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1-06-23 08:03 熱度:
【摘要】本文介紹了生態住宅小區的特點,提出營造結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生態循環的居住小區必將成為尋求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合理化建設的新途徑。
【關鍵詞】生態,人居環境
一前言
人類自進入工業社會以來,生產力迅猛發展,但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人類生存的環境已面臨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噪聲、地盤下沉、硫酸雨、光化學煙霧、熱島效應等生態失衡的諸多災難。如今人類為了自己的明天,必須學會與大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學會營造結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生態循環的人居環境,而建造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必將成為尋求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合理化建設的新途徑。
二生態住宅區的現狀與發展
2.1我國人居環境的現狀
建國初期的50-60年代,由于只注重生產不注重環境保護,只強調“人定勝天”,不注重順應自然,造成了環境的極大破壞。改革開放以后,經濟過快的發展又加重了環境的惡劣程度。如上海蘇州河的水污染,沈陽市工業區對市區大氣的污染,術江江面的油污染,淮河的工業廢水污染,陜甘寧地區的沙暴,各市區的煤氣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業及生活廢水污染等,已經嚴重威脅到人們的健康。
2.2建設生態住宅區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由于城市化過程中所造成的各種污染,城市自然環境遭到嚴重污染和破壞,人居環境空前惡化,生態化人居環境的需求應運而生。
生態住宅區是在“人、居住環境和自然的和諧統一”的理念下創造的一種人居環境;同時也是人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重新認識和把握,以及將新的科學技術運用于居住環境創造活動的結果。
2.3.生態住宅區研究的現狀與發展
2.3.1國內生態住宅區的建設
國內的生態住宅區建設尚屬起步階段,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增加綠化、提高物業管理智能化程度等,且部分住宅區是打著生態的旗號做的是表皮包裝,缺乏實質性的東西,需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整個住宅區生態建設的理論體系。隨著人們節能意識、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更加全面地關注居住環境,消費者對更高層次健康舒適住宅的要求與日俱增,這也促進了生態住宅與住宅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研究與探索。
2.3.2國外生態住宅區的發展
在面積為488公頃的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維寺的海島上,建起了150棟生態房屋,叫做生態村。在這里保留著原來的自然風貌,沒有一點受到人為破壞的痕跡。設計師在建筑這些生態村時,用合住的方法替代了以前獨住,但仍有獨住的成份,如每家每戶還是有自己的臥室、浴室和廚房等,但卻有了更多的合住成份,如每6~8個住宅單元合用一個能源中心、一個煤氣鍋爐、一個家用熱水器和一個通風系統等。能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變得切實可行。據測算,這種生態村里的居民能源用量僅為原居住地的五分之一。
三生態住宅的特點與基本要素
3.1生態住宅的內涵
生態住宅,就是要按照生態學的原理,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為指導,綜合處理人、建筑、資源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而達到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合理循環,共存互利協調發展較理想的住宅。
3.2生態住宅的基本要素
3.2.1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建造新住宅,不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資源和能源,而且還會產生相當多的建筑垃圾,不利于保護生態平衡和節約能源。可對原有結構安全性有保障的住宅建筑,以滿足新時期人們的需求進行合理的更新改造,既減少資源的消耗和浪費,又減少因拆除舊建筑物所產生的建筑垃圾。
3.2.2因地制宜的規劃設計
綠色生態住宅的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了解當地的氣候、水文、地形、地貌和地物,注重當地的經濟、人文、歷史、習俗等條件,結合當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術等各種實際情況,從而形成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如根據當地水文條件,尋找有無較好的水源作制冷的冷源,盡量避免使用氟里昂、溴化鋰等作制冷劑帶來大氣污染;又如根據地表土質狀況,規劃設計綠化用地;根據地勢高低,組織雨水的回收利用,分析周圍的建筑,使新建筑物保持文化上的區域性,風格上的協調性。
3.2.3減輕居住區環境污染
依照生態學的原理,一個住區在其運行過程中,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和廢棄物回收利用及處理應達到一種內在的平衡。長期以來,我國的住區垃圾廢棄物一直是堆放、填坑和直接排放為主,沒有一套科學的處理方法。現在全國的垃圾堆、坑占地已達0.33億平方米,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垃圾的堆放和廢水的直接排放,給社會、環境和人類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嚴重影響了生住宅區的生態平衡。
3.2.4注重居住舒適性能
居住舒適性能是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舒適性包含了安全性、健康性和方便性,包含了私密性與開放性、自主性與靈活性高度協調統一;包含了室內物理環境——聲環境、光環境、熱環境、空氣環境必須達到健康標準,包含了室外日照、綠色、私密、安靜等符合人居要求。
3.2.5合理選用綠色建材
不良的建筑材料嚴重損害了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如石材含有放射元素、混凝土抗凍劑產生的臭味和裝飾材料揮發的甲醛以及其它帶刺激性氣體的材料等,給人帶來了諸如頭痛、皮膚過敏、哮喘甚至癌癥等病痛。因此,在營造綠色生態住宅時,要積極選用無毒、無害、無污染環境、有益人體健康并取得國家環保標志的材料和提倡使用3R材料,以及盡快發展運用納米化、活化與復合雜化等高新技術處理的環保保健材料。
四我國生態住宅區建設的政策性對策
4.1生態小區建設中的一些技術政策問題
政府應高度重視技術在生態住宅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特別注意引導住宅生態化的技術發展方向。
4.1.1注重成熟技術的應用
生態住宅建設首先要體現“節能”、“節水”、“節地”、“治污”八字方針,而成熟技術的應用需要一個從實踐到完善的過程。例如改善維護結構保溫性能的技術,管道輸送中的節能技術,水的循環利用技術措施,多功能節能節水龍頭(閥門)應用技術,新型節水坐便器的應用技術,垃圾的循環再利用等諸如此類一系列的技術措施,有待于逐步開發和應用,從而使生態小區逐步走向“綠色”。
文章標題:建設生態住宅小區 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947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