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環境監測》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環境監測》是我國環境監測領域內唯一一份中央級科技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一貫堅持學術性、專業性與實用性普及性相結合的辦刊原則,以宣傳總局對環境監測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介紹國內、外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廣泛交流環境監測的科研成果為辦刊宗旨。使《中國環境監測》在環境監測領域內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注、認可和歡迎。
本刊所載文章具有一定的導向性、針對性、實用性和權威性,從而體現了《中國環境監測》雜志的辦刊特色。《中國環境監測》雜志具有穩定的讀者群。主要包括全國環境監測行業4000多個環境監測站、近10萬名監測技術人員以及各環保科研機構、各部委及企業環境監測站、實驗室及大專院校的科技人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部級優秀期刊一等獎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監測管理、優化布點、采樣技術、質量保證、污染源監測、環境評價、污染治理、監測儀器。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城市大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監測技術進展 李悅,邵敏,陸思華,LI Yue,SHAO Min,LU Si-hua
基于區位商的我國流域水質污染空間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 李茜,羅海江,胡昊,史宇,張建輝,于洋,陳遠航,LI Qian,LUO Haijiang,HU Hao,SHI Yu,ZHANG Jianhui,YU Yang,CHEN Yuanhang
美國加州南岸地區空氣質量監測系統運行管理與借鑒 姚玉剛,顧鈞,康曉風,張仁泉,鄒強,YAO Yugang,GU Jun,KANG Xiaofeng,ZHANG Renquan,ZOU Qiang
電解鋁企業陽極殘渣、陽極殘極浸出毒性鑒別及管理建議 徐浩,傅成誠,徐瑞,XU Hao,FU Cheng-cheng,XU Rui
松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 陰琨,李中宇,趙然,許人驥,白雪,劉廷良,呂怡兵,滕恩江,楊琦,王業耀,YIN Kun,LI Zhongyu,ZHAO Ran,XU Renji,BAI Xue,LIU Tingliang,LYU Yibing,TENG Enjiang,YANG Qi,Wang Yeyao
北京市PM2.5質量濃度特征及組分化學質量閉合研究 李泓,李廣,劉茜,白志鵬,楊文,韓斌,王飛,王婉,LI Hong,LI Guang,LIU Qian,BAI Zhipeng,YANG Wen,HAN Bin,WANG Fei,WANG Wan
2013年蘇州春季一次重污染天氣的過程分析 丁銘,鄒強,郁建橋,DING Ming,ZOU Qiang,YU Jianqiao
廣東某鉛鋅礦周邊地區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水平及人群暴露風險評價 楊立輝,柯釗躍,謝志宜,于群,YANG Li-hui,KE Zhao-yue,XIE Zhi-yi,YU Qun
上海環境空氣質量預報考核評分方法研究和應用 胡鳴,趙倩彪,伏晴艷,HU Ming,ZHAO Qian-biao,FU Qing-yan
污水處理廠氮排放特征 趙銀慧,李莉娜,景立新,唐桂剛,ZHAO Yin-hui,LI Li-na,JING Li-xin,TANG Gui-gang
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邱立莉,李曼,齊文啟,敬紅,楊偉偉,QIU Li-li,LI Man,QI Wen-qi,JING Hong,YANG Wei-wei
基于環境質量監測的區域環境質量綜合評價體系 陳雨艷,楊坪,余恒,張秋勁,李納,黃勝紅,王英英,CHEN Yu-yan,YANG Ping,YU Heng,ZHANG Qiu-jin,Li Na,HUANG Sheng-hong,WANG Ying-ying
模糊-主成分分析綜合評價法在地下水水質評價中的應用 杜軍凱,傅堯,李曉星,DU Junkai,FU Yao,LI Xiaoxing
BDE-47在土壤礦物質與有機質上的吸附解吸特征 張美芳,樊孝俊,ZHANG Mei-fang,FAN Xiao-jun
工程資料管理論文:礦井地質工作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要性
【摘要】“安全第一,預防為先”,這是煤礦生產永恒的主題。煤礦安全事關礦區社會穩定和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據統計,我國煤礦發生較多的事故主要是頂板事故,占我國煤礦事故四成以上,造成死亡人數較多的事故中,以瓦斯為主體,其死亡人數占我國煤礦事故的近一半左右。而這些事故中,都與礦井地質工作有很大的關聯性。礦井地質工作是所有煤礦技術和工藝的前提。尤其是于煤礦的安全生產,礦井地址工作更加彰顯重要性。良好的礦井地質工作能夠有效防止很多礦井事故的發生,對礦井的安全生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加強礦井地質工作,可以有效預防或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降低煤礦生產的安全風險,促進煤礦安全生產,以保護建設單位財產和員工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礦井地質工作,煤礦安全生產,重要性
一、礦井地質工作與煤礦安全生產之間的關系
煤礦生產要以國家的相關法規和程序為基礎,而礦井地質工作所收集的資料和技術成果是這些規范制定的前提條件。只有對煤層的狀態、結構、水文等特征達到準確的了解,才能提出合理的設計,保證生產的安全、有效、有序的完成。
中國環境監測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非靶向篩查的環境損害因果關系識別方法與應用研究————作者:包美玲;張強;趙波;裴云霞;洪慧;陳岷軒;鄧俊;
摘要:因果關系分析是環境損害鑒定中專業性極強的難點問題。通過對湖北省某醫藥工業園與下游地下水污染因果關系識別實踐的研究,提出以高分辨質譜非靶向篩查+常規指標檢測為技術手段,構建基于非靶向篩查的環境損害因果關系識別方法技術體系,包括環境損害確定、同源性分析、遷移路徑識別、損害貢獻分析4個步驟。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飛行時間質譜(UPLC-TOF-MS)技術對6家潛在污染源和受體端樣點水樣進行有機物非靶向篩...
《中國環境監測》2023年度優秀論文評審結果
摘要:<正>為更好地引領環境監測科技創新發展,進一步提高期刊學術水平,激勵環境監測科研人員撰寫高水平科技論文,《中國環境監測》編輯部組織開展了2023年度優秀論文評審活動。2023年,《中國環境監測》共刊登論文150篇。依據《〈中國環境監測〉年度優秀論文評選辦法(試行)》,經編輯部初篩推薦、專家分組評審、專家綜合評議,一致推薦《國際溫室氣體監測量值傳遞與質量控制經驗及啟示》等10篇論文為《中國環境監測》...
《中國環境監測》編輯部關于稿酬給付的聲明
摘要:<正>本刊已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檢索系統收錄。作者著作權使用費已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特此聲明。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稿編入以上數據庫,請來稿時聲明,否則按同意處理
鐵軍永向前 監測敢為先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摘要:<正>山東省將大比武與人才隊伍建設結合,通過全員考試、優中選優,累計培訓3.3萬人次,投入能力建設資金6.7億元,建成全省儀器共享共用“公物倉”,明確省市縣三級監測事權和經費保障責任,全面恢復縣級監測資質。全省監測系統唱響監測戰歌、爭當鐵軍先鋒,孕育形成“不畏艱險、勇挑重擔、求真求實、默默奉獻”的山東監測精神,以士氣高漲、斗志昂揚之勢勇奪頭籌
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浙江代表隊勇當監測現代化的排頭兵
摘要:<正>浙江代表隊在第三屆全國監測大比武中獲綜合比武團體一等獎,8名選手全員獲獎,并摘得個人全國第一和應急組全國第一。浙江堅持以創新促發展,在全國率先探索環境質量自動站智能化運維,深化碳監測、新污染物監測、生態環境數字化改革等多項國家試點,大力推進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持續提升監測隊伍凝聚力、戰斗力和“浙江監測”品牌影響力
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江蘇代表隊用專業與擔當續寫輝煌
摘要:<正>2024年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江蘇綜合比武代表隊續寫輝煌,連續第三次獲團體一等獎。8名隊員韓軍、顧曉明、張偉、吳祺、胡玲、劉歡、尹燕敏、史震宇均為監測一線骨干,扎根崗位積累了深厚功底,歷經備賽比武練就了精湛技能。參賽選手各展所長,年輕隊員迅速成長,大家用行動詮釋擔當,為守護生態環境貢獻力量
云南某鉛鋅冶煉廠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與成因分析————作者:陳濤;趙子亮;嚴春麗;楊智;韓智勇;
摘要:為明確鉛鋅冶煉場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及其成因,以云南某典型鉛鋅冶煉場地調查為例,根據地塊分區布點的方法,在場地內采集了68個土壤樣本,采用單因子指數法、內梅羅指數法、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及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結合GIS10.8中反距離權重插值,識別了鉛鋅冶煉場地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屬污染類型,評價了重金屬生態環境風險,總結了重金屬空間分布特征,并分析了重金屬來源,以期為鉛鋅冶煉污染行業進行土壤污染風險管...
基于GOSAT衛星監測的中國華東地區CO2時空分布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作者:陳春美;劉瓊;陳勇航;朱曉東;袁小慧;劉鑫;
摘要:基于TCCON地基站CO2柱濃度,驗證了GOSAT監測的CO2柱濃度L2級別數據集產品在中國的適用性,再結合ERA5氣象數據、MERRA2氣溶膠數據、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碳排放量數據,分析了華東地區CO2濃度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子。結果表明:GOSAT與TCCON觀測的CO2柱濃度在香河站和合肥站的觀...
進氣管路對溫室氣體CO2和CH4監測的影響分析————作者:葛雙雙;何迪;董璠;蒲維維;周禮巖;王振發;石慶峰;王文彥;侯金龍;馬志強;
摘要:精確的溫室氣體監測是準確估算并制定溫室效應評價的依據和支撐。PICARRO (G2401)監測發現,不同材質和長度的進氣管路在不同氣體流速及水汽濃度下對溫室氣體CO2和CH4的監測濃度和總監測時間(響應時間t1+延遲時間t2+穩定時間t3)存在重要影響。實驗對比結果顯示,在4~12 L/m...
株洲市不同粒徑大氣顆粒物中元素濃度與來源的城郊差異————作者:鐘學才;張凱;胡希;茶志春;任家豪;羅宇騫;
摘要:為了解近年來株洲空氣質量改善后顆粒物及其中元素濃度特征變化,于2021—2022年冬季和2022年夏季在市區和郊區共采集顆粒物樣品225個,并對其中16種元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采樣期間株洲市PM2.5、PM10和TSP質量濃度分別為(55.8±40.9)、(87.5±51.5)、(115.8±53.1)μg/m3,PM2...
“十三五”期間濟南市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及問題————作者:薛飛;張守斌;李海濱;鄭琳琳;劉楊;王兆軍;潘光;
摘要:根據“十三五”期間濟南市主要環境要素監測結果,對濟南市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及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十三五”期間,濟南市生態環境質量整體好轉。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5.44,優良天數比例比2015年提高了11.3個百分點;地表水整體由中度污染變為輕度污染,優良水體比例提高了13.6個百分點;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和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水質保持穩定,湖庫基本處于中營養狀態;聲環境、輻射環境、土...
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輻射環境監測與評價————作者:谷洪;朱杰;王亮;李春陽;劉佩;陳小紅;李元東;唐輝;
摘要:為研究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的運行對周圍環境的輻射影響。2018—2022年連續監測廢物庫周圍的γ輻射劑量率,水中總α、總β活度濃度,氣溶膠中總α、總β活度濃度,土壤中γ核素活度濃度,生物樣中的γ核素活度濃度,并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監測結果表明:廢物庫γ輻射劑量率為70.1~182.7 nSv/h,水中總α、總β活度濃度分別為≤LLD總α~5.01×10-2 典型化工園區土壤與地下水污染物的源解析————作者:梅丹兵;馬光正;李增輝;成浩楠;任富天;段倩囡;王剛;黃蕾; 摘要:為更精準有效地解析沿江化工園區土壤與地下水污染物的來源,以長江經濟帶重金屬和有機物復合污染下的典型化工園區作為代表性案例,對園區土壤與地下水開展實地調查和采樣監測,應用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類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土壤污染物之間的相關性,探索了園區土壤與地下水復合污染的來源。結果表明:(1)Cr6+、As、總石油烴(C10~C40 地下水中24種磺胺類抗生素檢測方法比對研究————作者:郭越
;丁萌萌
;董瑞
;劉亞萍
;時百成
;常淼
;沈秀娥
;劉保獻
; 摘要:環境地下水中已有多種磺胺類抗生素被檢出,污染平均值為ND~612 ng/L(ND表示未檢出)。為了進一步提高環境地下水中抗生素檢測水平和效率,選取在線固相萃取和手工固相萃取2種前處理方法,結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開展地下水中24種磺胺類抗生素檢測。結果表明:在線固相萃取和手工固相萃取2種前處理方法檢出限差異不大(分別為0.10~0.58 ng/L和0.08~0.59 ng/L),均達到ng/L... 西安城區臭氧污染高發期VOCs變化特征及來源研究————作者:陶亞南;李永慶;張佳音;曹磊;王靜;趙豆豆; 摘要:為研究西安城區夏季臭氧高發期的污染成因及來源,選取西安世博園站點為研究對象,對2022年7月20日至8月20日116種揮發性有機物(VOCs)進行連續監測,臭氧日最大8 h滑動平均質量濃度(O3-8 h)>160μg/m3定義為污染日,其他則為清潔日。結果表明:監測期間,西安城區VOCs體積分數為52.51×10-9,其中含氧有機物... 2001—2022年梁子湖水質營養變化特征及趨勢預測————作者:程繼雄;安堃達;龍雪峰;劉真貞;王峰; 摘要:基于2001—2022年梁子湖8個長期監測點位的水質數據,采用單因子評價、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和M-K檢驗等方法分析梁子湖近20年水質及營養時空變化特征與趨勢,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識別梁子湖水質主要影響因子,并采用ARIMA(p,d,q)模型進行趨勢預測。結果表明:2001—2022年梁子湖水質先好轉后下降,水質變化轉折點出現在2017年,其中2003年前梁子湖以Ⅳ類水體為主,2004—2017年水質好轉... 固定污染源硫酸霧采樣條件優化研究————作者:陳圓圓;周健楠;常淼;沈秀娥;劉保獻; 摘要:《固定污染源廢氣硫酸霧的測定離子色譜法》廣泛應用于硫酸霧的測定,但對于固定污染源現場采樣的研究鮮有報道。在文獻調研基礎上,通過實驗室內條件實驗及典型硫酸霧排放企業的實地測試,用監測數據論證采樣條件的優劣,最終確定具有科學性、可實施性的采樣方式,從而促進監測方法的持續改進。實驗結果表明,玻璃纖維濾筒本底電導率及SO42-濃度很高,品牌間及品牌內差異均較大,... 基于LSTM模型的地表水總氮預測模型————作者:徐潔;耿伯彰;婁英斌;蘇靜;劉語薇;解懷君; 摘要:探討了一種基于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LSTM)的預測模型,用于預測地表水中的總氮含量。該方法利用LSTM的循環神經網絡結構,有效地捕捉時間序列數據中的長期依賴關系,并處理非線性、非平穩數據。通過收集大連市2011—2022年6個斷面的地表水監測月度數據,建立LSTM模型,利用歷史數據學習河流總氮的時空規律,實現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河流斷面的總氮含量的預測。評估結果表明,該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較高,能夠為... 典型北方山地河流不同形態氮磷降解系數的測算————作者:任煥蓮;劉娜;程啟亮;栗澤超;郭云芳;張睿茜;王永桂; 摘要:選擇丹河為中國北方典型山地河流,通過室內實驗、低流速條件野外監測和放水條件下的水團追蹤法,解析河流中氮磷的形態組成及其降解系數。結果表明:丹河典型河段中,枯水期氮主要以硝氮為主(占比為78%),豐水期以氨氮為主(占比為57%);正磷酸鹽在枯水期和豐水期都是磷的主要形態。靜態實驗中總氮的降解系數為0.012~0.033 d-1,氨氮為0.169~0.221 d-1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三重四極桿質譜測定地表水中六溴環十二烷和四溴雙酚A————作者:謝永洪;鮮文婷;史箴;李貌;向秋實;艾蓮;劉強; 摘要:通過考察固相萃取條件,優化色譜質譜參數,建立了一種可靠、靈敏的新方法測定地表水中六溴環十二烷(HBCD)和四溴雙酚A(TBBPA)。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小柱(HLB)萃取,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體積比1∶9)、甲醇(5mL)依次洗脫,以ACQUITY UPLC BEH C8為色譜柱,甲醇/水溶液為流動相,流速0.3 mL/min進行梯度洗脫,采用大氣壓化學電離(APCI)源...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