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5:05:22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男性原發(fā)性腹膜后平滑肌瘤誤診為十二指腸腫瘤1例————作者:朱露露;王立環(huán);雷慶軍;孔智淵;李衛(wèi)平;
摘要:患者男, 67歲。因"體檢發(fā)現(xiàn)腹腔占位1個月余"入院。腹部B超示:右腎前內側囊性占位41 mm×40 mm, 考慮腸道來源可能。腹部增強CT檢查示:肝腎間隙占位, 55 mm×37 mm大小, 邊緣光整, 增強后漸進性強化(圖1), 影像學診斷考慮胃腸間質瘤?孤立性纖維瘤?神經源性腫瘤?。入院查血清CEA、AFP、CA19-9和CA125均正常, 初步診斷:腹腔占位, 十二指腸間質瘤可能。行腹膜后...
關注低位前切除綜合征的全程化管理與分階梯治療的實施————作者:葉穎江;
摘要:隨著直腸癌切除術后保肛率的提高, 低位前切除綜合征(LARS)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LARS的預防和治療策略在過去的十幾年持續(xù)改進, 結直腸外科醫(yī)師應重視LARS的術前-術中-術后的全程化管理, 術前充分評估保肛手術的風險和受益;術中進行神經功能保護, 改進腸道重建方式, 精準定位遠端、近端切緣;術后按照腸功能恢復方案對LARS患者進行規(guī)范化分階梯治療
縱隔異位甲狀旁腺致三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1例————作者:孫忠偉;趙暉;鄭新;鄧芝徽;李潤生;邢壯杰;
摘要:患者女, 42歲, 因"全身骨關節(jié)疼痛3年"入院。患尿毒癥, 血液透析12年。血清甲狀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為1 279 pg/ml, 伴高磷及高鈣血癥, 診斷為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 行甲狀旁腺全部切除術。手術切除4枚腺體, 未行甲狀旁腺移植術, 術后病理診斷為4枚甲狀旁腺增生。術前、術后15 min、術后第2天及出院前血清PTH依次為1 667、1 61...
經肛穴肛門成形術治療肛門閉鎖并直腸前庭瘺手術療效分析————作者:任大治;李炎;楊合英;袁宇航;丁道奎;孫貝貝;李雪兒;閆春曉;梁好迪;金亞麗;宋昆;
摘要:目的探討經肛穴肛門成形術治療肛門閉鎖并直腸前庭瘺的手術療效及中遠期隨訪結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3年12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小兒外科采用經肛穴肛門成形術治療68例肛門閉鎖并直腸前庭瘺女嬰的臨床資料, 記錄術后并發(fā)癥、會陰及肛門外觀等情況。對術后3歲以上患兒排便功能進行評估, 同時選擇27例因腹痛、腹脹就診的女患兒作為對照。結果 68例患兒術后均獲得6個月隨訪, 發(fā)生近期并發(fā)癥6...
En-Overlap吻合在右半結腸切除手術中的應用————作者:張俊立;張鑫;張嘉琛;張習杰;馬鵬飛;曹養(yǎng)輝;劉晨宇;李森;趙玉洲;
摘要:選取接受右半結腸切除手術13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結果表明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在吻合口瘺、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及二次手術率方面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En-Overlap吻合操作簡單, 安全有效
林奇綜合征患者結直腸癌治療需要面對的問題————作者:王振軍;
摘要:新近的免疫治療和靶向免疫聯(lián)合治療的成功, 對以錯配修復缺陷為分子病理學特征的林奇綜合征患者的結直腸癌乃至其他相關癌的傳統(tǒng)治療模式的改變進一步顯示了多學科診療模式的重要性, 促使臨床醫(yī)師對合適的患者首先選擇藥物治療, 并發(fā)展能夠準確判斷療效的方法, 研究是否應該采取"縮小版"的根治手術來達到根治治療的目的, 并研究可否采用程序性死亡受體1抑制劑預防林奇綜合征惡性腫瘤發(fā)生, 更大限度地達到保留器官功能...
經肛門灌洗在低位前切除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作者:武歆純;侯森;葉穎江;
摘要:經肛門灌洗(TAI)是一種用于緩解低位前切除綜合征(LARS)的有效治療方式。近年來憑借其安全性、經濟性及顯著療效, TAI在低位直腸癌術后患者功能康復領域中備受關注。現(xiàn)有研究表明, TAI能緩解部分LARS患者的臨床癥狀, 改善LARS評分、Wexner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等主觀評價指標, 并在降低LARS的發(fā)生率方面展現(xiàn)出潛力。然而, 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均面臨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等問題, 尚需開展高...
降結腸旋轉不良的解剖特點及其在結直腸癌手術中的臨床意義————作者:趙世棟;葉穎江;申占龍;
摘要:降結腸旋轉不良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解剖變異, 表現(xiàn)為降結腸及乙狀結腸與小腸之間形成廣泛粘連、結腸系膜較短、血管變異, 增加了腔鏡手術的難度。術前做好充分的影像學評估, 術中精細松解粘連, 仔細游離、結扎血管, 保護殘余腸管血運, 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為患者帶來良好的預后
肝動脈變異在腸系膜上動脈疾病腔內治療中的臨床意義————作者:王耀宗;謝宜蕓;劉暴;
摘要:了解腸系膜上動脈(SMA)相關的變異肝動脈類型對于制定SMA疾病腔內治療計劃至關重要, 有助于減少術中意外損傷, 保護肝膽灌注, 降低術后肝缺血、肝壞死、肝膿腫、膽道系統(tǒng)缺血、膽漏甚至肝衰竭等發(fā)生率。術前通過使用多種影像學技術, 可以較為準確地識別肝動脈的分支模式, 指導SMA腔內治療手術方案的設計, 預防術后肝膽系統(tǒng)低灌注相關并發(fā)癥。本文對變異肝動脈在SMA相關疾病腔內治療中的臨床意義進行綜述,...
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中保留左結腸動脈對低位前切除綜合征發(fā)生率的影響————作者:張峻嶺;豐碩;吳濤;王長友;陳國衛(wèi);姜勇;孫烈;劉濤;王金貴;竇偉冬;武穎超;汪欣;
摘要:目的探討低位直腸癌患者術中保留左結腸動脈(LCA)對術后短期肛門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前瞻性納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胃腸外科的292例直腸癌患者, 根據(jù)手術中是否保留LCA將患者分為兩組, 采用LARS量表和EORTC QLQ-CR29生活質量問卷評估術后肛門功能和生活質量。結果兩組在手術出血量、根部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術后排氣時間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中是否保留左結腸動脈與術后低位前切除綜合征發(fā)生關系的研究————作者:李睿哲;張磊;時飛宇;趙家冕;佘軍軍;
摘要:目的探究直腸癌患者術中是否保留左結腸動脈(LCA)與術后重度低位前切除綜合征(LARS)發(fā)生的關系。方法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確診為直腸癌接受低位前切術后255例患者的臨床相關資料, 比較保留或不保留LCA患者的LARS情況。結果術后12個月時保留LCA患者的LARS得分與嚴重程度均好于不保留LCA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0.002)。兩組...
拖出式結腸肛管延期吻合術對肛門功能的影響以及手術安全性的研究————作者:趙瀚瀟;國瑀辰;何亮;張路遙;孫佳男;孫璇;趙銀泉;邢雁鵬;汪彥君;王美玲;鞏陽;王權;
摘要:目的探討拖出式結腸肛管延期吻合術(TCA)對術后短期內肛門功能的影響以及手術安全性。方法納入2023年2月至2024年11月在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接受低位直腸癌手術治療的102例患者, 分為TCA手術組(50例)和直腸前切除聯(lián)合預防造口還納(LAR)手術組(52例)。結果 TCA組的總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4%。術后1、3、6個月患者重度LARS發(fā)生率分別為97%、77%、64%。兩組術后30 d內并發(fā)癥...
新輔助放化療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作者:李干斌;張瀟;邱小原;王晨童;陳偉杰;張冠南;牛備戰(zhàn);徐徠;陸君陽;吳斌;肖毅;林國樂;
摘要:目的探討在新輔助治療背景下局部進展期直腸癌根治性手術+預防性造口后發(fā)生吻合口漏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收治的接受新輔助治療、根治性手術+預防性造口的局部進展期直腸癌1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根據(jù)吻合口漏發(fā)生與否分為吻合口漏組和無吻合口漏組。結果傾向性評分匹配后, 吻合口漏和無吻合口漏組分別有40例(33.4%)和80例(66.6%)。首發(fā)癥狀為引流...
達芬奇機器人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支架法回腸轉流術預防吻合口漏的臨床分析————作者:嚴嘉寧;殷永芳;楊佳賓;嚴志龍;謝建明;
摘要:目的探討達芬奇機器人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采用支架法回腸轉流術預防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4年9月于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受機器人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支架法回腸轉流術的5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55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其中47例患者經低位前切除術, 8例患者經括約肌間切除術。平均手術時間(207±37)min, 其中回腸轉流平均手術時間(24±3)min...
腹腔鏡輔助根治術治療異時性多原發(fā)結直腸癌的近期療效分析————作者:李吉云;田若曦;程璞;劉恒昌;陳海鵬;鄭朝旭;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輔助根治術在異時性多原發(fā)結直腸癌(meta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 MCC)治療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結直腸外科接受腹腔鏡輔助根治術的27例MCC患者(腹腔鏡組)和接受開腹根治術的36例MCC患者(開腹組)的臨床資料。結果腹腔鏡組在術中出血量[(53.7±...
基于轉移淋巴結比例的N3期胃癌新分期系統(tǒng)的建立————作者:張紅雨;劉光輝;葉延偉;趙春臨;符洋;
摘要:目的探索N3期胃癌轉移淋巴結比例閾值并建立新的TNM分期系統(tǒng)以判斷預后。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20年12月SEER數(shù)據(jù)庫4 291例N3期胃癌患者和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567例N3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基于最佳轉移淋巴結比例閾值建立新的TNrM分期及列線圖模型并與第8版TNM分期模型對比預后區(qū)分度、預測準確性及臨床實用價值。結果 0.5為最佳轉移淋巴結比例閾...
在體與離體不同劈離方式在完全劈離式肝移植中的對比研究————作者:馮斐;林正偉;葉瑩鵬;朱宏達;楊勇;陸才德;房炯澤;
摘要:目的比較供肝在體和離體劈離術式對完全劈離式肝移植近期預后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寧波大學附屬李惠利醫(yī)院81例成人劈離式肝移植受體和42例供體的圍手術期及隨訪數(shù)據(jù), 將其分為離體劈離組和在體劈離組, 對近期并發(fā)癥進行比較。結果截至2023年12月, 隨訪1~30個月, 中位隨訪時間19個月。在體劈離組冷、熱缺血時間顯著低于離體組(均P<0.001)。在體劈離組術后...
成年人升結腸管狀重復伴巨大糞石包塊1例的臨床診治————作者:王艷;金煜翔;王曉鵬;馬云濤;
摘要:回顧性分析1例成年人升結腸管狀重復伴有巨大糞石患者的臨床資料, 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伴惡心, 肛門通氣、排便不暢14 d。查體:右下腹可觸及1個約8 cm×7 cm活動性包塊, 質硬, 邊界清楚, 無觸痛。腹部CT檢查提示:盲腸腔內巨大混雜密度灶, 鄰近腸壁水腫、增厚。術前診斷為巨大糞石性腸梗阻。開腹探查, 升結腸中段可見1個盲端升結腸, 長約38 cm, 與正常升結腸并行, 升結腸中段與管狀重復...
腘靜脈肌袢代瓣術聯(lián)合淺靜脈手術治療原發(fā)性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的臨床分析————作者:李萌;郭學利;
摘要:回顧性分析2020年8月到2023年12月確診為原發(fā)性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并完成下肢腘靜脈肌袢代瓣術聯(lián)合淺靜脈手術131例患者的臨床及隨訪資料, 分析其臨床特征并隨訪記錄其術前及術后臨床、病因、解剖和病理生理學(clinical, etiological, anatomical, pathophys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CEAP)分類法臨床分級、修訂的靜脈疾病臨床嚴重程...
巨大良性乳腺葉狀腫瘤的真皮蒂即刻乳房重建————作者:劉凱文;王勝利;王焱;
摘要:本文回顧性分析泰安八十八醫(yī)院收治的1例巨大良性乳腺葉狀腫瘤的臨床資料。將乳腺切除后保留適當皮瓣體積, 利用真皮蒂進行即刻乳房重建保留了乳房的形態(tài)。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無切口感染、乳頭乳暈缺血等情況。棉簽輕觸乳頭評估乳頭感覺和勃起功能良好。術后6個月隨訪, 患者無腫瘤復發(fā)。本研究顯示采用個體化設計, 將乳腺切除后保留適當皮瓣體積, 利用真皮蒂進行即刻乳房重建以保留乳房的形態(tài)是可行的, 本方法為乳腺巨...
第五編 醫(yī)藥、衛(wèi)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