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財會論文 發布日期:2020-10-16 09:58 熱度: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被嚴重的破壞。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在這樣的背景下,環境會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何在企業會計核算中應用環境會計成為企業當成面臨的難題之一,本文對環境會計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運用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環境會計概況
環境會計是對企業在環境保護、污染防治中的資金運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一種信息系統。其包含的成本費用內容如下:第一,工業三廢方面的治理費用、環境污染的治理費用、降低自然資源損耗的支出費用以及參與社會環境保護活動和工作等方面的費用。第二,當企業具有明顯的環保意識時,就會主動構建和成立環保部門。環保部門以企業為載體形成存在,需要進行對環保知識的宣傳和對員工的環保知識培訓等工作,企業需負擔此過程中產生的相關費用。除此之外,環保知識交流會等活動進行舉辦,都會產生大量的經濟支出。第三,當企業對環境保護缺乏重視程度時,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補救,這同樣會產生相應的費用。如果企業因其早期的不重視而對造成了污染或其他惡劣的影響,則需對相應的訴訟費用進行支付。第四,不同企業之間的生產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部分企業生產涉及廢物的二次利用、污水以及廢氣的處理環節,可能存在一定的科研技術費用。
二、環境會計研究的必要性
(一)環境會計是我國發展的大勢所趨。數千年來,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發展,人口規模與改造自然力度的不斷加大,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特別是進入工業社會以后,這種矛盾更為明顯。工業化時代以來,一方面人類各種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會因資源的開采與污染物的排放,破壞自然環境,另一方面工廠所生產的產品在為人們提供了生活的便捷的同時,也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生態,比如各種塑料制品。此外,工業化所帶來的農牧業的快速發展,比如各種化肥、農藥的使用,比如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又導致大量開荒現象的發生,圍湖造田、開墾濕地等情況屢見不鮮。而對環境的破壞,卻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惡果,從大氣到土壤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旱澇災害頻發,因此我國自21世紀初就提出了可持續發展與科學發展觀,倡導環保與發展同時抓,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同時,隨著意識的發展,人們意識到,先污染后治理是行不通的,要從源頭做起,向強化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核心作用方面進行轉變。因此,國家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規等,使企業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得到有效的約束,發揮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核心作用。企業應對環境保護的作用加強認知,并為之采取必要的措施,讓企業環境會計報告能夠有效反映環境方面的成本和收益情況,這樣才能夠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兩手抓”提供保障。“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由此可見,環境問題愈發嚴重的同時也愈發得到政府重視,企業的經營者需要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端正,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實現環境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不僅如此,企業在開展有效的環境保護工作基礎上,還需要將環境會計有效引入到會計核算之中,建立相應內部控制措施和考核機制,甚至可以專門構建環境會計部門,從而對自身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支出和績效進行實時掌控,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起到積極作用。
(二)環境會計有利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現階段,環境保護不單單是我國的一國的提倡行為,而是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重視。從2008年日本G8峰會提出的溫室氣體減少一半的目標,到2015年的《巴黎協定》,再到2019年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具有共識的國際行為正在形成,這使得各國環境保護的指標都在呈增高趨勢。更嚴格的指標使企業不僅需要對相應的風險進行承擔,還要在環境保護方面付出更高的成本費用投入以降低風險。不論國際還是國內,對環境的重視程度都日益提高,這種提高體現在了企業生存發展的各個方面。在企業貸款方面,銀行開始向企業索要環境保護方面的資料,如果企業不能提供相應信息,其籌資能力將受到影響。在產品銷售方面,國內外消費者不再是僅僅重視產品質量,而是開始對產品的環保性能提出更多要求。在此要求下,綠色商品應運而生,且大受歡迎,這也給傳統型企業帶來了市場競爭壓力。因此,在國內外大勢所趨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將環境會計引入到會計核算之中,不僅能夠在國內發展更加順利,也能夠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重要支撐,不至于被環境問題所約束。當國際合作機構需要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核查時,我國企業能夠為其進行提供有效信息,避免因環保問題被質疑,保障企業順利打入國際市場。
(三)環境會計可以促進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國際優秀企業的實踐對環境信息的披露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使行業之間的差距得到有效的降低,將責任信息添加到企業年度報告之中成為標準實務。在環境不斷惡化以及法律法規出臺的有效推動下,我國企業信息披露面臨嚴峻的挑戰。當下,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處于剛起步時期,資源型以及高污染型企業是環境信息披露的主要企業類型。環境會計可以被用于向外部披露企業的環境信息狀況,運用會計的基本原理和計量手段,對企業的環境活動和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加以反映,反饋企業所有財務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便大眾和政府監督。對內部可以提升企業管理層的環境保護意識,進而從內而外促進企業真正做到保護環境,節能減排。我國政府積極倡導環境會計的引入工作,在政府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下,高污染型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得到有效的增強,環境信息的披露逐漸成為國家的法定要求之一,對環境治理的要求慢慢的和國際保持一致性和趨同性。當應用環境會計的企業不斷增多時,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會顯著增加,逐漸開始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必要的聚焦,由此增強對環境會計核算的探究,促進現代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
三、環境會計在企業會計核算中具體應用分析
(一)完善環境會計準則。我國對環境會計的探索始于20世紀末期,環境會計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雖然我國已經頒發了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比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會計核算的方法并沒有得到統一規定。很多企業應國家要求已經開始了環境會計披露,但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從會計角度出發披露相關的環境信息,政府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實施細則還非常少,主管部門責權界定不清晰,并且國家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只停留在鼓勵層面,沒有強制執行。這就導致部分企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對法律法規缺乏重視和正確的認知,仍然懷著僥幸心理,對法規不以為然,敷衍了事、披露不完整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環境信息的使用。另外,各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核算和披露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缺乏統一規范的形式,對環境信息披露的水平參差不齊,這就導致整個行業的環境信息披露缺乏行業可比性。對于不同報告年度,企業所涉及的環境事項可能也不盡相同,導致企業自身披露的環境會計所依據的政策也不一致,缺乏連續性,導致其自身也不具縱向可比性。因此,在引入環境會計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完善的理論指導,企業的操作可執行性不高,環境會計的推廣和規范之路仍需理論做引導。因此,準則應對企業環境保護相關的會計信息種類進行歸納和整合,并對統一的會計處理口徑進行確定。需著重對企業的環境政策、環境成本和環境負債三個方面加以要求:企業應定期披露與環境有關的成本和收益所執行的會計政策并及時披露會計政策變更;企業應在及時記錄環境成本和收益的基礎上詳細地披露環境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計劃和舉措;企業應定量披露可能發生的與環境有關的潛在債務和風險,以定量形式為主,定性描述為輔,并詳細說明對其持續經營狀況造成的影響。這樣能夠在核算和披露方面形成規范化的標準,從而為企業的實際操作提供依據。對企業會計準則進行有效制定,不僅符合國際環境中的趨同需求,而且還滿足企業會計實務工作需求,甚至能夠對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模式中的不足進行有效的彌補。當下,環境污染是我國企業面臨的嚴峻問題,在國家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戰略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對會計準則進行適當的補充完善,規范企業環境治理成本的核算和披露,杜絕籠統披露環保政策,為企業的實際應用增加可操作性,為環境會計核查及監督奠定基礎。
(二)增強環境會計意識。企業經營發展以利益為根本驅動力,這也導致了企業管理者的短視,只注重企業短期利益,沒有考慮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企業管理者往往過度追求發展而忽略了企業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沒有意識到環境資源的有限性,也沒有意識到環境將會帶來利益,從而導致企業對引入環境會計積極性不高、重視性不足。促進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應用環境會計,還需對全員行動的局面進行構建,在企業會計人員教育培訓體系中融入環境會計知識,使用宣傳教育等方式樹立并強化環境會計意識,使大眾和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規律的認知得到顯著的提高。除此之外,應有效開展相關的環保社會實踐活動,對民間環保機構以及志愿者環保活動進行大力支持,對綠色發展新風尚進行積極倡導,對環保企業等圖案性創建活動進行有效開展。這樣能夠使企業的環保意識得到顯著提升,使其意識到未來的持續經營與環境信息的披露水平息息相關,進而加強社會職責的履行,主動提升環境會計披露水平。不僅如此,企業對環保知識以及先進保護技術掌握程度也能得到提升,有效地保證了環保工作的開展,提高環境會計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效率。
(三)加強對環境會計的審計工作。目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局限于有監管需求的政府部門,對除了政府外的企業利益相關者來說,他們更多的是關注企業財務報告中列示的收入、成本、利潤等財務指標,所以在進行決策時也幾乎不考慮環境會計信息。環境信息的使用者不足導致監察力度不夠,因此在提升大眾環境會計意識的基礎上,還應加強對環境會計的審計工作,彌補監督力度的不足。環境審計需要在審計部門部署的基礎上,加強對政策落實情況的跟蹤環境審計,不僅要對環境保護資金審計力度進行強化,還要對經濟責任審計進行加強,有效完成聯網實時審計工作,促進企業聯網環境審計科室和業務科室之間的互動,為業務科室的環境審計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將立項審計、無項目審計以及實時監控等方式進行綜合運用,對環境審計力量進行有效調配,使審計的覆蓋深度和執行有效性得到有效的增強。不僅如此,由于環境會計信息的特殊性,國家環保局也應該充分發揮其職能,與組織、紀檢等執法部門協同作業,使審計工作得到全面覆蓋和落實。政府還應適當采取政府外包社會審計服務方式。為了使第三方環境審計工作的落實得到有效保障,需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對環境審計的目標、原則、工作重點等進行明確規定,促進環境審計方式的靈活運用。不僅如此,企業還可以和地方政府進行必要的溝通聯系,對可行的環境審計建議進行有效提出,這樣能夠使制度機構更加得完善,還能夠對企業環境進行必要的持續優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會計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不僅能夠使企業的經濟發展得到促進,還能夠使企業的國際市場得到拓展。因此,需要對其進行不斷深入的研究,使其能夠在企業核算中被有效應用,進而使企業能夠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洋,張林.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7(20).
[2]劉斯林.企業環境會計核算模式及實務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14).
[3]周淑芬.環境會計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研究[J].職大學報,2017.31(4).
[4]曾漢玲.環境會計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研究[J].農場經濟管理,2017.9(7).
[5]周淑芬.環境會計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研究[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17.26(02).
[6]馮軍.環境會計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財會,2017.11(6).
《企業會計核算環境會計應用》來源:《合作經濟與科技》,作者:孫語含 王睿琪
文章標題:企業會計核算環境會計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jingji/caikuai/4403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