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5:05:39
1.文稿結構:
a.中文題目、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關鍵詞(3-5個);英文題目、英文摘要(150-250詞);b.正文;c.注釋;d. 參考文獻。(書評不需附摘要和關鍵詞。)
2.正文格式:
a.正文章節標題或小標題各獨占一行,用阿拉伯數字(從0開始)表示,形式為:0.,1.1,1.2;2.,2.1,2.2,……;
如:
0. 引言
1. 批評性話語分析
1.1 批評性話語分析法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b.正文中的注釋一律采用尾注,標示為①,②,③,……;
c.正文中非漢語姓氏一般使用外文原文,如果漢語譯名已廣為應用,第一次出現時需用括號給出外文原名;
d.例句編號標示為[1]、[1a]……;
e.國內不很熟悉的或作者自己譯為漢語的重要術語,請用括號附上外文原文;
f.資助項目在論文首頁以題注(腳注)的形式說明,請注意寫明項目的資助方、項目名稱和編號。
題注的文字表述:
﹡本文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美國、法國、俄羅斯、巴西國家外語能力研究”(編號:12JJD740009)的階段性成果。
3.文內引用文獻和文末參考文獻格式要求:
a.文內夾注的文獻信息放在括號內,作者姓名(外文只注作者姓)與年份之間空一格,不加逗號,如(Langacker 1987: 90)。三個作者的,第一次出現全部列出,第二次則用“et a1.”,如(Kember et al. 2000);三個以上作者的,全部用“et a1.”,如(Caselli et a1. 1995);中文作者用“等”。如果夾注內容相同,相鄰的隨后的夾注可簡略表述:英文文獻使用“ibid.”,中文文獻使用“同上”;如頁碼有變可標出,如(同上:121)。
b.文末參考文獻部分不要包含文中沒有提及的文獻,但凡是提及的文獻必須全部列出;
c. 參考文獻中中文文獻在前,外文文獻在后。
d.文獻類型的字母標識:
[M]為專著,[C]為論文集,[N]為報刊文章,[J]為期刊文章,[P]為未出版之會議論文,[D]為未出版的博士和碩士學位論文(需注明學校),[R]為報告,[CD]為光盤。網上下載的電子文獻信息為[J/OL]、[EB/OL]、[M/OL]等,后面需注明下載日期。中文文獻以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為序,外文文獻以作者姓氏的字母為序,同一作者的不同篇目以出版年份為序。同一作者同一年份的篇目以小寫的“a,b,c”加以區分并注意與夾注相統一,如(程工 1998a),(程工 1998b)。書名、期刊名及報刊名首字母大寫,用斜體;英文文章名除首字母及專用名詞大寫外一律小寫;博士論文標題首字母大寫。期刊文章和論文集中的文章,要求在參考文獻中注明文章所在期刊或論文集的起止頁碼。
e.參考文獻樣例:(詳見下頁)
專著:
李曉明. 1985. 模糊性——人類知識之謎[M]. 北京:人民出版社.
Ifantidou-Trouki, E. 2001. Evidentials and Relevanc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期刊文章:
何元建. 2004. 回環理論與漢語構詞法[J]. 當代語言學(3):223-235.
Alegre, M. & P. Gordon. 1996. Red rats eater exposes recursion in children’s word formation[J]. Cognition 60: 65-82.
論文集或專著中析出的文章:
石定栩. 2002. 復合詞與短語的句法地位[C]// 中國語文雜志社. 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二). 北京:商務印書館:255-273.
Martin, J. R. 1985. Process and text: two aspects of human semiosis[C]// J. D. Benson & W. S. Greaves. Systemic Perspective on Discourse. Vol. 1: Selected Theoretical Papers from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stemic Workshop. New Jersey: Ablex: 248-274.
報紙中析出的文獻:
劉鑒強. 2003. 劣質翻譯充斥學術著作[N]. 中華讀書報. 2003-15-01.
French, W. 1987.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08-15.
譯著:
埃文斯,艾弗. 1984. 英國文學簡史[M]. 蔡文顯 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
Bhat, D. N. 1999. The Prominence of Tense, Aspect and Mood[M]. tr. J. Green.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電子文獻(包括專著或連續出版物中析出的電子文獻):
江向東. 1999. 互聯網環境下信息處理與圖書管理系統解決方案[J/OL]. 情學報18(2). 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2000-01-18].
顧曰國. 2003. 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EB/OL]. http://www.cass.net.cn/file/200303045663.html. [2010-02-27].
Prince, A. & P. Smolensky. 1993. Optimality theory: 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EB/OL]. http://roa.rutgers.edu/files/537/0802-PRINCE-0-0.PDF. [2010-07-25].
博(碩)士論文:
熊輝. 2007. 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D]. 重慶:四川大學.
Chang, V. 2009. Testing Applicability of Eye-tracking and fMRI to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Directionality[D]. UK: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作者須知
除嚴格按照我刊體例整理全文外(請參照期刊附錄),還請注意以下幾點:
1、關于引文:
引文必須核對準確!包括每一字詞、起止標點、英文名詞單復數等。數據必須核對、計算無誤,包括行文中、圖表內。
引文如是譯文,一般默認為由引用者自己譯出。如不是,則需有明確標示(如出自某部譯著,或轉引自某處)。
2、關于夾注:
引述他人觀點,應用夾注注明出處,如(劉潤清1999:32),如屬歸納性觀點無法確定頁碼,應注明章節號或起止頁碼;直接引文必須注明頁碼;頁碼必須核對無誤。引證盡量用第一手資料,盡量避免轉引,一旦采用轉引,要用夾注注明,如(轉引自申丹 2000:96)
3、關于注釋:
對標題的注釋(如屬于某一項目或致謝)用腳注,其余全部用尾注。注釋中凡屬提供文獻出處的,都歸入參考文獻。
4、關于參考文獻:
凡文中提到的、引述的文獻,都必須列入參考文獻。反過來,參考文獻只列出文中提到的、引述的文獻。
參考文獻必須信息完整,并經仔細核對,確保準確無誤。在各項信息中請特別注意:區分英文作者的姓和名(按姓排序),提供完整的書名、篇名,核對出版地點(即出版機構所在地)、出版時間、期刊的期號等。
5、其他:
需提供作者簡介(中文)以及文章標題和摘要的英文譯文。
注意區分中英文輸入狀態下的標點符號,尤其是引號,不能將英文的引號用于漢語,反之亦然。
請作者提供準確詳細的聯絡方式和通信地址。
必須保證不出現一稿多投、抄襲、重復發表(如已收入論文集或專著并已出版后再次投出)等學術不端行為。
您的配合,謹致謝忱。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