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工業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4-07-20 15:33 熱度:
對于存在非對稱信息條件下兩級供應鏈中如何制定產品質量控制策略和契約設計的問題,在理論與實踐中一直是一個熱點的研究方向,但仍然有如下困難沒有解決:非對稱信息條件下供應鏈上游制造商如何設計產品質量控制策略以提高供應鏈協作水平;制造商的質量預防策略對銷售商的產品采購決策和質量檢驗策略的影響;在兩級供應鏈中如何建立產品質量協同機制以促進制造商與銷售商長期合作及利益最大化等,而這些困難和問題也將是兩級供應鏈產品質量控制策略制定和契約設計中的重點研究方向。
摘要:基于博弈論和委托代理理論,研究了非對稱信息條件下兩級供應鏈如何制定產品質量控制策略問題。構建了制造商和銷售商的期望收益函數模型,制造商存在單邊道德風險問題(降低其產品質量水平),此時銷售商將支付“信息租金”以減少道德風險。運用最優化原理,求解了制造商的最優價格折扣、產品質量預防水平與銷售商的最優外部損失成本分攤比例、質量檢驗水平,并進行了算例分析,結果表明:隨著制造商產品質量預防水平的提高,制造商的質量預防成本將顯著減少;隨著銷售商產品質量檢驗水平的增加,制造商所分攤的外部損失成本將減少,外部損失成本的分攤比例呈下降趨勢,制造商產品質量缺陷概率將降低,制造商的期望收益也將增加,而銷售商為激勵制造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將支付“信息租金”的成本,其期望收益將減少,此時整個供應鏈的聯合期望收益呈“倒U”型,求解了期望收益的最大值,證明所提出的產品質量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關鍵詞:高級職稱論文,兩級供應鏈,委托代理理論,產品質量水平,質量控制策略
本文的研究有以下三點與以前研究者不同:首先,考慮了當制造商提供的產品質量有缺陷時,引致銷售商外部損失成本和內部損失成本兩種情況;其次,在模型中引入了制造商提供的價格折扣和缺陷產品修理成本,以及銷售商外部損失成本分攤比例三個參數,以使模型與實際情況相符;最后,構建了制造商和銷售商的期望收益函數模型,運用委托代理理論,將銷售商設為委托人求解了其最優產品質量檢驗水平和外部損失成本分攤比例,將制造商設為代理人求解了其最優產品質量預防水平和價格折扣,并設計了最優激勵合同,提出了相應的產品質量控制策略,并通過一個算例進行了數值分析。
1 文獻綜述
國外的研究者對此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從兩個方向進行了研究:第一個方向是關于在供應鏈中如何制定產品質量控制策略和設計質量契約的研究 [1-7]。Stanley Baiman等[1]在研究供應鏈中供應商質量預防決策和銷售商質量評價決策時,制訂了產品質量控制策略并建立了產品質量決策控制模型;Wei Shi Lim[2]在解決如何制定供應鏈中供應商與制造商(銷售商)產品質量控制策略時,考慮了道德風險對產品質量契約的影響;Charles J.Corbett等[3]則研究了如何確定非對稱信息條件下供應鏈最優質量契約的問題;而Gerard P.Cachon[4] 通過設計需求預測分享和收益分享契約,以解決非對稱信息條件下供應鏈產品質量決策協調的問題;Yaron Yehezkel[5]則研究了非對稱信息條件下,道德風險對零售商產品質量決策的影響;而Gary H.Chao等[6]在研究兩級供應鏈中制造商與供應商質量控制問題時,提出了如何進行質量改進激勵和產品回購中質量契約設計的問題;Shuning Zhang等[7]分析了在兩級供應鏈產品批量訂購過程中如何進行實時產品質量控制策略制定的問題。
第二個方向主要是關于供應鏈中如何進行產品質量控制風險的研究[8-17]。SA Starbird[8]論證了制造商依據銷售商的需求確定其生產批量規模和產品平均質量水平,并進行風險分享,實證檢驗了各種檢驗策略對銷售商產品風險批量接收的影響;Charles S.Tapiero[10-12]在設計產品質量控制契約的過程中分別考慮了供應商風險、零售商(購買商)風險和消費者風險,并建立了質量風險分享控制模型;而Charles X.Wang[13]研究了風險中性的制造商與風險厭惡的零售商間如何設計質量控制契約的問題,并建立了分銷渠道契約模型以減少風險的損失;H.F Yu[14]和Cuihua Zhang[15]研究了供應鏈中供應商如何進行生產決策和質量契約設計的問題,以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質量風險分擔問題;Anastasios X[16]研究了雙邊供應鏈中應用報童模型進行質量風險控制的問題;JaeHun Kang和YeongDae Kim[17]則分析了兩級供應鏈中庫存控制風險匯聚的影響問題。
而我國的學者如:張翠華[18]研究了存在非對稱信息條件下供應鏈如何進行質量監督及決策問題,黃小原[19]在研究如何確定供應鏈產品質量控制問題時,提出了質量控制決策模型并進行了數值檢驗,霍佳震[20]則研究了非對稱信息條件下供應鏈協調問題,并研究了供應鏈信息甄別策略問題,朱立龍等[21-25]則研究了當存在道德風險條件下,在兩級供應鏈中如何進行產品質量風險控制和制定質量控制策略的問題,并建立模型進行了分析與量化描述。
2 模型假設與一般描述
我們建立的模型是由一個風險中性的銷售商和一個風險中性的制造商組成的兩級供應鏈系統。假定:① 銷售商的質量檢驗過程不改變產品的質量水平;② 銷售商的質量檢驗決策與制造商的質量預防決策是彼此獨立的;③ 當制造商提供的產品有缺陷時,銷售商的質量檢驗過程發現后將拒收該產品;④ 當制造商提供的中間產品合格時,銷售商的質量檢驗過程將接收該產品;⑤ 銷售商與制造商均追求最大化的期望利潤。
4 非對稱信息條件下兩級供應鏈產品質量控制策略
在制造商與銷售商關于產品質量水平的信息存在不對稱條件下,制造商進行生產決策并確定其產品質量水平,其擁有產品質量的私人信息設為代理人(存在單邊道德風險情況),而銷售商對接收到的制造商中間產品進行質量檢驗策略,其對產品質量水平的信息處于劣勢設為委托人。當銷售商不能觀測到制造商的實際決策行動時,銷售商(委托人)設計激勵合同或提供質量獎勵,以使制造商(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時選擇對銷售商(委托人)最有利的產品質量決策。 5 算例分析
假設:某S公司生產一種機器部件,B公司向S公司購買該種部件并銷售給顧客,設制造商S的質量預防成本系數80元/件,銷售商B的質量檢驗成本系數80 元/件,制造商S以價格200元/件銷售給銷售商B,而B公司將該部件銷售給最終顧客的的售價為400元/件,其銷售缺陷產品所引致的外部損失成本80元 /件,當其檢驗出缺陷產品時所引致的內部損失成本20元/件,此時制造商S對其支付的單位修理成本10元/件,分析:制造商S產品質量預防水平、價格折扣、外部損失成本分攤比例及期望收益函數的變化?
根據文中式(1)和式(2)分別對制造商和銷售商期望收益函數的假設,以及式(3)式對供應鏈聯合期望收益函數的假設、(12)式中確定制造商最優產品質量預防水平和式(27)、(28)分別對外部損失成本分攤比例和最優價格折扣的模型描述,我們應用MATLAB 7.0 進行仿真計算,結果如表1和圖1-4所示。
6 結論及建議
(1)針對存在非對稱信息條件下兩級供應鏈中如何確定制造商與銷售商之間的產品質量控制問題,本文分析了制造商進行質量預防決策并確定其產品質量缺陷概率,而銷售商對接收到的中間產品進行質量檢驗決策并確定其產品質量檢驗水平。當銷售商的質量檢驗證明制造商的產品合格時,將接收該產品;而當其質量檢驗證明制造商的產品有缺陷時,將拒收該產品。
(2)由于供應鏈中制造商與銷售商關于產品質量水平的信息存在不對稱性,當制造商存在降低其產品質量水平的道德風險時,其道德風險值取決于銷售商(委托人)所分攤的外部損失成本與補償價格折扣后的內部損失成本之差值;作為委托人的銷售商可設計激勵合同以使制造商(代理人)減少其道德風險,即降低其所提供的產品質量缺陷概率,銷售商可以信息租金的形式對制造商進行補償,以激勵其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我們證明銷售商所支付的信息租金將是補償制造商收益的2倍。
(3)本文構建了非對稱信息條件下的制造商與銷售商委托代理模型,并進行了算例分析,在實際的供應鏈節點企業間質量控制問題中,隨著制造商產品質量預防水平的增加,制造商的質量預防成本將顯著減少;隨著銷售商產品質量檢驗水平的增加,而制造商所分攤的外部損失成本將減少,外部損失成本的分攤比例呈下降趨勢;隨著銷售商產品質量檢驗概率的增加,制造商產品質量缺陷概率將降低,制造商的期望收益也將增加,而作為委托人的銷售商為激勵制造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將付出信息租金的成本,其期望收益將減少,此時整個供應鏈的聯合期望收益呈“倒U”型,即期望收益先增加后減少,且求解了供應鏈聯合期望收益最大時的銷售商最優質量檢驗水平、制造商最優質量缺陷概率、價格折扣、分攤比例及制造商、銷售商的期望收益。本文結論也為實踐中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間如何制定質量控制策略和產品質量決策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對實際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管理決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4)本文建立的模型僅是兩級供應鏈中單個制造商和單個銷售商之間的單階段靜態博弈模型,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將嘗試建立兩級供應鏈中多個制造商與多個銷售商之間存在雙邊道德風險條件下并將建立多階段、動態、不完全信息的重復博弈模型,這也將是我們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Baiman S, Fischer PE, Rajan MV.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Design in Supply Chain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1, 47(1): 173-188.
[2]Lim W S. Producersupplier Contract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1, 47(5): 709-715.
[3]Corbett C J, Decroix G A, Albert Y H. Optimal Sharedsavings Contracts in Supply Chains: Linear Contracts and Double Moral Hazard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5, 163(3): 653-667.
[4]Cachon G P, Lariviere M A.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51(1): 30-44.
[5]Yehekel Y. Retailer’s Choice of Product Variety and Exclusive Deal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 39 (1), 115-143.
文章標題:高級職稱論文兩級供應鏈產品質量控制策略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gongyesheji/2195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