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21-03-31 10:05 熱度:
哈薩克族人民長期生活在草原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為適應不斷遷徙的游牧生活,創造出便于遷徙的流動式民居氈房,但因氈房難以抵御冬天的嚴寒,故冬季住石屋、木屋和土屋等。哈薩克族傳統民居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春、夏、秋季居住的流動式傳統民居,如氈房等;另一類是冬季居住的固定式傳統民居,如木屋、石頭屋、生土屋等。本文主要介紹哈薩克族傳統民居中的木屋(下文簡稱木屋)。
1 木屋發展及分類
木屋發展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的木屋是一種草棚、涼亭的形式,在哈薩克語中叫“巴拉罕”;第2階段木屋是平屋頂,結構較簡單(見圖 1);第3階段木屋是帶有屋架和屋面板的大跨度木屋,其最大特點是為解決跨度和排水問題,屋頂采用屋架結構(見圖2)。隨著烏蘭海(一種最早的哈薩克族傳統民居)結構的改進完善,木屋發展歷史出現“恰特爾”屋架結構,上述3種都是牧民依據平時生活需求而建造的結構簡單且解決了屋面坡度和排水問題的木屋。在宮殿等大容積、大空間、大跨度建筑的建造過程中,屋架的形狀和構造被進一步改進完善,出現形狀各異、跨度不同的類型,解決了更多結構問題,使木屋的結構和造型更完善、實用。
經過不斷優化和發展,木屋種類越來越多,但常見的還是以下2種:①巴拉罕 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木屋,無基礎、屋面板和防水層,是在圓木拼接的墻體上安裝木梁和椽子的草頂木屋;②柯斯套 是一種最常見的木屋,哈薩克族牧民在夏天住氈房,冬季住柯斯套。
2 建筑材料的應用
木屋采用的建筑材料有木材、生土、石頭等,從根基到屋頂全由木材搭建,只有輔助構件采用石頭、生土等材料。
2.1 木材木材為木屋主要的建筑材料,對其選擇有嚴格要求,一般選紋理順直、樹干較高、力學性能較好的樹種,方便制作和施壓。哈薩克人不斷探索,總結經驗,發揮木材的優良性能,采取多種方法克服木材缺陷,創造獨特的木結構施工技術。木屋選用的木材一般為松木,其中針葉松因材料性能和規格最符合傳統木屋用材的要求,最常用。因產地限制,伊犁河谷木屋建造多選用云杉,阿勒泰地區木屋建造多選用落葉松。云杉、落葉松都屬于柔性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壓性能和抗彎曲性能,易加工成木柱、木檁、木梁、木板等各種木材構件,共同組成民居建筑的結構體系。
2.2 生土生土作為木屋輔料,為防止其在干結后開裂,加入羊毛、馬駒的鬃毛或草筋做成的泥漿,在建筑墻體內外涂抹泥漿,填補建造中木頭之間的空隙,起到密封墻體的作用,使墻身結合更嚴密、封閉,保溫抗寒冷,實現冬暖夏涼功效。生土取于當地的自然土質,幾乎無成本、施工簡單、可循環使用,是一種綠色建筑材料。
2.3 石頭石頭作為木屋輔料,基本用于木屋基礎的建造。為防止潮濕及木頭霉爛,基礎部分采用石頭堆砌,鋪建石基后,用生土填補石塊縫隙,做成勒腳,將地面與木頭隔離,為木屋提供堅實基礎。
3 木屋空間形態
3.1 單體建筑平面布局木屋平面簡單,根據主人需求建造為單間或套間,一般并排2~3間為1 幢。“一”字形平面布局是常見的布局方式,較簡單,分為主房和兩側若干房間,各房間具有不同功能,一排橫向排列,除單間外,形成“一明一暗” “一明兩暗”組合形式(見圖3)。
3.2 建筑豎向布局木屋豎向基本為1層,這種低層住宅形式對地基的要求不高,建筑結構簡單,便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住戶可自行建造。
3.3 建筑內部空間木屋房間數一般視住戶的人口數量與經濟條件而定。木屋內部空間有固定模式,包括會客的客房、日常起居臥室、廚房、儲藏生活用品房間等。一般兩間房的木屋分內間(暗房)和外間(明房),熱情好客的哈薩克族多將內間加以裝飾,作為會客的房間,而把外間作為起居室和廚房。
3.4 木屋構造方法
木屋由基礎、墻體、柱、門窗、屋頂等構件組成,因其獨特的結構特征和建造方式,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木結構房屋。一般的木屋中柱是承重結構,墻體和屋頂是圍護結構,常不承重,而哈薩克族傳統民居木屋中的墻體和屋頂既是圍護結構又是承重結構。整座木屋使用木楔進行木材接合加固,甚至地面、地板也使用嵌合技術進行接縫處理。木屋從屋頂到墻壁的木頭錯落有致地互相鑿空楔鉚、銜咬,結實牢靠,很少用釘子,在物資緊缺、手工業落后的草原,此種做法既節省材料又節約成本,且保護自然環境(見圖4)。
1)基礎構造建造木屋時,將墻基礎處的植被鏟掉,用石錘夯實基礎,用石塊砌筑,建造地基防雨防潮。石基較簡單,需要建造整個大間部分,中間需要隔開的每個房間不用建石基。因石材自重較大,且大小和形狀不規整,故石基不高,一般在50cm以內。材料選擇未經人工雕琢的原始石頭,隨意、自然堆砌,使建筑和自然環境和諧統一,構成有機整體。
2)墻體構造木屋以圓木為墻。2個圓木相交處會形成自然且有規律的凹槽,這是木屋墻體的最大特點。直徑約20cm的直圓木剝去外皮,用錛子和刨子推平兩側,使其斷面呈偏柱形,兩頭搭接處截成“凹凸”形,使之銜接穩固,用螞蟥釘連接,使條木組成的墻體不致松散,再用樹膠、泥漿、灰漿等填充縫隙(見圖5)。
3)屋頂構造屋頂由屋面防水層(屋面板)、檁條(椽條)和屋架結構3部分組成,必要時設置保溫隔熱層或吊頂等以滿足使用要求:①屋面板 是整個屋蓋中用木料最多的構件,一般選用松木板。②檁條 傳統木屋檁條與普通木結構檁條的構造不同,傳統木屋檁條常置于相鄰的兩榀屋架上,所有屋面荷載通過檁條傳給屋架(或相當于起屋架作用的結構上),其在屋架系統中起支撐作用,以確保屋架上弦的側向穩定。木檁條是木屋屋面結構中最主要的構件之一,其構造因地制宜,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檁條長度一般不大于4m,此種長度比較合理而且便于制作安裝。③屋架 屋架一般用圓形木或方木。傳統木屋的屋架間距不大,一旦間距過大,檁條等屋面構件既費材料,又會使受力條件不佳。同時,檁條和屋架構件的截面規格增大,給選料和制作帶來困難。一般屋架高度取決于屋面坡度,考慮到雪荷載等因素,阿勒泰地區木屋的屋頂坡度要大一些,而伊犁地區的木屋屋頂坡度較平緩。
3.5 裝飾手法
3.5.1 建筑色彩大部分木屋的墻體、窗戶、門保留木材自身的顏色和紋理,勒腳、檐頭、屋面等用石、生土材料的本色凸顯木屋建筑特色;墻體上抹泥漿后再涂白石灰,門窗常用天藍色油漆;屋頂一般以生土色彩及自然生長的植物色彩為主。哈薩克族傳統民居木屋建筑以樸素無華、自然大方為特點(見圖8)。
3.5.2 建筑裝飾哈薩克族牧民因大半年時間隨畜群流動,一旦趕上畜群進入春夏秋草場以后,冬牧場的房子無人看守,難以保證房屋的完整性,故牧民不看重木屋建造技術和家具,反倒對氈房內的裝飾較重視。除木材自身的紋理、木材與木材之間形成的自然裝飾外,建筑外觀幾乎無太多裝飾,大部分木屋的室內陳設保持氈房生活的布置形式和內部裝飾風格。木屋的平面布局和豎向布局均強調對稱軸,是一種空間軸對稱建筑,裝飾強調軸線作用(見圖9,10)。
4 結語
哈薩克族傳統民居木屋的建筑特征如下。 1)簡單原始,融入自然 哈薩克族人的生活方式簡單樸實,民居強調簡單、原始的特征。木屋選用原始建筑材料,如木材、石頭、生土等,構造采取嵌合技術進行接縫,幾乎不用釘子,以保證材料的原始性。木屋在廢棄后,從文化景觀成功轉變為自然景觀并融于自然。 2)外部簡單,內部豐富 木屋外觀簡潔,注重內部裝飾,尤其是炕上和內墻的用色大膽。哈薩克族民居內的壁毯、花氈均為刺繡藝術品,仿佛置身于藝術殿堂。 3)材料獨特 木屋選用的木材有良好的抗壓性、抗彎性和抗拉性,干燥木材具有強度高、自重輕、化學穩定性強等優點,草原有豐富的木材資源,取材方便且加工簡便;生土取材方便且經濟耐用,自身的特性和作用使建筑保溫隔聲;石材堅硬,不易加工,但防水、耐火。上述材料綜合使用可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使建筑不僅美觀且實用性強,對自然的破壞更少。
總之,傳統民居是人類最早的建筑形態,研究民居有助于挖掘民族歷史文化和內涵。在科學技術、生產力水平極不發達的條件下,木屋與地理環境渾然一體,體現出原始的生態建筑概念,可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被借鑒,實現保護自然環境與地域風貌的目標,推動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塞爾江·哈力克.傳承與轉型——論新疆游牧民族的定居與傳統居住文化的轉型[C] //中國民族建筑研究論文匯編,2008.
[2] 波拉提·科爾拜耶夫.哈薩克族建筑藝術(哈文)[M].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6.
[3] 郭煜鋒.新疆圖瓦人傳統聚落與建筑空間形態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6.
[4] 楊娟.哈薩克族與俄羅斯族民居建筑裝飾藝術分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7,38(12):85-88.
《新疆哈薩克族傳統民居木屋建筑特征解析》來源:《城市住宅》,作者:阿拉衣·阿不都艾力 馬曼·哈山
文章標題:新疆哈薩克族傳統民居木屋建 筑特征解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jianzhusheji/4536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