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22 15:00 熱度:
反義復合詞指的是詞語的意義相反或者相對立的兩個單音節詞素組合而成的并列復合詞,或者稱為對立詞或反義合成詞。其實它是表面看似相反的兩個詞語或句子產生了相同的語義,本文是一篇教師評職稱發表論文,研究漢語言互反現象中語義的隱與顯。
摘 要:互反現象存在于語言之中,我國的漢語學家經過研究,并稱其為反義復合詞。在對英漢語言的互反研究中,發現了一個它們的相同點:單單從表面形式上看,具有概念定義上的反義關系,可是當我們和具體語境相結合時,從深層語義角度來探究,其所要傳達給讀者的意義其實是安全相同的。那么我們就知道了,究其原因是源自英語和漢語自身自反的特性,所以英漢語言相互間也有互反現象的存在。對于這一語言現象,國內外的學者沒有做太多詳細論述,本文從翻譯中的隱顯化角度,分析和討論英語和漢語中的互反現象,研究互反現象真正包含的規律性,并獲取價值和啟示。
關鍵詞:語言,語義,隱與顯,評職稱發表論文
1. 引語
用語言學界的概念,可以叫做聚合關系。其實聚合關系(paradigmatic relation) ,是語言自身作為單位在一組詞語中可以互相替換的關系。因此具有替換關系的詞語屬于同一性質的詞,同時也有語義上的聯系。事實上,不僅僅英漢語言各自內部有自反的特點,英漢語言兩者之間也具有互反特征。因此,本篇便從此方面著手,研究英漢語言互反現象中語義的隱與顯現狀。
2. 英漢互反現象中的隱與顯
英語和漢語分別從屬于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英語講究的是“形合”,句子的完整度、邏輯的縝密度;然而漢語強調“意合”,是語意上的連貫和暢通。對英漢語言做對比研究時,需要分別研究英漢語言本身的特質。在英漢語言翻譯中所體現的隱化和顯化現象,如果從這個角度研究,必然會有利于從一個更新穎的角度研究英漢語言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再進一步研究英漢語言之間是否互反性的現象是必然存在的。
2.1 互反現象
英漢語言中的互反現象,究其原因是源于其思維方式的不同,英漢兩種語言在各自的表達過程中,從不同的視角和出發點闡述自己的目的和意圖,以此便造成了語言中的互反現象。一下列舉了一組英漢互反現象的例子。
1) bookbinder裝訂商 bookend書夾 bookkeeper記賬員
在上面的英譯漢詞語中,不難發現英漢兩語在表現形式上呈相反的形式,自然各自的重點也是相反的,可是它們真正想表達的語義是相同的。以“bookbinder” 和“裝訂商”為例,從英語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裝訂”的意義被顯化了。通過回譯,“裝訂”的意思又被隱化了。不僅這樣的例子在一些單詞短語中有所體現,句子中這樣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2)Be careful! 小心! Don't make such a noise.不要這么吵!
在這兩個例句中,英語表達的意思比較含蓄;可是我們在看看漢語意思,比較直截了當,表示提示或警告,英語中的隱義在漢語中得到了顯化。
這些例句讓我們在對研究英漢語言的互反現象有了初步的了解。“互反”現象不是以往我們理解上的語義的對立,而是表面形式層面上的相互對立的現象。像上面的例子那樣,使用英漢語言的人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從表面形式上,也就是字面上是對立的結構,而實際上,最后會在語義上實現統一。因此在研究互反現象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把原因看做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未免有些籠統。
2.2 隱化與顯化
如果隱化和顯化在翻譯過程中的存在是具有必然性的話,那么我們可以假設在英語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隱顯化是普遍性的。在隱顯化現象的研究中,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首先,從橫向上看,翻譯中的隱顯現象存在于英漢之中;從縱向上看,無論是整個句子還是一個單詞,隱顯現象都存在英漢翻譯過程中的。那么假設就成立,英漢語言互反現象用翻譯中的隱顯化來解釋具有可行性。
在顯隱化的研究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原文與譯文在形式上往往是不對稱的。如果用顯化為例子:顯化(explicitness),又稱外顯化、明晰化、明示等,目的是讓翻譯后的目標文本變成清晰明了的意思闡述源文本的信息內容,是翻譯者在譯的過程中增加解釋性語言來增強譯本的易解性。雖然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隱顯化和傳統翻譯過程中的增詞和減詞有相同的地方,可是事實上二者在質上是不同的。例如在例2)中“Don't make such a noise. 不要這么吵!”,我們先從表層形式上翻譯,用增詞和減詞的翻譯方法在意思表達上似乎不是很暢通,究其原因,是互反現象存在的結果。
那么,英漢翻譯過程中的隱顯化的不規律性可以理解為各自語言在量上的不對稱。翻譯的實質在于語義層面上的轉換,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原文的意思。其實英漢語言間的互反現象不是偶然存在的,它恰好說明了我們在由英語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語義是真正核心的原則,從而也告訴我們隱義顯譯或顯義隱譯的翻譯是由顯隱化衍生而來的,這種翻譯方法比傳統翻譯方法更重視與原文作者想表達的本意。
2.3 產生互反現象的原因
如果從英語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隱顯化現象和互反現象同時存在的話,我們可以把符號和語義作為參照點,用語義具有隱顯化來解釋互反現象存在的科學性,可是又是什么原因產生了互反想象呢,有如下兩個原因:
英漢兩個語言本身的原因,英語和漢語兩個語言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語言體系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因此二者存在差異,那么我們便產生了對英漢翻譯中語義隱顯現象和互反現象的研究。
英漢兩種語言存在的不同社會文化的原因,我們通過翻譯不同的語言來傳達不同的文化理念,通常會顯著的在文學作品中體現,那么英漢語言的互反現象也不可避免的受兩種語言存在的不同社會文化的原因的影響。
3 結語
本文從英漢語言中的互反現象出發,介紹了關于互反現象的研究,把英漢翻譯過程中體現的隱顯化作為理論依據,結合具體情況,證實了語義的隱化和顯化和互反現象相輔相成。對互反現象的語義隱顯研究中,發現無論是顯義上的隱譯或隱義上的顯譯都可以看做是一種新穎獨到的翻譯新理念,具有其獨特而強大的優點。翻譯過程中的隱顯化如果能同時結合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一定會有很高的研究意義和價值,希望能在隱顯化理論的發展進程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曾丹,2007,反義復合詞形成演變的認知研究 [D]。 浙江大學。
王建國,2008,從關聯理論看翻譯中的隱化和顯化[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汪立榮,2006,隱義顯譯與顯義隱譯及其認知解釋[J]。《外語教學與研究》第3期。
《語言科學》期刊于2002年11月創刊,是一本雙月刊。主要刊登語言科學研究領域內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專論,以及基于共時或歷時的具體語言事實且有理論深度或獨創性見解和在交叉學科、新興學科領域中有突破性進展的專題研究成果。被清華同方中國學術光盤電子雜志社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期刊數據庫、維普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收錄。讀者對象為國內外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研究人員、研究生、大學生,以及其他從事與語言科學相關的應用或交叉學科的研究人員。
文章標題:教師評職稱發表論文英漢語言互反現象中語義的隱與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jiaoyu/jiaoyuxue/2929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