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交通運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7 16:45 熱度:
摘要: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是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結合深圳市南光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實踐,根據筆者的實踐對水土保持監測作了簡要介紹,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監測
建設工程的水土流失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新增水土流失面積的主要來源之一,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由于其涉及的范圍廣、土方量大,往往會對沿線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本文以深圳市南光高速公路為例,介紹了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的意義,內容及原則,詳細談論了水土保持監測技術,以期搞好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工作,從而有效地維護和改善公路沿線的生態環境。
1.工程概況
深圳市南光高速公路起于深圳市西部的南山區北環大道,經寶安區的西鄉鎮、公明鎮,在光明鎮內接深圳市龍大高速公路。路線全長26.953公里,設置北環、留仙、西麗、塘頭南、料坑、玉律、東坑互通立交7處,全線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路基寬度33.5米。主體工程投資估算244282.8萬元,其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投資13037.17萬元。
沿線原始地形地貌屬剝蝕的丘陵、殘丘、丘前坡地及溝谷河流地貌。丘陵山脊多為北西向分布,山勢較陡,局部山坡基巖出露,坡面長滿樹木、雜草,山坡有球狀花崗巖風化物。剝蝕殘丘及坡地為長期剝蝕形成的低緩斜坡地,坡面多為荔枝林。河道為流水泥石沖刷形成的溝谷而后沉積形成的溝谷地貌,溝谷中分布水塘、魚塘及水溝。路線北部地區的大陂河河流谷地較開闊平坦,階地不發育。
公路所經地區屬溫暖潮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長青。該地區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年平均降水量為1933mm,年平均氣溫22.4℃,年平均風速2.7m/s。公路所經地區主要為丘陵、山地及山間沖積盆地,土壤類型主要以赤紅壤為主。目前沿線地區無大的工業污染源,土壤質量良好。項目區植被以南亞熱帶植物種為主,原始植被較少,次生林較多,生長良好。植被以用材樹種和經濟樹種較多,用材樹種以松、桉類樹種為主,荔枝、龍眼占經濟林樹種份量較大。植被多以混交形式種植,大部分地區喬灌草結合種植有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但部分地區由于人為破壞,植被稀疏,山體裸露,易發生水土水流。
2.水土保持監測的目的和意義
水土保持的監測是以保護水土資源、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出發點,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水土保持監測的意義在于:根據國家、地方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生態、經濟發展狀況,定期調查、測量和記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現狀及問題,研究其動態和發展趨勢,為國家、地方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制定政策、規劃,編制優化農林牧產業結構的計劃,改善生態環境條件和人類生產、生活現狀,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基本資料。
水土保持監測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貫徹水土保持法規,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實施水土保持監測達到以下目的:
(1)實現對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益的動態監測和評價,為預測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提供準確的數據;
(2)為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和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等設計提供支持,為預防公路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供依據;
(3)為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建立系統的監測技術和方法;
(4)針對不同水土流失類型,為建立水土流失預測與評價模型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提供基礎數據。
3.水土保持監測內容與原則
3.1水土保持監測內容
水土保持監測內容主要有:環境因素、侵蝕因子、水土流失動態、水土流失狀況與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功能與效果,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等諸方面的變化情況及量化監測。結合公路工程的特點,確定具體監測內容如下。
(1)水土流失因子監測包括:
主體工程區、施工便道、棄渣場和施工臨時占地區地形和地貌的變化情況;
工程占地而積、擾動地表面積;
公路工程挖方、填方數量及面積,渣量及渣場的面積;
主體工程區、施工便道、棄渣場和施工臨時占地區的林草覆蓋度。
(2)水土流失狀況監測包括:
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后,主體工程區、施工便道、棄渣場和施工臨時占地區的水土流失而積變化情況、水土流失量變化情況、水土流失程度變化情況。
(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監測包括:
主體工程區、渣場、取土場和施工臨時占地區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長情況及覆蓋度;
公路、便道、路基和路塹邊坡的穩定情況;
渣場的邊坡穩定性、完好程度和運行情況。
3.2水土保持監測原則
為了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情況、水土流失動態及其發展趨勢,既為水土流失防治、監督和管理決策服務,又為國家生態建設提供依據,監測工作應充分考慮服務對象對信息的需求和服務的有效性,并遵循以下原則:
(1)規范性:監測方法、監測方式和范圍的界定、指標等必須統一,監測的描述和表達等應有全國統一標準,監測方法在同一水土流失類型區具有通用性。
(2)綜合性:針對不同的監測對象,應從自然、經濟和社會等多方面選擇監測指標,從多個角度反映水土流失及其預防和治理狀況;在監測方法上,既利用高新技術,也利用常規調查技術,互相補充,使監測結果全面、完整。
(3)動態性:水土流失監測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可提供靜態和動態水土保持狀況。把各次監測結果、各種專題研究和調查結果綜合分析,建立各監測指標的數量化模式,可實現預測、預報。
(4)層次性:宏觀、中觀和微觀監測均涉及層次性問題。由于必要性和技術條件的影響,監測可以在全地區、重點地區或典型樣點(某一流域或某個地塊)進行。
4公路水土保持監測分區及監測點布設
公路水土保持監測分區、監測點的布設應根據工程施工規劃、不同區域水土流失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對于公路工程主要有:
(1)擾動地表、破壞植被狀況監測。如主體工程區的施工空地,施工期應于每次暴雨前后監測路基邊坡的沖刷情況,測量沖溝的大小及長度,以計算水土流失量,并監測排水情況。
(2)棄土場監測。施工期應在每次暴雨前后監測邊坡的沖刷情況,測量沖溝的大小及長度,以計算水土流失量。運行期加強監測渣場的穩定性、完好情況及運行情況。林草恢復期要監測林草的成活率及生長情況。
(3)水土保持措施防護效益監測點為:主體工程應監測路基和路塹邊坡的穩定情況。
(4)植被恢復設監測點設于主體工程區兩側設及監測公路兩側綠化帶的造林成活率。
5監測的時間、頻率和方法
公路水土保持監測時段一般分施工期和林草恢復期兩個時段。施工期重點監測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林草恢復期主要監測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效果。
公路建設工程水土流失一般有重力和水力侵蝕兩種,其中以水力侵蝕為主。我國南方地區雨季多集中每年的4-9月,因此監測頻次可安排每年監測6次,每次暴雨后增加監測,全年總監測次數不超過8次;林草恢復期監測頻次可定為每年春初、秋末各監測1次,定為4月、10月。按照水土保持工程的時效性及權屬關系,對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監測還應根據不同的監測地段有所劃分。
根據監測項目的實際情況,采取實地觀測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水土流失監測,為檢查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每年對監測點巡視1-2次。
具體方法如下:
每年雨季對主體工程、施工便道和路基邊坡及棄土場的邊坡進行觀測,在降雨過程中和降雨過后分別對路基邊坡和棄土場邊坡進行監測,觀察排水及沖刷情況,測量沖溝大小和長度,察看路塹邊坡的穩定情況。對主體工程路基邊坡沖刷情況、產流量及其含沙量進行重點觀測和測量。
每年春季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檢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長情況,采取撫育、補植等辦法確保植物措施保存率達到85%以上。可采取詳查和踏查的方法,在棄渣場、主體工程、施工便道、公路兩側綠化帶隨機劃定一定范圍,調查劃定范圍內造林成活和生長情況,或沿對角線方向進行略查,為保證調查數據的精確度,可以多選樣區,多做幾組重復。每年初春苗木吐青期和秋末落葉期各抽樣調查一次,以全而掌握造林成活和生長情況。
施工期水土保持監測屬于臨時性工作,在開發建設項目施工期及運營期間,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應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監測資質的單位開展,每次監測結果應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作出簡要評價,并定期向建設單位及水務主管部門匯報。
6加強水土保持監測研究工作
水土保持監測對公路建設來說還是一個新事物,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沒有水土保持監測技術標準和規范,實施水土保持監測的公路建設項目少,測試手段落后,還沒有建立較為完整的實用性預測預報模型,尚不能及時預報水上流失狀況,對己經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和效益由于缺乏監測數據而無法評判。
開展公路建設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是從保護水土資源和維護良好生態環境出發,運用多種手段和辦法,對新增水土流失的成因、數量、強度、影響范圍和后果進行監測,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但正是由于水土保持監測是技術性強、科技含量高的一項基礎工作,涉及多學科、多部門,也是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因此,水土保持監測要在試驗和推廣新技術、新成果,研制開發新儀器、新設備,探索公路水土流失快速監測技術和方法等方而,不斷提高水土保持監測的科技含量。隨著公路建設的發展,高速公路逐步深入到地形地貌更加復雜的地區,這些地區大多數的自然生態是很脆弱的,其自然恢復能力比較差,使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明顯加大。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和相關科研工作,對于貫徹水土保持法律法規,搞好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少杰,劉國東,李光偉.高速公路建設水土流失防治研究[J].東北水利水電,2007(1).
[2]陳健.公路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對策[J].亞熱帶水土保持,2006(1).
[3]唐嫻.公路邊坡植物防護的水土保持機理[J].水土保持研究,2006(5).
[4]胡玉平,王慧覺,姜超.對公路建設項目水保方案中水土流失監測的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報,2004,(3).
[5]趙永軍.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技術[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
[6]祁有祥,趙強,胡晉茹等.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措施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6(B12).
[7]冷光義,魏建群,祝小明.線型工程水土保持監測技術研究[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6(5).
文章標題:高速公路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探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jiaotongyunshu/243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