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21-10-12 09:17 熱度: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迅速傳播,使我國的經濟整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本文通過分析疫情后期體育產業發展的走向與路徑,尋找體育產業發展的挑戰與機遇。一方面疫情期間各種體育賽事和體育表演取消,人們的體育消費水平下降,各種體育鍛煉場所停業;另一方面疫情過后,“健康、免疫力”等關于健康的詞匯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更多的人想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這也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疫情給我國的體育產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當然也提供了一定機遇,這對國家政府和社會企業下一步如何發展體育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后疫情時期體育產業發展的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是在2020年的春節前夕,為防止疫情的傳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及各省聯合發布疫情期間異地過年、居家隔離、停工停產等一系列的通知。這一系列措施,使得各體育機構不得不關門整頓,人們不能出門健身,各種體育賽事和體育表演也只能延期或停辦,這無疑給體育產業帶來巨大的打擊。疫情后期,各部門開始復工復產,體育產業也得以煥發生機,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戰。
(一)人們的消費水平降低。
由于疫情期間人們大多在家停工停產,許多家庭的收入降低,甚至有些家庭的收入為零,導致人們的消費水平降低。除了要負擔日常開銷,有些家庭還會有車貸和房貸的壓力,可以用來體育消費的支出基本所剩無幾,導致體育消費支出減少。例如,冰雪運動產業,2022年北京即將舉辦冬奧會,刺激了我國冰雪運動產業的迅速發展,一時間各地建設了眾多滑雪場。在疫情來臨前,各地體驗冰雪運動的游客絡繹不絕,但由于疫情的發生,大量滑雪場所停業,客流量急劇下降,對我國的冰雪運動產業造成了巨大打擊。
(二)大型體育賽事延期。
一場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可以帶動城市體育產業的周邊發展,但由于疫情原因,賽事停辦,體育產業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據官方數據統計,2020年馬拉松相關產業值約1,200億元人民幣,疫情的爆發,導致50余場賽事延期。疫情過后,各種體育賽事以及體育表演會出現扎堆舉辦的現象,這樣一來勢必會引起體育行業的內部競爭,而一些相對較弱的企業可能會出現難以生存的現象。
(三)體育場所由于疫情防控延期開門。
大型室內外運動場、健身房以及會導致人員聚集的運動場所為減少人員接觸,直到疫情后期才逐漸開放。現在,公眾場合依舊要佩戴口罩,做好疫情防控,這也使得體育場所的人流量急劇減少。每年夏季,都是游泳培訓的高峰期,但由于疫情的緣故,家長擔心孩子健康,產生一定顧慮,致使參加培訓的學員大量減少,有些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夏季游泳培訓還未能開班。
二、后疫情時期體育產業發展的機遇
疫情至今,國內疫情雖然已取得重大勝利,但國外的疫情形勢依舊嚴峻。2021年是疫情后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李克強強調持續推進全民健身計劃對全國人民的重要意義,為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要讓體育產業發展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疫情對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機遇。
(一)疫情后,人們的體育健康意識有所提高。
由于疫情的緣故,人們的體育健康意識有所提高,人們對健康有了新的認識,開始重視體育鍛煉,人們越來越愿意走出家門,進行體育鍛煉。這一點對健身房、體育場所等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疫情期間,鐘南山院士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84歲高齡的他除了做好高強度的工作外,每天都堅持體育鍛煉。他說過:“鍛煉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建立一種觀念,就是要一輩子運動,這樣才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質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
(二)國家政策支持。
疫情過后,國家更加注重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十四五”規劃、“全民健身計劃”、“體育強國”等一些政策的提出,社會各界人士都積極做出響應,不斷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體育產業的發展。疫情過后,人們陸續復工,半年居家隔離導致大家工作壓力增加,基本上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運動。“全面健身計劃”的提出,讓大家有意識地走出去,鍛煉身體,適當的運動有利于緩解工作帶來的壓力,可以更加高效地工作。國家政策的支持,還可以減少疫情后市場競爭過大導致的混亂,可以規范相關體育企業的運行,減輕中小型體育企業運營的壓力。
(三)網絡技術的支持。
疫情居家隔離期間,沒有了工作的壓力,人們將大量的時間用在網上沖浪。近年來,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一些有體育特長的人提供便利,他們利用網絡直播的形式帶領網民進行居家健身。這種形式迅速得到廣泛傳播,一些企業發現網絡直播帶來的效益,進而產生了線上視頻直播健身教學的模式,并收取一定的費用。這種方法不僅讓消費者居家也可以得到科學的健身指導,也在疫情期間促進了體育產業結構的升級。
三、后疫情時期體育產業發展走向和路徑
疫情過后,各行業相繼復工復產,體育產業相關企業的發展也開始逐漸恢復。當前,體育產業占全國GDP的1%,與國外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據有關人員進行科學預測,到2035年體育產業占全國GDP的比重可達到4%。經過了此次疫情的考驗,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走向和路徑又有了新的方向。應從以下五個方向推進體育產業的發展:一是不斷創新,滿足人們對多種體育方式的需求,推進體育產業的轉型;二是政府部門加強重視,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有關體育的政策支持,加強監督;三是隨著健身、休閑體育等新興體育產業的興起,各高校要重視培養新型體育人才;四是滿足人全面發展的需求,體育產業要想得到持續的發展,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要遵循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理念,以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保持身體健康為目標,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體育需求;五是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人們向熱愛運動方向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氛圍。
(一)創新發展,推進體育產業的轉型。
疫情之后,“健康”、“增強抵抗力”等詞匯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詞匯,人們對體育鍛煉能促進健康有了新的認識,對體育產業也有了新的需求,相關體育產業也在迅速發展。各體育產業相關企業要想在當今市場立足,就要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用自己的創新之處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企業可根據人們當下的需求,創新發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建立自己的品牌,增強核心競爭力。在未來社會發展中,體育產業將會成為支柱性產業,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經過此次疫情,人們逐漸發現體育的魅力,也吸引了更多的資本投入體育產業領域,促進了體育產業的轉型。首先,互聯網的普及為創新線上體育的運行和管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次,創新體育產業的發展,加快體育與教育、科技以及醫療康復的結合發展;最后,促進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的結合,推進體育產業的轉型發展。由于我國地區差異、消費水平、大眾思想各有不同,體育產業的發展程度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想要縮減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我們不只要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還要不斷探索出適合我國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大眾喜聞樂見的體育產業,不斷推動體育產業轉型,向發達國家靠近,甚至趕超,把我國的體育產業推向國際。
(二)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督。
體育產業要想持續向好發展,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就必須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門在體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各省政府相關機構應根據本地區的特點,積極出臺一些相關政策,輔助體育產業的發展;對體育產業發展相對薄弱的區域進行扶持補助,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各界對體育場所進行投資建設。由于疫情過后人們對體育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避免一些違背市場經濟發展規則的企業出現,國家關于體育產業的法律法規也應加強完善。法律體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監督市場、規范行為、讓體育產業在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由于疫情原因,大量賽事集中在疫情后期,造成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之間的內部激烈競爭,為保證賽事的有序進行,各級政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頒布強有力的條款,以防止體育賽事組織的混亂,降低人們觀看比賽的意愿。
(三)培養體育新型人才。
新型體育人才的培養是體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而新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是各大高校。在體育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的過程中,由于企業經營方式進行了轉型,更加貼合大眾的需求,導致企業崗位要求也進行了創新,于是就出現了企業與學校合作,在培養過程中明確崗位的要求。高校在培養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大大提高了人才的質量,也增加了企業與高校的溝通。在疫情后期,體育產業正迅速發展,就目前來說,體育產業人才的需求更加傾向于復合型人才,他們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還需要掌握多種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例如心理學、統計學、管理學、計算機等,并且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體育領域中去。現在,人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想要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保持健康,增強體質,所以體育新型人才還要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和技能。
四、結語
明日晨曦終會抵達,因為平凡才偉大。本文分析了疫情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挑戰和機遇,通過四個方面總結了后疫情時期體育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徑。疫情結束后,對于體育產業的發展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當下,我們要把握好體育產業發展的機遇,敢于直面挑戰,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力爭使體育產業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疫情后幫助我國迅速恢復經濟的發展,逐漸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夏正清,韓雪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及應對建議[].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1.29(05).
[2]崔晶體育經濟政策視角下體育產業發展探索[J]科技經濟導刊, 2021.29(13).
作者:呂增逸
后疫情時期體育產業發展走向研究相關推薦體育產業發展中的營銷策略和相關問題
文章標題:后疫情時期體育產業發展走向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jiaoyu/tiyu/4687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