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07-20 23:06 熱度:
摘要:大型賽事活動因其規模大、號召力強,往往能夠影響舉辦地城市的各個方面。本文重點從城市空間演變、城市產業演變以及城市文化格局的演變來探討深圳市國際大學生運動會因其的深圳城市格局的演變,探索深圳城市在大運會影響下未來的走勢,以此更好的協調深圳的城市建設。
關鍵字:大運會、深圳、城市空間、產業、文化格局、演變
大型賽事活動是指指規模、知名度及影響均較大的全球或洲際性賽事,它是屬于節事活動的一種。大型賽事一般都具有籌備周期長(一般需要3至7年)、賽事項目或參賽人數和隊伍較多、比賽時間較長等特點,使得舉辦所在城市的各個方面都受到影響,由此應向城市格局嬗變。
大型賽事活動最早誕生于國外,代表性的賽事就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影響了古希臘的城邦建設,尤其是它固定的夏季舉辦地雅典,更成為古代城市的杰作,可以說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成就了這一名城。近代以來大型賽事活動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愈加緊密,對城市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許多城市因為大型體育賽事活動而興起,比如加拿大蒙特利爾、西班牙巴塞羅那、韓國漢城等等,無不借助奧運會而騰飛[1]。
國內大型賽事活動的發展較晚。從賽事與城市影響的角度來看,真正的大型賽事活動研究應從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開始。北京亞運會從1986年開始籌辦,歷經三年的建設北京建立了亞運村,進行了相關的道路拓寬和立交橋建設,為以后北京城市的起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亞運會之后,大型賽事在中國正式發展起來,與中國城市建設的關系也更加緊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更是全面影響了北京的城市格局,北京在籌辦奧運會期間,城市面貌、產業布局、空間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2]。
深圳是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舉辦城市,從2007年獲得大運會的舉辦權以來,深圳市在各個方面給與大運會以支持。本文將從深圳城市空間的角度分析大運會為深圳城市空間帶來的嬗變。
1.大運會與深圳城市空間的演變
表1.深圳市歷年國民生產總值與年增長率
從深圳城市建立至今,深圳的城市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從特區成立到20世紀90年代的第一次騰飛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第二次探索階段以及世紀初到現在的新選擇時期[3]。經過近30年的發展,深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00年,深圳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1665億元,常住人口433萬,一躍成為全國經濟實力排名第四的特大城市[4]。但是,隨著中國開放程度越來越高,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方式的逐漸普及;隨著全國各地開開放程度的提高與國家政策的傾斜,深圳作為特區的區位優勢逐漸弱化;隨著香港經濟發展趨緩,深圳的城市發展外力下降;隨著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小,而產業升級難度加大,深圳可供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深圳后續的發展潛力進一步減小(見表1)。大運會的舉辦為深圳城市空間帶來了兩方面的變化。
�、俅筮\會與深圳城市副中心的建立
由于深圳發展的特殊性,深圳的前20年發展主要集中于深圳關內地區(包括南山區、福田區、羅湖區),而關外(龍崗區、寶安區、光明新區)的發展一直滯后,這就造成了深圳的關內已經沒有開發的空間,而關外卻一直沒能發展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深圳提出建立副中心,力圖逐漸將關外發展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草案明確的提出了龍崗中心、龍華中心、光明新城中心、坪山新城中心、鹽田中心作為城市副中心培養,而大運會的成功選址更加促成了龍崗中心城這一城市副中心的發展。
圖1.龍崗中心城與大運會址的區位圖
深圳市在大運會的場館建設方面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其中體育新城的投資是占到主要的部分。深圳市大運中心選址(見圖1)從區位上看與龍崗中心城區抱成一團,它向北承接了龍崗中心城的城區蔓延,使得龍崗中心城一定程度的向南部擴散,同時該區域又處在深圳城市關內向龍崗發展的中間位置,使承接深圳市城市產業向外擴散的必經之地。大運會會址的建立一方面為新確立的龍崗城市副中心帶來了巨大的投機與商機,同時分擔了龍崗中心城的體育與文化的功能,使龍崗城市副中心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整合成功,組成一個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區域。隨著大運會的進行及后期資金的注入,龍崗中心城區也將順利成為深圳城市發展中第一個成熟的城市副中心。
②大運會與深圳人口的在空間上的遷移
同時,大運會的發展也實現了關內人口向關外的遷移。大運會的舉辦,將環境整治的重點放在關外,同時大運會會址也放在關外。借助大運會的舉辦,關外副中心區域的交通方面,實現了地鐵與關內的對接,快速道與城市中心區的對接,使關外地區與關內的相對時間縮短,同時大運會中心附近大批中產階級樓盤的建設,使關內民眾加快了向關外購房的趨勢,客觀上緩解了關內的人口壓力,實現了深圳人口在空間上由關內向關外的遷移。
2.大運會與深圳產業格局在空間上的演變
深圳市從最早的“三來一補”勞動密集型產業起家,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逐步進入了以資金、技術為主的產業發展期。同時,在深圳市內部也同時形成了產業轉移的空間變化。“九五”期間,特區內的三來一補勞動密集型產業于由于商務成本提高以及政策的因素,大量轉到特區以外的寶安、龍崗區,使深圳關外地區成為深圳主要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區。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深圳經濟面臨轉型。從以往來看深圳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三個方面:資本投入貢獻、土地投入貢獻以及廉價的人力投入貢獻。隨著深圳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5],以及深圳資本投入、土地投入對深圳經濟的貢獻減小,深圳市逐漸展開了“退二進三”的進程——即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將不具備競爭力的部分第二產業退出。
圖2.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布局
深圳關外地區承接了深圳市的主要密集型工業,致使深圳關外的環境污染較嚴重。同時,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使關外的公共安全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長期以來,深圳的第三產業都集中于關內發展,但是關內受到土地限制繼續向外擴散,卻由于環境及公共安全的問題難以實現向關外的擴散。大運會的舉辦,將主要的投資集中于關外,在場館建設的同時,城市改造、市容的整改為關外改善整體環境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使深圳新的一輪城市產業的轉移成為可能。
借助大運會的發展契機,在新的產業布局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產業將逐步的與深圳關外的城市副中心區域結合起來,并逐漸將特區內外的產業銜接,使之完成工業的升級,促進深圳經濟的發展。
3.大運會與深圳文化格局在空間上的演變
大型待賽事活動對于城市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一般而言有“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種途徑。
“自上而下”的途徑是指由政府主導,借助大型賽事活動契機,將本地區的文化進行強勢宣傳,使本地區文化在短期間內得到廣泛的認可。北京奧運會期間前后,中國的一系列中國文化的宣傳,就將中國最大程度的介紹給世界。“自下而上”的意義是由民間主導,自發的形成對本地區的文化發掘,再由本地民眾自發的維護與發展的一種途徑[6]。
大運會給深圳帶來的是文化格局的變化。在大運會之前,深圳的主導文化包括“移民民文化”、“市民文化”和“休閑文化”,這三種文化休戚相關。深圳建市至今僅有30年,大部分的深圳人都是外來移民,移民文化也就在深圳慢慢發展起來。但是隨著深圳城市的穩定,人們開始認同城市,這種情況下“市民文化”逐漸發展起來。伴隨著深圳經濟的發展,深圳關內各區的常住居民日益增加,而移民則隨著工業轉移朝關外遷移,使深圳呈現關內市民文化為主,關外移民文化為主的格局。而“休閑文化”則是隨著“休閑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重視休閑與運動,隨著“休閑文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移民才真正的認同深圳,并逐漸認可自己“深圳人”的身份。
大運會的舉辦促使深圳居民也主動的參與進來,政府也在宏觀上予以引導,從而使“休閑文化”在關內外迅速的普及開來,同時也帶動了關內的“市民文化”向關外的發展,最終使深圳的文化格局打破了關內關外的限制,從而開始均衡發展。
大運會的成功申辦與建設,加速了深圳市城市格局的演變歷程,使得深圳在空間上更加均衡,有利于特區經濟的縱深發展,同時它帶動了特區的人口遷移,影響著特區的產業在空間上分布的變化,并且帶動了“市民文化”與“休閑文化”的全面發展,成為了深圳城市再次轉型的重要契機。
參考文獻:
[2]羅秋菊.世界大型事件活動對旅游業的影響及對中國的啟示:以歷屆奧運會和韓國世界杯為例[J].商業研究,2003(11):150~152.
[3]《龍崗區十一五規劃》.龍崗政府在線
[4]《深圳市2004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5]《深圳市近期建設規劃(2006~2010)》.深圳市規劃局
[6]王仕明.奧運會對我國體育旅游發展前景影響的研究[J].商業視角,2008(04):7~8.
文章標題:“大運會”對深圳城市空間的影響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5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