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13-02-22 08:45 熱度:
摘要:本文討論了內蒙克旗大南溝鉛鋅礦床,它產于二疊系黃崗梁組安山質含角礫凝灰質熔巖夾中酸性巖屑晶屑、玻屑凝灰巖層內NW和NE兩組斷裂及脈巖控制。
關鍵詞:大南溝,鉛鋅礦,礦床,地質特征
1 區域地質
1.1區域地質
本區位于內蒙古北部地槽區、地層分區為天山內蒙區、內蒙草原分區。地層多被花崗巖破壞或被第四系覆蓋,導致層序不全,零星出露。區域上以石炭系林西組(C31)和侏羅系上統(J3)分布較廣;其次為二迭系黃崗梁組(P1h)和侏羅系中統(J2);而下古生界志留一泥盆系(S—D)和第三系玄武巖零星出露。
在東南部侏羅系上統(J3)不整合覆于侏羅系中統(J2)之上,其巖性主要為淺灰一灰白色含礫酸性玻屑一晶屑一巖悄凝灰熔巖,流紋巖相變中性、中酸性熔巖。
1.2區域侵入巖
區域內侵入巖廣泛頒分布,出露面積約占區域面積的1/4。各期巖體的延伸方向與區域構造線基本一致,呈NE向展布,侵入巖有兩期:海西期和燕山中期侵入,海西晚期為閃長巖(δ43)和花崗閃長巖(γδ43),燕山中期為二長花崗巖、鉀長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γ52-2)和花崗斑巖(γπ2-3),以及斑狀似斑狀花崗巖(γ22-3)。
1.3區域構造
本區位于內蒙海西晚期褶皺帶,烏蘭浩特---哲斯復向斜的東段內。海西晚期構造運動使區內石炭一二疊系形成線狀褶皺,構成NE向的復向斜同時造成NE、NW向兩組斷裂;燕山運動造成中晚侏羅世的地層發生褶皺,形成一系列NNE向的短軸背向斜,同時發育了NNE和NNW向兩組斷裂,它們控制了區內巖漿的侵入和噴發活動以及內生礦產的形成;喜山運動表現為古老斷裂的繼承性活動,如玄武巖的噴溢,大規模的差異性上升運動。本區根據各期構造變動形跡、沉積構造、巖漿活動、變質程度和成礦作用等特征,可劃分為三個構造層:即早海西(中古生代)構造層、晚海西(晚古生代)構造層以及燕山構造層。
1.4區域礦產
區內礦產以內生礦產為主,有鐵、銅、鉛、鋅、鎢、錫、金、多金屬以及鈷、毒砂、綠柱石、螢石等諾其中大型或小型礦體有鐵錫礦,而鉛鋅、鈹、含鈷毒砂為小型礦床。這些礦床受區內巖漿巖、地層巖性及斷裂構造多因素控制,例如,區內海西晚期近東西向分布的含綠柱石的偉晶巖脈貫入;燕山期中侏羅晚期,北東向斷裂內的閃長巖脈(δ52-2),其內外接觸帶有浸染狀銅礦化(富林溝附近)。后期沿NE向斷裂貫入石英斑巖內外接觸帶有含鈷毒砂多金屬礦,如大乃林溝、白音皋。在晚侏羅世沿NE向侵入的花崗巖(γ522)。造成區內鐵、鎢、鉛、鋅、錫等礦化,如高溫熱液鎢礦,在與石灰巖接觸部位有接觸交代矽卡巖型礦床,如黃崗梁鐵錫礦床等。
2 大南溝鉛鋅銀礦區地質特征
2.1 地層
本礦區出露地層為二疊系黃崗梁組(P1h),大南溝鉛鋅銀礦區產于該組內。其東南部有中侏羅系新民組(J2x)、西北部為上侏羅系滿克鄂博組(J3m)。
黃崗梁組成呈NE向分布在礦區東南角,主要為碎屑巖、酸性火山巖夾灰巖、煤層。
上侏羅統滿克鄂博組分布在西北部以及不整合覆于黃崗梁組之上,主要巖性為厚層狀凝灰質粉砂巖、中厚層狀細砂巖及長石石英砂巖。
2.2 巖漿巖
工作區東南部NE向分布的花崗斑巖脈侵入二疊系和侏羅系地層中,而中南部零星出露角閃輝綠玢巖脈。脈巖作為斷裂的充填物常與礦化相伴。
2.3 構造
礦區二疊系黃崗梁組地層沿構造線呈NE向延伸,而沿NE向的斷陷盆地分布的侏羅系地層不整合覆于黃梁組之上。而NE向斷裂構造及其充填的脈巖即是區內鉛鋅銀礦化帶的控制因素。
3 鉛鋅銀礦床地質特征
礦區內已發現21個礦體,以脈狀體產生,均產于二疊系黃崗梁組地層中。礦化受斷裂構造與脈巖控制,從礦化體特征看,礦化應屬于構造蝕變巖型,鉛鋅銀礦化個別呈石英脈型。礦脈產狀主要為NE向,少數NW向,已控制長度2—46mm,寬度0.2—4.7mm,傾角40度—76度�?滩廴拥V石平均品位(有的為加權平均)Pb:0.06%—6.15%,Zn:0.05%—0.67%,Ag:22.27—249.24g/t。1號礦體平均品位Pb:2.59%,Zn:0.22%,Ag:75.83g/t;2號礦體平均品位PB:6.09%Zn:0.67%,Ag195.52g/t;6號礦體Pb:1.94%,Zn:0.14%,Ag:74.66g/t;可見Pb Zn,而Ag較高.礦體沿巖石裂隙充填交代,礦脈頂底板圍巖(安山質角礫凝灰熔巖與安山質晶屑凝灰巖,個別為角閃灰綠玢巖脈),常有糜棱巖化及硅化和黝簾石化蝕變現象。地表多有褐鐵礦染現象(硫化礦床氧化帶的鐵帽)。
礦石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呈乳滴狀散布在閃鋅礦之中),脈石礦物主要為安山巖角礫和長石晶屑。
礦石結構為柱粒變晶結構,變余角礫凝灰結構,硫化物呈自形成或他形粒狀。礦石構造有塊狀、脈狀和帶狀構造。礦石自然類型為多金屬硫化物類型的原生礦。該礦床單個礦脈較薄屬小型,中低品位類型。
4 資源量估算
根據1—6號礦體計算,礦石量供合計為18852.04t,礦體加權平均品位Pb:3.61%,Zn:0.4%,Ag:123.68G/t,其金屬量Pb:681.04t,Zn:76.21t,Ag:2331.45kg。
5 結語
本區經過2005—2006年一年多的野外地質工作:1:5萬水系測量30km2、1:1萬地質填圖1:2000、1:2千地質填圖、169m坑探、472m槽探、157個刻槽樣、163件化學樣、220件水系光譜樣、299件土壤光譜樣分析及19件光薄片鑒定等工作,經綜合分析研究初步得出以下幾點認識:
大南溝鉛鋅礦脈產于呈NE走向的二疊系黃崗梁組灰綠、深灰色安山質含角礫凝灰熔巖夾中酸性巖屑晶屑,玻屑凝灰巖地層內,并賦存在NE向和NW向(1—6號脈)展布的斷裂和脈巖內;目前發現21條鉛鋅礦脈(見表1)。其中絕大多數礦脈呈構造破碎蝕變巖型式出現。具有硅化和褐鐵礦染(硫化物風化結果),局部見糜棱巖化、黝簾石化蝕變現象,產狀以NW走向為主,NE走向為次,傾角76-40,多在50以上;有用礦物為金屬硫化物: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等,呈顆粒浸染及細脈狀分布。礦石品住位最高Pb:19.39%,Zn:4.12%Ag582.78g/t:礦石資源量Pb:381.04t,ZN:76.21Lt,AG:2331.45kg,礦石量18852t;礦床成因屬裂隙充填交代型小型Pb、Zn、Ag礦床;根據本區成礦背景條件,作者認為本礦床有進一步評查和開采的價值。
文章標題:內蒙克什克騰旗大南溝鉛鋅礦地質特征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kuangye/1625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