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2:05:00
創刊于1956年,月刊,大16開本,72頁,國內外公開發行,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001-7003,CN 33-1122/TS 。由浙江理工大學主管,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絲綢協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辦。《絲綢》是一本行業期刊,與絲綢產業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積淀。1956 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中國絲綢事業的開拓者,著名的蠶絲專家、絲綢教育家 朱新予先生立志科技振興中國絲綢工業,在杭州西子湖畔親自籌劃創辦了《絲綢》期刊的前身——《浙江絲綢工業通訊》。從《通訊》開始,到《浙江絲綢》《絲綢情報》《絲綢通訊》,《絲綢》幾經改名,逐步發展,1964 年正式定名為《絲綢》。同時,《絲綢》的主管主辦單位也從浙江省輕工業廳,到全國絲綢工業科技情報站、國家紡織工業局、中國絲綢協會、中國紡織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浙江省絲綢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理工大學,歷經多次輾轉。2008 年,《絲綢》的主辦單位確定為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絲綢協會和中國紡織信息中心。
《絲綢》創刊于1956年,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刊號:ISSN 1001-7003(印刷) 2097-4604(網絡),CN 33-1122/TS。《絲綢》由浙江理工大學主管,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絲綢協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共同主辦,也是中國絲綢協會和國際絲綢聯盟(International Silk Union)的會刊,現任主編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教授。
《絲綢》是絲紡服裝領域辦刊歷史悠久、影響力大且具權威性的專業期刊。1956年,國家百廢待興,中國絲綢事業的開拓者,著名的蠶絲專家、教育家朱新予先生立志科技振興中國絲綢工業,在杭州西子湖畔親自籌劃創辦了《絲綢》期刊的前身——《浙江絲綢工業通訊》。從《通訊》開始,到《浙江絲綢》《絲綢情報》《絲綢通訊》,《絲綢》幾經更名,逐步發展,1964年正式定名為《絲綢》。同時,《絲綢》的主管主辦單位也從浙江省輕工業廳,到全國絲綢工業科技情報站、國家紡織工業局、中國絲綢協會、中國紡織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浙江省絲綢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理工大學,歷經多次輾轉。2008年,期刊的主辦單位確定為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絲綢協會和中國紡織信息中心。2021年,《絲綢》出版單位《絲綢》雜志社改制為杭州《絲綢》雜志社有限公司。2024年,出版單位獲批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出版許可資質。
目前,《絲綢》入選中科院CSCD核心、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紡織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并被SCOPUS、WJCI、EBSCO、WT、JST、CA、IC、RCCSE、SCD等國際國內重要期刊數據庫收錄。《絲綢》曾多次榮獲教育部科技司“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獎”、紡織工業部“全國紡織科技情報成果獎”、中國紡織總會“優秀報刊獎”、中國期刊協會“優秀封面設計”“優秀版式設計”、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杰出貢獻獎”等獎項。2021年獲”中國政府出版獎期刊提名獎“、浙江省新聞出版局第30屆浙江樹人出版獎,并獲中國科協《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2023年作為中國學術期刊代表,在第45屆世界期刊媒體大會(World Media Congress)作辦刊經驗介紹;2024年作為浙江省特色期刊代表,在中宣部出版局第二屆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作辦刊經驗分享。60多年來,《絲綢》的發展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及領導的支持和重視,郭沫若、李先念、王震等國家領導人都先后為《絲綢》題詞,并對《絲綢》雜志的辦刊工作給予重要肯定。
《絲綢》以“引領絲綢科技、傳承服飾文化、服務紡織產業”為辦刊宗旨,以“促進學科發展和做好行業服務”為辦刊任務,以“科技與藝術結合”為辦刊特色,主要刊發紡織服裝領域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設計理論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學術論文,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致力于展示和提升中國絲綢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主要欄目有:設計理論與方法、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歷史與文化、產業研究及經濟管理、行業之窗等。2025年,重點聚焦“數智時尚”主題,打造學科交叉領域權威學術期刊。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