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4:05:33
中國行政管理最新期刊目錄
安全風險的關聯形態與匹配治理策略————作者:唐鈞;田雯;
摘要:全球風險社會背景下,復雜的安全風險關聯局面已成為常態�,F實中,安全風險主要存在四種關聯形態:點狀關聯形態、線狀關聯形態、魚骨狀關聯形態、網狀關聯形態。實踐表明,致災因子由于復雜關聯導致危機爆發的事前不確定性加劇,應災主體存在責任模糊導致應對關聯局面的事中缺位等問題頻發,承災環境存在薄弱環節導致關聯反應的事后負面后果激增。提升安全風險關聯反應的治理效能,關鍵在于實施與安全風險關聯形態對等的“專業—規...
響應國家優化支付服務部署 中國銀聯大力推進“錦繡行動2025”————作者:尚志華;
摘要:<正>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國辦發[2024]10號)聚焦統籌力量打通支付服務存在的堵點,彌合數字鴻溝,著力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務體系,為不同群體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作出了具體部署。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中國銀聯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協同產業各方,...
作為人工智能風險治理工具的政府采購:功能優勢與實現路徑————作者:李奇偉;
摘要:在數治時代,政府采購能否成為人工智能風險治理的有效工具?本文從政策工具選擇視角切入,構建“功能定位—實現機制—保障舉措”分析框架。在功能定位上,政府采購不僅能夠作為技術治理工具對數據、算法風險實施管理,也能夠基于“政策試驗”工具特性促進數字技術試點創新,并通過市場示范效應實現風險管理標準的擴散。在實現機制上,需要將公共治理要求融入采購流程當中。在規劃準備階段,評估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初步風險評價和數...
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作者:本刊編輯部 ;東風;
摘要:<正>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這次座談會既是動員會也是鼓勁會,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心劑,也為各級黨委政府抓好政策落實提供了根本遵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堅實...
從多重“失靈”邁向“共生聯合體”:社區物業沖突的多案例分析————作者:原珂;
摘要:社區物業沖突作為一種復雜性的城市社區沖突,是現代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熱點、難點與痛點所在。本文采用多理論分析視角,通過對物業服務企業與房地產開發商、業主群體和基層政府間“三重利益關系”的多案例分析,探究其與開發商之間委托代理關系下的“市場失靈”問題、業主及業委會之間集體行動困境理論下的“社會失靈”問題,以及基層政府之間利益相關者理論下的“政府失靈”問題,并基于共生理論視域提出一種整體性解決方案,即...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回應性監管架構及其實現路徑————作者:任梅;代棟棟;
摘要: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誕生,在給人類社會帶來眾多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技術風險。目前我國雖已初步形成系統化的人工智能監管模式,但仍在監管權分配、監管制度設置以及監管策略運用等方面存在不足。面對開放化、協同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環境,現行政府監管模式需要作出革新。作為一種新的監管模式,回應性監管強調監管主體的多元性、監管制度的敏捷性以及監管策略的多樣性,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監管有著理...
中央法治督察的運行機制與實踐邏輯————作者:杜吾青;王叢虎;
摘要:中央法治督察是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國的創新舉措,已經成為驅動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手段。對于中央法治督察如何形成壓力型體制進而長效化推進地方法治政府建設,學界尚未提煉清晰的理論框架予以闡明。本文在明確法治督察的理論與實踐定位的基礎上,廓清中央法治督察與其他各類督察方式的異同,聚焦問責、動員和落實壓力,闡明了中央法治督察何以構成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政治壓力源。研究發現,地方為應對督察壓力...
行政檢查計劃統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中的執法協同————作者:金曉偉;徐東濤;
摘要: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有力推進了執法協同研究的功能性轉化,但囿于條塊分割和部門壁壘,行政執法活動如何有效協同仍然缺乏清晰的路徑指引。相較于理論研究的局限,實踐中以行政檢查計劃統籌為切入點的創新探索成為了紓解執法協同困境的重要實現路徑。結合必要性、可行性的理論證成和浙江多地的實踐模式考察,行政檢查計劃統籌的規范、高效實施在一個“彈性空間”中達致動態平衡。分析既有實踐模式展現的多重行動邏輯、經驗策略與階段性...
社會性規制的運行機理與效果優化——以環評審批改革為例————作者:馬允;劉子婧;
摘要:以安全、健康和環境為核心領域的社會性規制在規制結構、作用機理和價值導向上具有區別于經濟性規制的特征。在規制改革的路徑選擇和工具設計上,應對二者作出差異化的制度安排。環評審批參與并塑造了社會性規制改革的樣本——基于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改革的目標整合和任務分解,環評改革呈現出對經濟性規制改革的路徑依賴和工具復刻,然而在目標錨定、工具創新和效能評價上與具有風險預防、規制科學和反身法特征的環評存在不適配。須...
縣級跨部門協作困境的新解釋——基于A區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研究————作者:盧青青;
摘要:以行政執法權橫向集中為導向的縣級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帶來了監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的跨部門協作難題,既有研究側重從體制機制角度進行一般化分析,較少從部門間權責關系的視角進行深入解讀。A區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實踐表明,查處分離的流程再造打破部門分割的同時也造成部門間權責關系配置的失衡,這是跨部門協作困境的根源。具體而言,查處分離打破部門自立性,帶來部門事權的不完整和事責的不清晰,其中部門間權力的支配性弱化、依附...
數字政府建設中的公私合作治理機制建構————作者:劉祺;曾昭騰;
摘要:數字政府建設中的公私合作,是經濟交易與權力配置雙重交織的合作生產過程。基于交易成本和控制權理論,本文建構數字政府建設中公私合作研究的“成本—權力”解釋框架。在契約不完備狀況下,交易成本成為公私合作生產的“摩擦力”,極大地阻礙了數字政府建設進程。通過對我國D市的案例分析發現,數字政府建設中的公私合作治理結構中存在非對稱依賴關系,其主導權歷經從公共部門強權威控制權主導,向以私人部門強技術控制權主導的轉...
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整體認知與制度設計——基于公務員視角的質性研究————作者:儲夢然;楊開峰;
摘要:公眾參與是保障科學決策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公務員在公眾參與實踐的深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管理認知和行為會深度影響公眾參與的過程和結果。然而,現有國內外研究對公務員如何看待公眾參與、開展制度設計的研究尚顯不足。本研究通過扎根理論分析我國地方公務員關于公眾參與的整體認知和制度設計考量,研究發現:公務員在公眾參與認知上表現出務實主義、程序主義、精英主義和形式主義四種類型。并且,認知類型差異會影響公務員對...
地方化嵌入:災害治理中社會力量自組織網絡的行動趨向研究————作者:張勇杰;
摘要:本文立足于組織間網絡中的整體網絡視角,將“空間”的理念帶入自組織網絡的行動分析,研究了社會力量在災害治理中地方化嵌入的行動趨向。研究認為,社會力量在推進自組織網絡建設時,為了提升面向災害一線的響應能力,不斷嘗試延展網絡建設的規模,通過空間尺度內的縱向延伸,主動嵌入到地方制度結構、行動者網絡和文化場域中,從而實現整體網絡結構的重心下移、工作前移與響應效能提升。在對兩組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礎上,分析自組織...
多重制度壓力、全過程監管與安全生產治理績效提升——基于“制度-行為”框架的增長型QCA分析————作者:范嶙杰;陳永洲;
摘要:近年來,多數地方政府的安全生產治理績效得到快速提升,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但背后的多因復雜互動過程還未得到充分揭示。對此,本文基于“制度-行為”松散耦合關系構建了“制度壓力-回應行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礎上利用2016年至2022年省級層面的相關數據,創新性地引入增長型QCA方法探究治理績效的多因聯合增長模式。研究發現:考核壓力的快速化解是安全生產治理績效提升的必要條件,橫向模仿性壓力是另一關鍵制度壓...
公共危機下城市基層治理分層聯動的邏輯與機理研究——以S市X居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實踐為例————作者:石晉昕;董幼鴻;
摘要:提升城市基層公共危機應對能力,對于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城市基層治理呈現出街鎮——居委會以及居委會——居民兩種治理空間,按照科層和自治兩條邏輯運行,形成分層聯動的運作機理。通過對S市X居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案例研究發現:在科層邏輯下,街鎮和居委會的聯動過程體現為政策執行、資源保障、政治動員和部門協同等機制;在自治邏輯下,居委會與居民的聯動過程表現為...
《中國行政管理》投稿須知————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中國行政管理》(月刊)由國務院辦公廳主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主辦,于1985年創刊,是新中國成立后創辦的第一本研究行政管理的專業刊物。長期以來,雜志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和戰略部署策劃重點選題和文章,打造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堅強陣地,回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踐問題,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重點關注行政管理基礎理論、重...
干部高配:一種基于政治勢能的治理工具————作者:李春生;
摘要:干部高配是黨和國家在長期探索中形成的治理實踐,具有非常復雜的設計意圖和效能。本文著眼于地方層面的干部高配實踐,基于政治勢能的視角,關注干部高配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對復雜問題的處置能力,從而不斷提升治理效能。研究發現,干部高配可以在不打破政府科層制常規組織機制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黨的組織人事工作的靈活性優勢,形成政治勢能,在科層組織內部形成隱性的參差錯落的組織權力結構,塑造決策權威,建構行政共識,形成組織...
非完整組織:組織理論的新發展————作者:竺乾威;
摘要:組織理論經歷了古典組織理論、新古典組織理論、系統組織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的發展。非完整組織是21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組織概念和理論。高蘭·阿奈和尼爾斯·布魯森通過組織要素將完整組織與非完整組織做了一個區分。完整組織包含著五個組織要素:成員資格、等級、規則、監督和裁定,而非完整組織只包含其中的一個或幾個。非完整組織的意義在于并非所有的組織都需要具備所有的要素,具備一個或幾個的整合行使組織的功能,...
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實施效果的影響因素及組態路徑識別————作者:何文盛;盧雅靈;張發棟;
摘要: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已基本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但推進過程中改革實施程度和效果卻存在較大差異。學界雖已對其影響因素和組態路徑進行了研究,但多以凈效應、靜態分析為主,時空雙維下影響因素、組態路徑的動態演變規律仍有待揭示。以注意力基礎觀和社會學制度主義為理論基礎,構建EOR分析框架,并運用多時段fsQCA方法對2018-2020年31個省級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實施案例進行分析。研究...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助力科技創新——巴斯德象限理論的啟示————作者:藍志勇;唐醒;
摘要:本文探討現代國家的行政管理理論與科學創新理論之間的關系,思考國家推動科技創新的有效路徑。作者認為,用行政手段與政策方法推動科技創新是現代國家的必然道路,但如何推動卻是需要認真學習的重要課題。行政領導和公共政策制定者需要更深入地研究科技創新規律,了解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轉讓、自由研究各自不同的創新規律,以及科技創新、組織創新、社會創新和國家治理體系創新的不同;需要克服傳統思維和習慣性的層級思維,...
中國行政管理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博士一作投遞到這個期刊,一審和二審意見都很好,修改完之后進入終審,終審近11個月,這11個月沒有任何動靜,打電話咨詢也是敷衍,說是主編還沒看。結果終審被無理由退稿,退稿意見為空。我不理解一個字都沒有的審稿意見是怎么讓編輯部考慮了11個月的。
2024-11-21 11:00終審七個月無理由拒稿。 之前和導師一起發過一篇,感受較好。但最近期刊團隊似乎水平下降了,審稿速度變慢。但總體來說體驗還是不錯的。 最近這篇文章花費精力不小,大年初三還在修改,審稿人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見,我們也撰寫了上萬字的修改說明回應,審稿人也比較滿意。 進入終審階段,期間以郵件形式詢問終審意見或是否需要修改均無回復。 近日發郵件提示,打開系統發現終審退稿,歷時 7 月,且無任何說明。 我知道學術界是殘酷的,我也理解這種事情總會發生。 但當他真的來臨的時候,允許我先躺一會。 緩幾天再改再投…
2024-10-16 23:28以前初審都是一個月內,現在怎么40天了還沒消息,大家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嗎
2024-07-30 19:292021年9月份中旬投稿,全文字數在12000左右,初稿論文格式達到投稿要求即可,不必過于糾結。 2021年10月,大概投稿一個月左右就通過一審進入二審,無修改要求,估計是編輯部對文章格式和主題做初審。 2022年1月中旬,編輯部在系統和郵件回復了二審修改意見,修改意見總體肯定,但提出三、四個修改意見。 修改一個星期后,將修改說明和修改后的文章發回。 2022年4月中旬,編輯部第二次要求返修,估計是第二位二審專家。同樣在一周內完成修改后發回。(均為匿名審稿) 2022年6月中旬,編輯部第三次要求返修,估計是第二位的第二次審稿,提出更尖銳的修改意見。 2022年7月,修改完畢發回編輯部,8月系統顯示論文進入三審,不過這一環節沒有要求修改。 2022年10月中旬,編輯部確認用稿,要求根據論文格式在兩天內將論文縮減至N個版面。 2022年11月,見刊。
2024-07-20 18:102024年1月11日晚上投第一篇論文,第二天下午一審拒稿,審稿速度極快。 2024年5月21日投第二篇論文,目前5.31還在一審中。
2024-05-31 10:50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