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1:05:42
管理學刊最新期刊目錄
數字經濟、創新創業活躍度與城市經濟韌性————作者:羅紅艷;楊莉;楊瑞蘭;胡海洋;
摘要:在國內外風險疊加聯動的復雜形勢下,數字經濟成為城市應對外部沖擊、提升自身經濟韌性的關鍵因素。基于2008—2021年我國254個城市的面板數據,實證探究了數字經濟與城市經濟韌性之間的關系,并將創新創業活躍度納入分析框架,運用中介效應模型和面板門限模型著重分析了數字經濟影響城市經濟韌性的傳導路徑、非線性影響及區域異質性。研究發現: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提升城市經濟韌性的新引擎,創新創業活躍度是數字經濟發揮...
企業社交媒體使用對個體創新行為的影響研究————作者:王濟干;申潤典;徐琳;
摘要:基于社會信息加工理論,討論工作導向型企業社交媒體使用與社交導向型企業社交媒體使用對于個體主動創新行為與被動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通過問卷收集到352份數據對研究假設進行了驗證。研究結果顯示:(1)工作導向型企業社交媒體使用正向影響被動創新行為,社交導向型企業社交媒體使用正向影響主動創新行為。(2)主動控制感在企業社交媒體使用對個體創新行為的影響中扮演中介角色,主動控制感在工作導向型企業社交媒體使用與...
組織韌性視角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質生產力提升的組態研究————作者:畢曉方;李端;柳永天;張婷;
摘要:新質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具體體現形式,提升新質生生產力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保持組織韌性對于企業提升新質生產力水平發揮著關鍵作用。在利用機器學習法和大語言模型對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進行度量的基礎上,以82家已成功申報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的上市企業為樣本,對其新質生產力的組織韌性驅動因素進行模糊集定性比較法(fs QCA)分析。研究發現:(1)單個韌性要素并不構成企業提升新質生產力的...
為加快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凝心聚力——評孫紹勇教授新著《新時代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戰略研究》————作者:劉書林;
摘要:<正>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因而,必須要從戰略層面對文化強國建設進行系統研究,才能為新時代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堅實學理支撐。孫紹勇教授的學術專著《新時代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戰略研究》,正是對這一問題的精彩解答
數字經濟對制造業產業鏈綠色化的影響研究——來自城市層面的經驗證據————作者:王海杰;朱瀟然;王全景;
摘要:數字經濟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推動產業鏈綠色化發展的系統性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基于2011-2022年288個城市面板數據,系統考察了數字經濟對制造業產業鏈綠色化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提升制造業產業鏈綠色化水平。該結論在考慮變量選擇誤差、剔除其他誤差影響和引入外生工具變量等穩健性、內生性檢驗后仍然成立。機制分析發現,數字經濟通過推動綠色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促進了...
智能制造促進企業綠色創新——基于外部壓力與支持的調節效應分析————作者:韓少真;王超凡;張涵詩;李輝;
摘要:智能制造是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也是促進企業綠色創新的關鍵。因此,分析了智能制造影響企業綠色創新的作用機理,以2011—2021年中國A股制造業上市企業數據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發現:智能制造水平的提高可以顯著促進制造業企業綠色創新。這一結論在各類穩健性和內生性檢驗中依然成立。智能制造通過信息效應、資源效應和治理效應的作用機制促進企業綠色創新。在外部市場競爭激烈或政府監管壓力較大、外部金融和財政...
知識產權治理與企業勞動收入份額:來自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的證據————作者:陳艷利;鄒雨荷;
摘要: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知識產權治理通過保護創新成果的市場專營權賦予市場主體平等創造財富的機會,在發展中統籌效率與公平,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有利條件。以“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為研究對象,利用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檢驗了知識產權治理對企業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知識產權治理對企業勞動收入份額的提升發揮促進作用。機制分析表明,知識產權治理通過優化企業人力資本...
數字化能力對制造企業服務創新的影響機理研究————作者:張華;顧新;
摘要:數字化能力是數字經濟時代驅動服務型制造發展的原動力,但其對制造企業服務創新的影響機理尚不明確。基于服務主導邏輯與動態能力理論,利用268家中國制造企業的調查數據進行回歸分析,考察數字化能力對制造企業服務創新的作用機制,并從服務主導邏輯的戰略導向視角討論影響上述關系的邊界條件。研究發現: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能力不但對服務創新績效具有正向促進作用,而且會通過供應鏈整合(內部整合與外部整合)的中介效應對后者...
金融空間分布與企業成本競爭優勢——成本彈性視角————作者:逯進;劉強;蘇妍;
摘要:在國內外發展環境快速演變的背景下,增強企業的成本管理能力,提高成本彈性水平,不僅是企業建立持續競爭優勢、增強風險抵御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在新發展階段企業應對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關鍵舉措。基于200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對金融空間分布與企業成本彈性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第一,金融空間分布集中化可以顯著增強企業成本彈性。第二,金融空間分布集中化主要通過增強企業要素利用能力、提高企業數字...
東道國數字化水平、融資約束與海外子公司生存績效——移民網絡調節效應————作者:衣長軍;顏詩琪;張巖松;
摘要: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東道國數字化水平是影響跨國企業OFDI的關鍵因素之一。從微觀層面出發,以我國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探究東道國數字化水平對海外子公司生存績效的影響及其影響機理。基于2008—2022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生存情況,采用Cox比例風險模型和OLS回歸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發現:(1)東道國數字化發展水平越高,中國海外子公司生存績效表現就越好;東道國數字化水平...
城鄉融合發展政策執行困境及破局策略——基于“結構過程情境”分析框架————作者:王文彬;衛鵬飛;
摘要: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政策高效執行已成為深化城鄉融合發展效能的前置條件。以“結構過程”為理論基礎,同時整合政策執行偏差的三維研究視角,構建“結構過程情境”創新分析框架,并以G區探索城鄉融合發展的實踐進路為案例樣本,深入剖析城鄉融合發展政策執行的潛在問題。研究發現,城鄉融合發展政策執行在結構上面臨著“條”與“塊”的擠壓,即縱向施壓與橫向博弈,在過程上受到“供”與“需”的拖拽,即公共服務配套差異與...
產融結合與企業數字化轉型——來自實體企業持股金融機構的實證檢驗————作者:趙納暉;杜雨晴;牛彪;
摘要:產融結合是促進金融資源向實體企業集聚、助推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分析了產融結合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產融結合能夠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且這一結論通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機制檢驗顯示,產融結合的“資源效應”“信息效應”和“治理效應”能夠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研究發現,產融結合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在非國有企業和中小規模企業中...
大國視野下中國經濟增長比較研究————作者:伍抱一;程恩富;
摘要:通過研究各大國經濟增長情況,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現實,反駁中國經濟“悲觀論”。研究發現,中國經濟“悲觀論”的結論是基于片面數據和短期波動,其忽視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長期趨勢;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和美國高通脹是中國經濟相對規模近年出現短期異動的主要原因,并且這種異動只是對長期上升趨勢的短暫偏離;中國加速追趕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態勢沒有改變,世界經濟格局“中升美降”“南升北降”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為了應對這種短...
農戶規模經營的增收效應:內在機制和實證檢驗————作者:平衛英;章標彪;王佳;李文星;
摘要:規模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增強了農業產業的韌性,確保了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糧食安全,而且為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運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工具變量法和PSM-DID分析了農戶規模經營的收入提升效應及其影響機制。研究發現:(1)農戶規模經營對收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該結論在經過系列穩健性檢驗和內生性問題處理后依然成立...
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整合分析框架與研究展望————作者:張培;楊丹丹;劉鑫;
摘要: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和企業間競爭的加劇,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制造業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路徑。以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為研究主題,系統回顧和梳理該領域相關研究,提出一個以場景為中心的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整合分析框架。首先,從技術、能力、制度和知識視角對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概念進行深度剖析,解析數字化轉型的本質特征;其次,以場景為研究單元,在“前因—過程—結果”的框架基礎上,提煉出制造...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影響企業ESG表現?——基于“寬帶中國”試點政策的準自然實驗————作者:崔登峰;白玲;張躍勝;
摘要:伴隨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影響企業ESG表現備受關注。以2009—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基于“寬帶中國”試點政策這一準自然試驗,利用多期雙重差分模型考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提升了企業ESG表現,且主要通過推動企業人力資本升級、賦能數字金融發展和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三條路徑來實現;異...
數字技術賦能行政審批改革——以深圳“秒批”為例————作者:劉曉川;葉瑋;李金龍;吳高鵬;
摘要:行政審批改革作為政務服務改革的關鍵組成部分,不僅是推動政府治理模式轉型的切入點,也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必由之路。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其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為行政審批改革帶來了全新的思維視角與實踐路徑,探究數字技術如何有效賦能行政審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整合無縫隙政府理論、整體性政府理論以及數字技術賦能政府治理的現有研究成果,構建“技術-政府”二元分析框架,以此作為深入剖析數字技術賦能行政審批的理論...
政府數字關注度如何賦能區域創新均衡發展————作者:李治國;孔維嘉;王源辛;
摘要: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切實發揮有為政府效能推動區域創新均衡發展是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應有之義。為此,在理論上,分析了政府數字關注度對于推動區域創新均衡發展的作用與機制;在實證上,利用2011—2021年中國地級市及地級以上城市數據構建了城市維度的區域創新集中度指標體系,考察了政府數字關注度賦能區域創新均衡發展的效應與機制。研究發現:第一,政府數字關注度的提升顯著促進了中...
數字經濟政策擴散的網絡特征與動力機制研究——基于533份政策文本的社會網絡分析————作者:魏萍;蔡潤雨;顏家琴;
摘要:數字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數字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數字經濟政策擴散研究能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理論經驗和方法指導。以政策擴散理論為基礎,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法(SNA)構建政策擴散六維度分析框架和測度指標,量化分析533份中國數字經濟政策文本,探究數字經濟政策擴散的網絡特征和動力機制。研究發現:中國數字經濟政策網絡規模較大,但網絡密度稀疏、整體凝聚力較低;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政策擴散...
社會流動對生育意愿的影響機制:消費升級的中介效應考察————作者:賈洪波;農靜雅;
摘要:中國人口生育意愿持續走低。本文從消費的升級效應和棘輪效應視角構建社會流動影響生育意愿的模型以對低生育意愿做出理論解釋。在此基礎上,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2010年和2018年的數據,運用泊松模型和中介模型從代際和代內社會流動雙視角實證檢驗社會流動對生育意愿的影響。研究發現:社會流動顯著影響子代的期望子女數,代際向上流動以及代內向上流動群體的期望子女數更少。用家庭人均消費支出衡量消費升級時,無論代際還...
管理學刊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11月4日投稿,到11月20日晚上被退稿,第一次投小論文,也是第一次被退稿,有點傷心,沒有進外審,但是好在速度也比較快,半個月,或許是自己的文章內容還不夠充實吧,繼續投吧,加油加油。
2024-11-20 22:262024.10.11投稿,已經10天了,為什么還是編輯部處理中啊,是不是還沒有收稿,有沒有投過的朋友給解釋一下,祝大家科研順利嗚嗚嗚
2024-10-21 11:102024.09.20投稿的uu們有進外審的嗎,本來預計是10.9號初審完成,但是到現在超時了還無消息。
2024-10-11 15:07兩次投稿都是初審秒拒,其中一篇論文進過兩個A類期刊的外審,在這里竟然第二天就被拒稿..搜了同省其他幾個雙非一本院校在該刊的發表歷史,數量屈指可數,嚴重懷疑編輯看不上雙非院校。
2024-09-27 09:59退稿速度極快,當天投稿,第二天早上就收到退稿郵件了
2024-09-24 09:19第二編 經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