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8-09 14:14 熱度:
在企業管理中,企業的資本結構直接關系著企業決策問題,在國內資本結構的理論還不是很成熟,但是資本結構的理論觀點卻可以幫助企業規范行為、提高價值,論文從三個不同的方面對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做了深入分析。
《企業觀察家》企業管理雜志,創刊于2011年,是由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管、主辦的一份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類高端財經雜志。雜志以“財富時代的人本解讀”為切入視角,重點關注旗艦企業(如世界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和快速成長企業(如隱形冠軍、創業板企業)等的價值理念、經營戰略和商業倫理,力求構建中國企業智庫和企業家精神家園,努力打造成中國企業家案頭必備的財經讀本。
現代資本結構理論表明,資本結構是公司相關利益者權利義務的集中反映,影響著公司的治理狀況,影響公司的價值。進而有許多學者探析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為公司資本結構的優化設計提供參考。本文從理論上對中國企業的資本結構和籌資決策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的探究。
文章首先從資本結構的概念著手,界定資本結構的內涵。接著概述現代資本結構相關理論觀點,包括MM資本結構理論、權衡理論等。這些理論分析不僅是本文研究的理論依據,而且也向我們闡明了合理的資本結構有利于規范企業的行為、提高企業的價值、揭示出研究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意義。
資本結構是由企業采用多種籌資方式而形成的,籌資方式的組合不同決定著企業資本結構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企業資本結構的構成及比例的安排不僅影響籌資的資本成本、財務風險,影響企業總價值,更重要的在于資本結構的確定影響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的分配,進而影響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制衡機制,最終影響財務目標乃至企業目標的實現。因此,對于現代企業而言,資本結構的調整優化問題至關重要。
資本結構問題己不僅僅是財務理論的研究課題,也日益成為我國企業所面臨的決策問題。通過分析我國企業的資本結構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有助于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實現公司理財目標,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有關資本結構的理論在西方已經較為成熟,但我國在引進過程中還存在不適應性,并且國內學者研究結果還存在差異,因此在理論上存在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本文以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為研究基礎,綜合前人研究的結論,首先闡述資本結構的相關概念和理論,包括資本結構在廣義和狹義上不同的理解,融資結構以及MM理論、權衡理論以及代理成本理論等。接著從國家因素,行業因素以及公司特征因素三個不同的方面對影響公司資本結構的因素進行分析,得到最終結論。
(一)資本結構的涵義理論
1、資本結構的涵義
在財務理論中,資本結構因對“資本”的不同理解而出現了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把“資本”看成是全部資金來源,廣義的資本結構指全部資本的構成,即自有資本和負債資本的對比關系,如果把“資本”定義為長期資金來源,狹義的資本結構是指自有資本與長期負債資本的對比關系,而將短期債務資本作為營業資本管理。不論是廣義的概念,還是狹義的理解,資本結構都是討論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比例關系。
2、 資本結構的歷史演進
資本結構理論經歷了一個逐步形成、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最早提出該理論的美國經濟學家戴維•杜蘭德認為,企業的資本結構是按照凈收益法、凈營業收益法和傳統法建立的,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又提出了著名的MM理論,開創了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在此基礎上,后人又進一步提出了許多新理論⑵:
⑴、凈收益理論
凈收益理論以兩個假設為前提:①投資者以一個固定不變的比例投資或估價企業的凈收入;②企業能以一個固定利率籌集需債務資金。因此,該理論認為:企業利用債務籌資總是有利的,可以降低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這是因為,債務資金在企業全部資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綜合資本成本就越接近債務成本,又由于債務成本一般較低,所以,負債程度越高,綜合資本成本越低,企業價值越大。當負債比率達到100%時,企業價值將達到最大。
⑵、凈營業收益理論
凈營業收益理論認為,不論財務杠桿如何,負債利率都是固定的。如果企業增加成本較低的債務資金,即使債務成本本身不變,但由于加大了企業風險,也會導致權益資本成本的提高,這一升一降,剛好抵消,企業綜合資本成本仍保持不變。由此,該理論推導出“企業不存在最優資本結構”的結論。
⑶、傳統理論
傳統理論是對凈收益法和凈營業收益法的折中。它認為,企業利用財務杠桿盡管會導致權益成本上升,但在一定限度內并不會完全抵消利用成本較低的債務所帶來的好處,因此會使綜合資本成本下降、企業價值上升。但一旦超過這一限度,權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為債務的低成本所抵消,綜合資本成本又會上升。此后,債務成本也會上升,從而導致了綜合資本成本的更快上升。綜合資本成本由下降變為上升的轉折點,便是其最低點,此時,資本結構達到最優。以上三種資本結構理論被統稱為“早期資本結構理論”,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三種理論都是在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率為零的條件下提出的;三種理論同時考慮了資本結構對資本成本和企業價值的雙重影響;三種理論均是在1958年以前產生,不少學者認為這些理論不是建立在周密分析的基礎上。
⑷、MM模型
由莫迪格利安尼與米勒共同提出,又分為無企業稅MM模型和有企業稅MM模型兩種。①無企業稅MM模型。
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在1958年發表的論文《資本成本、企業財務與投資理論》是財務理論中資本結構理論的一次革命。在一系列前提假設條件下,提出了無企業稅MM模型,其前提假設包括:A企業可按經營風險分類,即風險相同的企業可分為一類;B投資者可按期望值分類;C存在完全資本市場(即不存在交易成本,私人和企業按同樣的利率籌資);D所有負債無論債券發行的是誰,發行債券的數量多少,都是無風險的;E所有現金流量都是固定年金;F沒有企業和個人所得稅。
無企業稅MM模型可概括為兩個命題:A,企業的價值和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都獨立于其資本結構。不論企業是否負債,企業的加權資本成本是不變的、企業價值也是相等的。B,負債企業的股本成本等于同一風險等級中某一無負債企業的股本成本加上根據無負債企業的股本成本和負債的股本成本和負債成本之差以及債比率確定的風險補償。表明低成本負債的利益正好被股本成本的上升所抵消,所以更多的負債不會增加企業價值。在無企業稅的條件下,MM模型的基本結論是:由于套利因素的存在,企業的資本結構不會影響企業的價值和資本成本。
②有企業稅MM模型。
在企業稅的影響下,他們的結論是負債會因利息是可減稅支出而增加企業價值,對投資者來說也意味著更多的可分配經營收入。企業必須繳所得稅情況下的MM 命題如下:A,負債企業的價值等于相同風險等級的無負債企業的價值加上賦稅節余價值,后者等于企業稅率乘以負債額。當負債比率最后達100%時企業價值最大;B,負債企業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風險等級的無負債企業價值加上無負債企業的股本和負債成本之差以及負債額和企業稅率決定的風險報酬。在有企業稅的條件下,MM模型的基本結論是:負債杠桿對企業價值和資本成本確實有影響,如果企業負債率達到100%時,那么企業價值就會最大,而資本成本最小。
文章標題:企業資本結構優化與籌資決策互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jingji/jingjixue/3274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