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22:05:53
遙感技術與應用最新期刊目錄
黃河中游土地利用時空變化格局與趨勢預測————作者:王子懿;洪敏;劉曉峰;
摘要:土地利用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對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發展均產生深遠的影響。明晰黃河中游流域土地利用的動態變化特征,可為實現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基于黃河流域中游1995年、2005年、2015年、2023年4期Landsat遙感數據,通過支持向量機(SVM)和最大似然法分類獲得示范區土地利用空間分布,利用土地利用變化、轉移矩陣等定量指標,分析研究區1995—2023年土地利用...
基于SBAS-InSAR技術的神南礦區煤礦開采地表形變監測與分析————作者:鄭澤舟;張群佳;尹芳;
摘要:陜北地區由于煤礦開采引發的沉降、地裂縫、滑坡等地質災害,嚴重影響了礦區的生態環境和居民安全。為深入了解礦區內的地表形變特征及相應的地質災害,以神木市神南礦區為研究區,利用2017年3月12日至2022年9月18日期間SBAS-InSAR得到的地表形變監測結果,分析礦區內地表形變的特征和形成過程;基于沿剖面的累計沉降值和時間序列累計沉降曲線,研究地表形變的發展過程和影響因素;無人機調查證實地表沉降已...
面向內陸水體水質遙感的Sentinel-2數據大氣校正方法————作者:李嘉怡;鄧孺孺;燕艷;郭昱;李玉華;李依玲;熊龍海;梁業恒;
摘要:水質遙感采用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影像低值區,對大氣輻射傳輸過程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尤為敏感,大氣校正是水質遙感的關鍵一環。目前主流的大氣校正方法雖具有一定普適性,但固有大氣模式未能高效反映成像時的大氣條件及水汽影響,精度仍有待提高。為實現水體高精度大氣校正,基于輻射傳輸機理,利用Sentinel-2數據,通過直接從影像中提取清潔水體像元作為大氣控制點,獲取包含水汽影響的成像時大氣參數進行大氣校正。將該方法...
基于RSEI模型的大興安嶺區生態質量動態監測與評價————作者:張雨桐;凌成星;劉華;趙峰;張軍;曾浩威;王鑫淼;
摘要:動態監測生態質量,對實現區域可持續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Landsat 5/TM影像和Landsat-8/OLI影像,通過Google Earth Engine平臺構建遙感生態指數,實現了大興安嶺地區1986~2020年35年間生態質量動態評價。(1)綠度和濕度對生態質量有正向影響,干度和熱度對生態質量有反向影響,熱度和綠度對生態質量的影響最大;(2)1986~2020年,大興安嶺地區...
基于MGCI和RSEI的漓江流域生態質量評估研究————作者:張明洋;王成;習曉環;朱嵐巍;
摘要:漓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巖溶山水區,水系復雜,生態地位特殊,其生態環境健康對周邊區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選擇漓江流域2005、2010、2015、2019年的Landsat 5/8影像,提取山地綠色覆蓋指數(MGCI)和遙感生態指數(RSEI)構建指數評價模型,評估流域生態質量及變化。結果表明:(1)14年間,漓江流域的MGCI分別為0.428、0.505、0.558和0.635,RSEI分別為...
基于Gabor-CVA方法的多光譜遙感圖像變化檢測————作者:于焱淼;王倩;
摘要:為綜合利用多光譜遙感圖像中的豐富光譜信息和空間紋理特征,提出一種基于Gabor-CVA的變化檢測方法,提取變化范圍并識別變化類型信息。針對同一地區不同時相的兩幅遙感圖像,一方面在主成分分析降維后,利用Gabor核函數提取多尺度、多方向的空間紋理特征,計算紋理差值向量和紋理向量夾角,另一方面通過變化向量分析法(Change Vector Analysis,CVA)計算光譜差值向量和光譜變化強度,然后...
基于分數階微分的土壤含鹽量光譜特征及定量估算研究————作者:劉佳琳;王飛;韓劍橋;戈文艷;劉元昊;林媛媛;
摘要:快速、準確評估土壤含鹽量對土地質量評估和農業發展至關重要,高光譜遙感作為有效監測技術提供了新途徑。優化高光譜數據處理以增強特征對于準確估算土壤參數尤為關鍵。然而,不同光譜組合處理對土壤含鹽量估算影響機制尚需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非線性變換和分數階微分組合處理下高光譜數據對土壤含鹽量的估算潛力。基于榆林市60個典型土壤樣本對不同光譜變換組合下的鹽漬土的光譜特征進行分析;采用競爭性自適應重加權采樣法(C...
FireCCI51和MOSEV野火數據產品的一致性分析——以泛北極多年凍土區為例————作者:張蓓;蔡紅艷;夏浩銘;蔣嘯;楊小喚;
摘要:明確不同野火數據產品的一致性與不確定性是開展產品分析應用的前提與基礎。FireCCI51和MOSEV是國際上廣泛使用的兩套野火數據產品,泛北極多年凍土區是全球野火發生的集中區與重要碳庫,分析該區野火數據產品的一致性可對未來提升野火產品的數據精度、降低泛北極碳通量估算等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運用空間分析方法,從燃燒面積與燃燒區空間位置等方面,識別了FireCCI51和MOSEV兩種數據產品在泛北極多年...
基于30 m分辨率火燒跡地產品的非洲火燒跡地變化研究————作者:齊寶業;張兆明;龍騰飛;何國金;魏明月;王桂周;
摘要:火燒跡地是全球及區域碳循環和氣候變化等研究所需的重要參數,衛星遙感技術為快速獲取大區域火燒跡地空間分布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非洲是全球火燒跡地最為集中的分布區,基于2014~2020年GABAM火燒跡地產品,采用非參數Theil-Sen趨勢估計和曼-肯德爾(Mannkendall, MK)趨勢顯著性檢驗方法,開展了非洲火燒跡地空間分布及變化研究。研究發現非洲火燒跡地較密集地分布于10°N~10°S之...
中國東北植被與氣候要素因果關系的動態驗證————作者:林金堂;吳家培;周玉科;鄒丹;
摘要:陸地植被與大氣成分之間的交互模式復雜,其中許多模式尚未被充分理解。在探索植被動態和氣候變化方面,線性或一般線性方法已被廣泛應用。然而,線性思維可能會限制我們對復雜非線性系統的理解,因此從觀測數據中直接提取線性相關性背后的因果關系具有較大挑戰性。利用基于狀態空間重建的非線性動力學方法,結合中國氣象站和遙感數據,量化1982~2015年東北中國(NEC)的植被與氣候的相互作用。實驗通過重建歷史記錄中的...
基于多源遙感的植被修復成效監測——以北京市礦山修復區為例————作者:林丹陽;黃華國;楊海濤;程凱;白孟超;張薔;趙文慧;王涵霖;鹿海峰;萬華偉;李令軍;郭慶華;
摘要:精準監測與評估植被修復成效對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以往研究多基于遙感影像數據,利用植被覆蓋度等二維監測指標評估植被修復成效,關注植被覆蓋區域的面積變化,缺少對結構的衡量,可能限制對于生態治理效果的精準評估。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研究提出在二維光學遙感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激光雷達技術,對生態修復區進行更全面、精確的監測。該方法通過在傳統光學遙感影像得到的二維指標基礎上,整合基于無人...
阿克蘇河流域生境質量及碳儲量變化————作者:霍艷玲;王讓會;劉春偉;寧虎森;
摘要:在“四個百萬畝”生態工程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背景下,研究阿克蘇河流域及流域內典型區柯柯牙綠化工程土地利用變化下的生境質量和碳儲量及影響因子,為阿克蘇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提供依據,為土地利用提供指導,發揚柯柯牙精神,促進阿克蘇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2000~2020年多期的土地利用數據,利用InVEST模型中的生境質量、碳儲量模塊和地理探測器模型,探究阿克蘇河流域及其流域內典型綠...
基于改進遙感生態指數的干旱區生態質量評價——以石羊河流域為例————作者:陳兵兵;蓋迎春;王生棠;黃春林;
摘要:我國西部干旱區生態脆弱,構建適宜的生態質量評價模型對干旱區生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綠度、濕度、熱度、干度、鹽度和水土保持因子構建了用于干旱區生態質量評價的遙感生態指數URSEI,并利用趨勢分析和Hurst持續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了2000~2018年石羊河流域生態質量時空變化特征。研究發現:(1)URSEI考慮了鹽度和水土保持因素,其第1主成分貢獻率高于80%,集成了各指標主體信息,可...
融合地形因子與時序NDVI的土地覆蓋分類方法改進————作者:陳悅心;廖順寶;王艷萍;李峰;
摘要:以京津冀地區為研究區域,以MODIS土地覆蓋產品MCD12Q1為研究對象,以1:10萬土地利用產品作為參考數據,對目標產品(MCD12Q1)進行分析和改進。基于土地覆蓋類型及其分布與地形因子和時間序列NDVI之間的關系,首先,通過建立土地覆蓋面積占比與地形因子之間線性回歸模型來改進土地覆蓋分類精度,改進結果總體精度和Kappa系數在原始數據MCD12Q1基礎上提高了10.96%和0.12,其中平原...
基于改進型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的江西省生態環境評價————作者:羅甜;鄭博福;黃云;羅誠康;張吉洪;劉忠;萬煒;
摘要:生態環境狀況評價對于促進區域生態保護、評估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指導區域開發與規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利用遙感數據,采用綜合評估方法對生態環境開展評價,可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以《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為基礎,建立改進型生態環境狀況指數(IEI),動態評價了江西省2000~2020年生態環境及其演變特征,并進一步對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綜合分區。結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西省平均I...
基于Landsat-8 OLI的洪澤湖水體透明度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作者:楊思懿;杜成功;姜苗苗;
摘要:洪澤湖是蘇北地區最大的供水水源地以及南水北調工程東線的水源調蓄水庫,其水質狀況直接關系到沿線地區的供水安全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其中,水體透明度是衡量水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在水生態系統中起重要作用。以洪澤湖為研究區,利用野外實測透明度數據和光譜數據,基于Landsat-8 OLI遙感數據,構建適用于洪澤湖透明度遙感估算模型,驗證結果 MAPE和RMSE分別為19.8%和0.07 m。將構建的模型應用...
高分遙感視角下深圳市黑臭水體治理及其與產業相關性分析——以2013~2023年為例————作者:黃勝華;謝勇;李家國;張寧;楊柳忠;余濤;陳興峰;李佳琦;
摘要:深圳市自2016年大力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以來,城市水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是仍有部分新增黑臭和返黑返臭水體的存在,利用遙感手段監測新增黑臭水體、監督黑臭水體治理、監管治理成效能夠推動深圳市的黑臭水體治理與水環境保護。基于2次大規模地面實測數據與高分系列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構建了深圳市黑臭水體識別模型,提取了2013~2023年深圳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空間分布。研究表明深圳市黑臭水體具有明顯的西重東輕且...
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城市人群聚集特征與情感響應綜合研究————作者:梁立鋒;金汝涵;宋悅祥;劉秀娟;鄭麗敏;
摘要: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影響城市人群聚集特征,還導致情感響應的顯著變化,然而,當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人群聚集特征或者情感響應的單項研究,缺乏綜合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個將人群聚集特征與情感響應的結合的監測框架,探討公共衛生事件對城市社會心理和行為的雙重影響。本研究選取了西安市主城區為研究區,利用百度熱力圖計算人群聚集指數和潮汐指數,同時結合社交媒體數據進行情感分析,通過社會語義網絡揭示人群情感響應的主要...
結合哨兵1號內陸水監測系統和ASTER DEM的河道流量估算研究————作者:龍海波;趙朵;張丹怡;黃昌;
摘要:河道流量的監測向氣候變化、水資源的監測、水土保持、陸地水循環、洪澇災害的預防等多個方面的研究提供數據基礎,對河流水資源分配及其周圍生態環境的監測具有重要的意義。全球范圍內,水文站呈現數量減少、空間分布不均的特點,很多河流難以得到連續、完整的流量數據。鑒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種使用哨兵1號內陸水監測系統(SIMS)提取河流水體,結合數字高程數據獲取水力學參數,使用曼寧公式估算河流流量的方法。選取黃河干流...
基于星載光子LiDAR數據的水位估算研究——以丹江口水庫為例————作者:黃玉帥;王成;王宏濤;楊智翔;
摘要:水庫尤其是大型水庫水位是洪水預警和蓄水調度的重要數據。以丹江口水庫為例,利用2018~2022年的星載光子計數激光雷達(ICESat-2/ATLAS)的ATL13數據,通過提取其中包括經緯度、大地高及大地水準面差距等相關參數,從而獲得水位信息并利用水文站觀測數據進行精度驗證,在無實測數據的情況下獲得了高精度的水位數據。然后顧及水域面積、溫度等因素,利用逐步回歸及多元線性回歸構建面積—水位關系模型,...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