏斜率不應超過1.5%。
(4)鉆孔的有效深度應穿過壩基1.0~2.0m為宜。
(5)選定部分一序孔作為向導孔,其深度應大于墻體深度,間距不宜大于20m。鉆進時應詳細記錄孔位、孔深、地層變化等情況。
(6)孔口管埋設:在黏性土地層注漿壓力不大的情況下,直接將孔口管打入地層3~5m,利用黏性土的黏結力來防止冒漿及平衡注漿頂托力;在松散無黏性地層或注漿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應在孔口預先挖2m左右深的坑,將孔口管下入3~5m后,在管周邊回填黏性土并夯壓密實,必要時可回填塑性混凝土。
3.5.2.制漿。采用攪拌機濕法制漿,隨時測定泥漿密度,控制達到設計要求,漿液比重為1.30。開始采用稀漿灌注,待壩體被劈裂后,改用濃漿。
3.5.3.灌漿。施灌原則是“稀漿開始,濃漿灌注,分序施灌,先疏后密,少灌多復,控制漿量”,施工時要將注漿管下到離鉆孔底部0.5~1.0m處。孔底注漿可施加較大壓力,使壩體內部劈開,把較多的泥漿壓入壩體,產生擠壓變形。要求每次灌漿后,要提一提注漿管,以免孔底堵塞和孔口冒漿。灌1~2次后,可提管1~2m。
3.5.4.終灌。經反復輪注后,漿體帷幕厚度須達到設計標準20cm。如連續3次不再吃漿或壩頂連續3次冒漿即可終灌,直觀上要以飽、滿、實為度。
3.5.5.封孔。在終灌后,先將注漿管插入孔底,再注入濃漿將稀漿或清水置換掉,直至濃漿(采用0.5∶1以上的濃漿)填滿全孔為止,待漿液折水沉淀后,再進行第二次封填,直至鉆孔封滿為止。
3.5.6.灌漿期原型觀測。按設計要求沿壩軸線方向每隔20m設一觀測標點,每級至少分別在壩頂上、下游壩肩處各設一個觀測標點,標點用砼樁或木樁做成。灌漿施工前應對布設的各樁垂直位移點觀測2次,灌漿期每班觀測1~2次,壩面出現裂縫時,應增加觀測次數,灌漿間歇期每2天觀測1次。灌漿期間壩頂上下游壩肩處橫向水平位移每次不得大于25mm。
4、效果評價
劈裂灌漿完成以后,經過一段時間,等粘土漿完全析水固結后,隨機對灌漿的部位進行開挖,檢驗粘土墻的生成質量。經現場開挖檢驗,在壩體沿壩軸線方向形成數道粘土帷幕,寬度為10mm~25mm,漿脈累計厚度50mm。
在理論上,壩體沿壩軸線方向存在粘土帷幕,能使壩體的浸潤線驟然降低,有效地降低了水向背水坡腳的滲水,同時也提高了壩體的穩定性;本工程從灌漿施工完全結束后,汛限水位由36.0m提高到37.5m高程。經過一年多的蓄水運行,大壩背水坡無出現滲水散浸現象;右壩端無明顯滲漏,只有局部濕潤;壩基無明顯滲漏;水庫可以正常運行。大壩加固后,水庫增蓄水量92萬m3,增加保灌面積20.3公頃,年增供水量76萬m3,年凈經濟效益11.6萬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5、結束語
土質大壩多建上個世紀60到70年代,由于施工工藝和設備的限制,大壩土體碾壓密實度不能滿足要求,多存在背水坡濕坡,壩基和壩肩滲漏等問題,在分析確定病險原因后選擇土壩灌漿技術進行加固,特別是劈裂灌漿,能夠消除病險情,又可節約投資,提高工程效益。
文章標題:劈裂灌漿技術在大枋水庫除險加固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shuili/324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