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1-10-29 09:13 熱度:
摘要:我國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因為踏跳的失誤而影響比賽成績的情況比較普遍。這種現象嚴重的制約了我國跳遠的發展與運動員的成績。應該如何正確地通過調整助跑以及后階段的步長來保證踏跳的準確性呢?以及后階段的助跑步長對踏跳的準確性有何影響。本文通過研究國內外優秀運動員的相關數據得出后四步的步長對踏跳準確性的影響最大,并且步長間的波動愈小,踏跳的準確性越高。
關鍵詞:踏跳準確性,后四步,步長,第二標志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對體育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我國跳遠運動員因為踏跳不準確而影響成績甚至取消成績的現象十分嚴重。
跳遠過程中,助跑的作用以及踏跳的準確性直接影響了選手的發揮與比賽的成績。就目前統計來看,世界高水平運動員在重大比賽過程中的踏跳準確率在75%左右。而我國跳遠運動員在國內比賽過程中,踏跳的準確率只有36.8%,這一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制約我國跳遠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大樣本研究方法,選擇全國大學生跳遠循環選拔賽過程中各個賽區決賽時的選手數據。因為各個大學均有專業的跳遠隊,訓練系統,先進。并且由于大學生的身體條件,年齡,心理素質等其他因素比較接近,因此數據在比較過程中更有說服力。在試驗的過程中通過回放其比賽錄像,確定其踏板距離,并且統一以踏跳過程中起跳腳距踏板前沿的距離為標準。在距離大于零,小于10厘米時記做踏跳準確。若距離大于10厘米或者小于零則記做踏跳不準確。
(二)研究方法
在比賽過程中采用索尼DX-730攝像機,對比賽場地上踏跳板進行平行拍攝,并記錄起跳時間對應的運動員。在拍攝過程中記錄統計運動員的跳遠成績與踏跳的誤差情況。將拍攝到的圖像采用運動圖像測量分析系統EIM8.0進行分析。得到的運動學參數進行相關的統計學分析。然后基于這些統計分析結果進行討論,得出結論。
二、結果分析
(一)最后七步步長特征
用踏地腳趾與起跳板之間的距離的標準差做為分析指標。因為這種標準差表征了每次步長的變化規律,因此可以有效的對最后七步的步長的變化作統計分析。因此在比賽過程中測定了最后七步的標準差,做橫縱兩項的比較,橫向比較最后七步之間的步長變化特征,縱向比較不同幾次試跳中的最后七步的標準差的特征。
最后七步標準差變化
由表一可以看出倒數第5,6,7步的標準偏差的相關系數明顯的低于倒數1,2,3,4步的相關系數。并且在P為0.05的水平上表現出不顯著趨勢。而在倒數1,2,3,4步所表象出的相關性在p為0.01水平上表現出極顯著趨勢。因此可以說明,在跳遠的過程中,對踏跳影響最大的是助跑過程中的倒數1,2,3,4步,與以往的研究表明有一定的區別。可能原因與國內運動員的訓練方法有關系。
(二)后四步步長調整與第二標準的關系
國外有研究表明,一個國際水平的跳遠運動員在助跑的過程中倒數6步之內的助跑的步長,節奏是穩定的,因此在距離跳板大約6-8步長的距離的位置上放置一個第二標志,又稱為檢查標志是有助于運動員準確踏跳的。運動員可以借助平時訓練時的反復,大量的正確踏跳來確定第二標志的位置。在比賽過程中通過第二標志對運動員視覺的沖擊來確定最終踏跳的位置。如果運動員能夠準確的踏在第二標志上,那么他成功踏跳的可能性超過90%。因此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運動員合理的安排助跑的節奏,步長的確定以及穩定性上。并且在踏跳助跑的后幾步增加運動員的信心。
但是,理論研究如此,在實際的操作上卻困難重重。首先,運動員要保證準確的踏在第二標志上的難度不比準確踏跳小。而且需要運動員過早的調整助跑的步長等指標,有研究表明,運用第二標志來確定踏跳的運動員往往在倒數10步左右便進行調整,不利于助跑的速度與水平的發揮。其次,運動員助跑時的目標重點定在了第二標志上,不助于助跑后幾步的穩定發揮,往往運動員在通過了第二標志后助跑的強度與穩定性處于下降趨勢,因此不利于運動員的整體水平的發揮。最后,跳遠助跑的整體效果依賴于大腦與四肢的長時間的協調配合,第二標志所帶給大腦的視覺沖擊,容易分散運動員的注意力,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繼而影響了成績的發揮。
由圖1可以看出,最好的步長調整時機是在倒數4步之內完成的,設立第二標志會提前運動員的調整時間,打亂了運動員的助跑節奏,因此并不建議運動員采用此種方法。
(三)最后4步步長對踏跳準確性的影響
根據表一確定了,最后4步的步長的標準偏差對踏跳的準確性有極顯著的影響,因此通過統計與分析找到這種影響的內在聯系。
理論分析是倒數第四步最大,倒數第一步最小,此種步伐的安排能夠很好的在不降低有效助跑速度的前提下準確踏跳。并且通過比較分析,四步步長之間差距最小為成績最優者。因此在保障了助跑速度的前提下,后四步的步長變化越平穩踏跳的成功率與準確性越高。因此希望運動員在保障了助跑速度的同時能夠降低后四步步長的變化,這樣有助于提高踏跳的準確性,進而提高跳遠的總體成績。
三、結論
(一)起跳腳與踏板之間的距離的標準偏差可以作為衡量助跑變化情況的最優指標。通過對其的統計分析,得出后四步的步長對踏跳的準確性的影響是極顯著的情況,直接影響到了踏跳的成功與否,進而影響跳遠成績,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要引起住夠的重視。
(二)第二標志的設置對運動員的踏跳的準確性的提高并沒有幫助,相反的因為其分散運動員注意力,迫使運動員過早的進行步長的調整,影響助跑的有效性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動員的成績,建議教練及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避免使用此種方法。
(三)助跑最后4步的步長對于踏跳的準確性最為重要。后四步的步長的差值越小踏跳的準確性就越高,運動員在保障助跑的有效性的同時要努力降低助跑后四步步長的波動。
文章標題:淺論助跑后階段步長對跳遠踏跳準確性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jiaoyu/tiyu/1050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