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高等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6-09-18 11:16 熱度: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并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征、行為特征和方式;學生課余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
《中國校園導刊》(教育版)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主管,新聞出版報社和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綜合教育類期刊,刊號:ISSN1001-2993CN11-5663/GO郵發代號80-732,月刊。《中國校園導刊》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有備案信息,本刊刊登的作者文章,目前可以同時在維普網、中國期刊網檢索到全文。
其本質是一種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在這種由大學生自己為主體營造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中,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學生參與的報刊、講座、社團及其他科學文化體育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會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著大學校園的各方面建設,從而使得大學校園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文章從重視校園“硬環境”建設、搭建多元化學生服務平臺、強化師資人文素養、實施素質拓展工程四個方面總結了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服務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研究工作水平五個方面進行了理性思考。
一、建設立體化的綠色校園
作為高職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成才的重要家園,構建和諧、美麗、綠色的育人場所,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作為林業類高職學院,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秉承“為了隴原綠化,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理念,依托林業技術、園林技術等專業和師資優勢,對校園綠化工作從多角度進行規劃并認真實施,提高了校園綠化的檔次與水平,整個校園達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綠化效果;依托實訓基地建設和科研工作,大幅度增加了校園綠地面積,在綠化樹種選擇上既注重豐富性又適當加大了瀕危保護樹種的配置比例;重視環境育人,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校園環境建設的投資力度,極大地改善了育人環境。目前,校園綠化面積95092平方米,占校園總面積的36%,建有玉松園、桃李園、學苑廣場、思苑廣場、綜合實訓基地、林苑大道、水杉路、云杉路、紅楓路、海棠路、七葉樹路等,綠化樹種達300多種,院內實訓基地建有甘肅野生花卉馴化區、甘肅隴東南行道樹示范區、珍稀瀕危植物區、經濟林區、盆景區、草本花卉繁育區,校園內觀賞植物種類豐富,是集教學、科研、綠化為一體的綜合場所。其中珍稀瀕危植物區保存了水杉、紅豆杉、領春木、金錢槭、廟臺槭、水青樹、杜仲、銀杏等國家保護植物20多種。校園環境建設充分展現了綠色校園和園林化建設的風格。合理的綠化設計,精致的景點配置,自然的樹木、花卉、草坪與人工雕琢的個性化樹木、盆景,四季常青的松柏與多彩的花卉,高大挺拔的雪松與樹冠交疊的梧桐林蔭道,攀緣的藤本與坡面匍匐的迎春花等等,交織形成了立體化的綠色美麗校園。
二、搭建多元化學生服務平臺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創建良好的學生服務平臺。新生入學接待工作周全到位,開展為期3周的入學教育,通過軍事訓練、校情介紹、制度學習,使新生及時適應大學生活,學生入學滿意度高,基本消除了新生退學現象。深入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和心理素質測試,及時啟動心理干預工作,對保持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學院成立了由院領導及招生就業處、各系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學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各專業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向”課程,開展職業生涯設計,通過舉辦優秀畢業生事跡報告會、創業指向會、招聘會,搜集就業信息與發布信息,對應屆畢業生全面進行就業指向,學生對學院提供的各種就業服務參與度高、認可度高。除甘肅省國家勵志獎學金、甘肅省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貸款項目外,還設有學院獎學金、學院勤工助學金、深圳—甘肅助學金、威龍助學金等獎助學金項目,2016年共獎助10000人次以上,獲獎助學生占在校生的70%,獎助金額1824萬元,在校生人均獎助金額2197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對幫助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三、強化教師人文素養
一是強化教師愛崗敬業教育。教育教師堅持以德立身,加強修養,弘揚師德,不斷提高師德水平;教育教師既教書,又育人,既言傳,更身教,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為人師表的楷模。二是強化教師嚴謹治學教育,要求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教育其緊跟時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不斷拓寬新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的本領,努力把嚴謹的學風、優秀的學習精神和品格傳承給學生,使學生學到生命的意義,學到生活的哲理,學到生存的技能,養成自我學習、自我培養、自我提高的能力。三是培育教師開拓創新精神,要求教師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努力把握教育改革前沿理論,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增強實施現代化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做追求卓越的排頭兵;要求其樹立新的教育觀念,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培養并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四是營造崇德尚仁大學氛圍,努力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為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提供必需的資金和物資保障;努力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通過制定保障教師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的制度體系,發揚民主,激發教師活力;努力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加強科學管理的同時,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品位與體諒教師的甘苦;重視每個老師的喜怒哀樂,體味老師工作和生活的快樂和委屈,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努力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良好的條件,各級組織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成長,為他們創造發展平臺,提供良好條件,把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貫穿到工作的各個環節,讓青年教師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四、實施素質拓展工程
學院校園文化活動做到了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每天有班(支部、社團、公寓)小型、分散活動,形成了院、系、班三級互動,以學生為主題全方位、多層次的校園文化活動格局;成功舉辦了四屆大學生文化藝術節、“雷鋒月”活動、公寓文化藝術大賽、“放飛夢想”風箏比賽、“青春飛揚”系列活動、“超越夢想”新生歌舞大賽、“動感地帶”杯校園歌手大賽、大學生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展等文化藝術活動40多項(次),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隊提高青年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積極指向和扶持學生社團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不斷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按照學院關于加強社團管理的要求,加強對學生社團的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強化對對現有學生社團的指向力度。目前,參加各級社團活動的學生3860多人,占學生總人數的43.5%。學生社團已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一支強有力的“側翼”。其次,大力扶持社團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不斷拓展青年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政治理論學習類、科技學術類、文學藝術類、文藝體育類、專業特長類等學生社團富有特色的交流活動,對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成功舉辦各項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各級學生社團突顯自我特色,吸納和凝聚了眾多莘莘學子,在校內外學術文化、技能競賽、志愿服務等活動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五、啟迪與理性思考
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校園環境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專業內涵建設還需進一步深化,校園文化研究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學生教育管理和畢業生就業工作還需進一步強化等。其啟迪意義是: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和終身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乃至創新創業為導向,堅持深化高職院校內涵式建設,積極探索適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手段,其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積極探索建設契合高職大學生尤其是單獨生實際的德育和思想教育方式,統籌推進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的有效活動載體,廣泛開展道德講堂、中華優秀禮儀文化傳承、技術技能大比武等校園精品文化活動,形成格調高雅、健康向上的高質量高品位“軟”“硬”育人環境。二是加強人文教育。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巨大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大學語文、中華優秀文化讀本等課程的教材建設和課程開設方式,實現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深度融通和有效配合,特別要注重學生基本素養、人格結構、審美情趣和全面可持續發展能力教育培養,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的滲透,并積極開展經典誦讀、國學講座、中華禮儀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為學生建立美好的人生夢想和選擇正確的職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服務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切實做到以教育為本,以管理為輔,以服務和指向為主,更加突出因材施教、分類管理的教育模式,搭建學生創新創業的各種平臺,探索“獎、助、貸、補、勤、減(免)”等各種綠色資助渠道,構建多元化的學生成長成才服務體系。四是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堅持立德樹人、全員育人,做好以“雙建雙帶”為重點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德育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要打造一直高質量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建設功能齊全的心理咨詢室,開展豐富多彩、適合高職大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心理咨詢的針對性和理論研究水平。五是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研究工作水平。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校園文化學術研究,提高教師從事校園文化研究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制度層面鼓勵全體教師申報各類校園文化科研項目、開展校園文化教育教學研究。加大對校園文化研究工作的獎勵扶持力度,為校園文化教研科研成果的產生提供政策,搭建平臺,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文研究氛圍。采用學院獎勵、學分置換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小項目的前期探索性研究和實用技術開發,開拓學生成長成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文章標題: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理性思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jiaoyu/gaodeng/3341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