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青藏高原論壇
關注()《青藏高原論壇》Tibetan Plateau Forum(季刊)2013年創刊,辦刊宗旨為:堅持正確的出版導向,刊載青藏高原地區各民族歷史、宗教、文化、教育、經濟、生態等領域的學術成果,積極探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為促進青藏高原地區社會穩定和發展服務。
《青藏高原論壇》的創辦,將進一步推動我校學科建設的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并對青藏高原地區的藏學、民族文化、區域生態、區域經濟,民族教育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青藏高原論壇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數據庫收錄
青藏高原論壇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閱讀推薦:前進論壇
《前進論壇》(月刊)創刊于1961年,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轄前進論壇雜志社編輯主辦。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刊。知名文化人士石光樹和李漢秋先生分別出任社長和主編要職。中國學術期刊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
青藏高原論壇最新期刊目錄
道路人類學視角下洮商的生計發展及其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影響————作者:耿宇瀚;
摘要:青藏高原與內地之間的貿易路網和通道在地域間經濟交往、社會互動與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這一貿易路網上進行商業活動的洮商則充當著中間人的角色。洮商的生計模式伴隨著經濟社會與貿易之路的發展而變遷,其形成于傳統社會時期的貿易路網,在現代化的社會變遷中轉型。洮商通過商業互動不僅維持著生計發展與社會精神價值,而且也促進了青藏高原經濟社會的發展及民族間的社會紐帶,為青藏高原的經濟社會發展、文化交流傳播做出...
社區居家養老助餐服務政策執行困境及優化路徑——以西寧市“愛老幸福食堂”為例————作者:仙珠;龐玥;
摘要:養老助餐服務作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補充手段之一,對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積極作用。基于史密斯政策執行過程理論,以西寧市“愛老幸福食堂”為例,梳理相關文獻資料和政策文本,了解西寧市社區居家養老助餐服務政策實施現狀,以理想化政策、執行機構、目標群體、執行環境等四個維度對政策執行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完善政策文本的可行性及系統性、加大執行機構之間的聯動管理、協調多元利益、提高目標群體對政...
禁茶與引茶:從19世紀中后期西藏茶葉貿易看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作者:韓雨穎;
摘要:茶葉是西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西藏與內地交往交流交融中發揮著重要紐帶作用。19世紀中后期,隨著西藏的川茶貿易逐步衰落,西藏茶葉市場出現大量空缺且被英國覬覦,并企圖將印度茶葉銷往西藏,設想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控制西藏,進而實現分裂中國的野心。所幸此時云南經濟得到發展,在茶葉種植和加工方面明顯進步,加之滇藏交通條件不斷改善、清政府調整茶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滇茶迅速崛起。隨后,清廷、西藏地方政府、...
體育“解說”的行動者網絡變遷與意義闡釋————作者:秦紅雨;張世瑋;
摘要:新型媒介技術的“媒介邏輯”影響體育解說呈現新的場景:新媒體平臺加入轉播行列,出現自媒體解說新模式。從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看,解說員、運動員的人類行動者與轉播技術、比賽規則等非人類行動者構建出一張流動的體育“解說”行動者網絡,這張網絡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呈現出多元行動者解說、多角度賽事展現、平面化賽事互動的全新解說景觀。新型媒介環境中,體育“解說”的行動者網絡變遷透視著體育媒介技術的發展,彰顯出體...
當代文化視域下尖扎“五彩神箭”的傳承與嬗變————作者:楊忠措;
摘要:“五彩神箭”是尖扎地區的傳統習俗,承載著本地的文化基礎。隨著時代發展與文化變遷,尖扎古老的民間射箭文化也面臨不斷嬗變,基于當代地方文化旅游熱的興起和思想文化宣傳的需要,傳統射箭活動著力打造為“五彩神箭”國際民族傳統射箭邀請賽暨達頓宴文化盛宴,成為助推文旅發展的抓手。以當代文化為視角,通過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法,從“五彩神箭”的淵源與文化內涵入手,對尖扎傳統射箭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有效轉型進行探討分...
清代青海“地方性教育法規”的制定及其意義——以《皇清塞外大通衛三川書院學約》為例————作者:蘭才讓;
摘要:1739年頒布的《皇清塞外大通衛三川書院學約》是青海河湟地區第一部書院管理制度。鑒于當時青海河湟地區經濟、文化、社會的特殊性,《學約》不僅包括書院內部管理制度,同時將生童家庭教育、義學教育納入書院管理體系之中,使其成為具有一定法律性質的“地方性教育法規”。這為青海河湟地區教育的普及發展與邊疆社會穩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論長征時期黨的民族政策在“藏羌彝走廊”的實踐及意義————作者:王友富;徐清瀅;
摘要:長征時期,黨和紅軍在途經“藏羌彝走廊”的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具有深遠意義的民族政策。這些政策不僅使紅軍得以順利行進,更促進了該區域內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也為黨的民族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長征時期黨的民族政策在“藏羌彝走廊”的實踐,起到了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作用
敬告讀者
摘要:<正>《青藏高原論壇》創刊于2013年,是青海民族大學主管主辦的學術性連續出版物。迄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及CNKI系列數據庫、《中國期刊(遴選)數據庫》等數字化平臺。本刊立足青藏高原,聚焦生態與文化、關注社會與民生、政治與經濟,強調學術性與現實性研究、基礎性與前瞻性研究、區域性與特色性研究。主要發表青藏高原生態與社會發展、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區域歷史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論文和調查報告...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環境跨區域綜合執法制度研究————作者:馬芳;
摘要: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涉及諸多環境要素,在實踐中由于受多部門執法的困擾及行政區劃的限制,難以實現對跨區域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如何突破行政區劃限制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率,構建有效生態環境跨區域綜合執法制度,是實現生態環境整體保護的重要內容。以祁連山國家公園為研究視角,分析生態環境跨區域綜合執法面臨的困境,探討建立并推進生態環境跨區域綜合執法制度,為實現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護提...
青海傳統村落保護省級地方立法必要性研究————作者:馬連龍;王剛;梅澤星;
摘要:立法層面的規制缺失導致傳統村落在保護和發展中難以尋求平衡點。必要性視角下,傳統村落保護是青海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的重要內容,省級地方立法的制定更有利于統籌協調青海各州市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開展。梳理全國各地現行有效的傳統村落地方性法規,發現國家法律規范適用范圍有限、地方立法剛性不足、傳統村落文化屬性認知偏差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青海傳統村落省級地方立法應明確立法重點內容、提升立法可操作性、糾正傳統村落文...
基于鄉村治理理論探究民族地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踐路徑————作者:狄振生;狄凱生;
摘要:鄉村治理綜合了公共服務供給、社區參與、地方治理結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等多維度要素,已形成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對研究民族地區的治理問題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以該理論為指導框架探究民族地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時,發現推進過程中的制約因素有農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民收入水平低、鄉村經濟發展不平衡三方面。實踐路徑可以從多元主體參與、基層組織建設、宜居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資源保護及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持續...
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視域下的邊疆邊區邊地:歷史向度與時代意義————作者:陳文元;
摘要:邊疆邊區邊地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之區。鑒于當前的國內情形與國際形勢,這項工作更顯得愈加緊迫。邊疆邊區邊地既有著從“異域”到“舊疆”、從“分離”到“整合”、從“間接治理”到“直接治理”的總體歷史向度,但在一定歷史時期又有著內在結構復雜、整合難度較大和隸屬關系較為松散的微觀細部。推動邊疆邊區邊地的整合與穩定,應遵循其內在邏輯與結構網絡。新時代邊疆邊區邊...
民族雜居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互嵌模式研究——以宜賓市屏山縣清平彝族鄉為例————作者:張菁;廖艷;
摘要:互嵌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社會治理模式,強調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嵌入、相互融合,以實現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通過居住互嵌、經濟互嵌、文化互嵌、社會互嵌等多種形式的互嵌,打破各民族之間的隔閡和界限,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宜賓市屏山縣清平彝族鄉作為一個典型的多民族雜居地區,具有獨特的民族分布格局和文化交融特點,深入探索該地區民族關系、文化交融、社會結構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有助于揭示和理解如...
城市多民族社區“微網實格”的運行機制、實踐困境與完善路徑——以C市S社區為例————作者:熊征;黃寧晗;蘇欣;
摘要:在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社區治理新體系和新要求下,傳統網格化管理逐漸顯露出局限性,尤其是在疊加民族工作和社區治理的城市多民族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形式化、懸浮性傾向受到詬病。為提高城市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智能化水平,C市率先出臺了“以人為本、就近相連、成片提升、規范管理”為特征的“微網實格”機制。“微網實格”有助于緩解網格虛化、人少事多等網格化管理頑疾,但也存在微網格隊伍結構失衡、居民參與不充分、聯動處...
和平解放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西藏的統戰工作實踐————作者:黃清雄;尚鈺;
摘要:和平解放時期,西藏處在一個舊有社會秩序向新秩序轉換的重大歷史節點。當時,中共中央與西藏地方及西藏內部各階層都面臨體系結構與地方統治階級利益關系轉化的雙重問題和挑戰,而如何在斗爭中爭得民族團結就成為關鍵因素。經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必須從西藏各方人士的利益入手,吸納他們進入社會主義陣營,并通過其代表的權力與符號,建起西藏地方文化與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聯系紐帶。對此,中共中央針對西藏特殊情況,在統戰工作上做...
青海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作者:包寶海;
摘要:青海具有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紅色資源,如西寧市烈士陵園、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以及相關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檔案、紅色歌曲戲曲、紅色故事繪畫、紅色文學經典等。通過對青海紅色文化資源分布情況及其特點進行分析,探尋青海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一是動員和吸引社會資本,構建多主體的資源共建與共享機制;二是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紅色文化開發利用的相關制度;三是挖掘青海...
青海中藏醫醫院科研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作者:趙婷;
摘要:醫院科研檔案作為記錄科研活動全過程的重要載體,反映了醫院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目前,青海中藏醫醫院對科研檔案管理十分重視,并逐步推進檔案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但其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科研檔案歸檔混亂、缺失以及管理效率不高等。為提高科研檔案管理的科學性,青海中藏醫醫院檔案管理工作應側重于加強培訓,提高認識;優化體系,健全流程;加強利用,促進轉化等舉措
岷州家族性藏傳佛教寺院與明代的西北經略————作者:張夢輝;李順慶;
摘要:岷州作為西北多民族雜居的重要地區,從明代開始,以家族血緣關系為組織形式的寺院在這一地區的藏族部落社會中發展興盛。明廷從穩定和整合邊地社會的目的出發,積極調整施政方針和管理模式,著力扶持深植于岷州社會的家族性藏傳佛教寺院來實現對該地區的有效管理。岷州寺僧群體憑借其深厚的政教影響力積極參與其間,在明朝中央政府經略西北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家族性藏傳佛教寺院成為執行國家意志的踐行者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
從“自然”到“應然”:近二十年國內根敦群培研究述評————作者:久邁;
摘要:根敦群培是近代西藏人文主義學者,是我國現代藏學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民族學學科的發展,根敦群培成為藏學人物熱點。二十一世紀后,諸多學者以根敦群培生平事件、思想體系、學術創見等研究,發掘我國藏學的現代性基礎;而后通過探討學術傳承、人文精神、治學方法等,推進我國藏學的現代化發展
鄉村振興背景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策略研究——以青海省康楊鎮為例————作者:徐雅倩;馬珊;
摘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作對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康楊鎮作為青海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區,在推普進程中,存在缺少交際環境、語言資源分配不均、特殊群體關注度不足等問題,鑒于此,該鎮今后應在積極營造良好語言氛圍、合理分配語言教育資源、持續關注重點地區和重點群體三方面著力,從而有效助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更好服務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