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7:05:58
安全與環境工程最新期刊目錄
輸電空間地理測繪輔助的無人機森林火災監測方法————作者:唐冬來;王月超;張黎軍;楊勇;王亦昌;林立波;涂德軍;田曉;徐向楠;金仁云;
摘要:全球森林火災頻繁,給跨林區運行的輸電線路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針對輸電線路走廊森林火災蔓延迅猛,動態范圍檢測難度大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輸電空間地理測繪的無人機森林火災監測方法。首先,通過蜂群算法規劃輸電線路走廊巡檢無人機航行路徑,降低飛行航程與時間;其次,通過Canny算法檢測無人機拍攝的輸電走廊火災圖像的森林火災邊緣點,確定森林火災邊界;最后,在此基礎上,采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對輸電線路走廊森...
我國東南部地區HFC-227ea、HFC-245fa以及HFC-365mfc排放估算————作者:李娟;朱雷;陳雨陽;李亞莉;楊紅龍;于海波;陳麗曲;
摘要:氫氟碳化物(HFCs)排放量近年來持續增長,因其較高的全球變暖潛能值(GWP)和較長的大氣壽命,成為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溫室氣體。本研究基于深圳西涌站點2022—2023年的高頻大氣觀測數據,結合“自上而下”反演方法,對我國東南部地區3種HFCs(HFC-227ea、HFC-245fa和HFC-365mfc)進行了定量估算。結果表明:2022—2023年HFC-227ea、HFC-245fa和H...
“雙碳”戰略下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探索————作者:周旋;郭力;張慧;柯軍;
摘要: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背景之下,以地方化工特色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為例,探究如何培養學生具備服務于“雙碳”戰略的核心知識與能力。基于“以產出為導向”的設計思路,建立人才培養方案持續改進機制,依據校內外調研數據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依據所建立的課程體系合理性評價機制,在現有課程體系的模塊中拓展“雙碳”特色課程及內容、增加思政通識課程、創新創業實踐等以及素質...
基于GA-SVR-MODIS的季節性凍土區入湖地下水排泄區識別————作者:蘇小四;杜思楠;梁海婷;鄭昭賢;楊敬爽;李陽;
摘要:湖泊富營養化是目前公眾和政府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入湖的地表污水處理和農業灌溉排水污染物的攔截與阻滯等方面,嚴重忽視了地下水對湖泊富營養化的貢獻。熱紅外遙感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識別入湖地下水排泄區,但傳統的熱紅外遙感法并未考慮凍結湖泊表面覆蓋的積雪和冰層對反演湖水表面溫度精度的影響,限制了其精度和適用性。以東北季節性凍土平原區典型湖泊查干湖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基于MODIS反演湖水表面溫...
含水率和有機質含量對黃土包氣帶中三氯乙烯氣體擴散遷移的影響————作者:謝曉涵;李小倩;王興華;何寧潔;
摘要:三氯乙烯(TCE)氣體在土壤包氣帶中的垂向擴散遷移,不僅是污染地塊中TCE自然衰減的重要過程,還與蒸氣入侵暴露和風險評估密切相關。為探究TCE氣體在黃土包氣帶中的向上擴散遷移規律,通過土柱模擬試驗,定量刻畫黃土包氣帶中TCE的土氣分配與界面擴散通量,揭示含水率和有機質含量與TCE氣相有效擴散系數的定量關系。結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有機質含量增加,導致TCE蒸氣穿透土柱和達到平衡所需時間延長,土柱吸附...
潮汐作用下海岸帶水體溶解性有機質的光學特征變化————作者:馬凱歌;龔緒龍;梁瑩;姜雪;劉源;邰晉;劉晨;馬瑞;
摘要:海岸帶處于陸地環境向海洋環境的過渡帶,是各類元素和營養物質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點區域,水體中溶解性有機質(DOM)是具有不同來源物質的復雜混合物,河水、海水和地下水的密集交換影響了各類物理化學和生物反應,這些過程改變了DOC濃度和DOM化學成分和分子結構等,對濱海藍碳的存儲有顯著影響。為研究陸源DOM輸入對沿海水體DOM光譜特征變化的影響,本研究對海州灣沿岸地區河水、地下水、海水進行廣泛采樣,并在...
基于DBN的苯塔泄漏致災鏈與斷鏈減災研究————作者:楊曼;袁必和;陳先鋒;
摘要:為解決化工園區內事故演化鏈路復雜的問題,提高事故鏈推理的準確性和斷鏈減災的有效性,以寧波科元精化股份有限公司“5·6”爆燃事故為例,構建了動態貝葉斯網絡模型(DBN),采用正向推理獲取災害事件的概率;基于此模型,從宏觀與微觀的視角確定斷鏈關鍵點,同時引入損失度與損失率的概念,得出關鍵節點斷鏈減災的損失率折線圖;最后,通過橫向對比干預后各節點的損失情況,分析了不同干預模式下的減災效果,并據此構建了綜...
2025年西藏定日MS6.8地震地表破裂與震害特征分析————作者:邢珂;黎昊;張樂樂;郁軍建;彭一桂;彭博;向新建;竇杰;
摘要: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MS6.8地震,震中位于藏南裂谷體系中的申扎-定結斷裂帶登么錯(丁木錯)斷層附近,震源深度為10 km,是近十年來致災最嚴重的中強震事件。為深入了解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與震害特征,基于合成孔徑雷達差分干涉測量(differential InSAR, D-InSAR)技術,利用Sentinel-1降軌數據,通過地理編碼獲取定日地震同震形變...
基于柯森卡門公式和粒徑的飽和土體滲透系數預測————作者:劉金陽;許成波;徐用之;任興偉;
摘要:滲透系數是土體最重要的水力參數之一,如何快速、準確地估測滲透系數是巖土力學界的重要課題。粒徑是土體最容易獲取的基本物理指標參數,其通過影響土體內部孔隙結構間接影響土體滲透特性。為了利用粒徑來預測飽和土體滲透系數,根據目前適用范圍最廣泛的柯森卡門(Kozeny-Carman)公式,分別考慮了土體自然顆粒堆積較為松散和致密2種狀態,利用等效圓球顆粒半徑替代2種狀態中較難獲取的比表面積、孔隙比等參數來改...
基于非接觸測溫技術的通電導線火蔓延特性實驗研究————作者:張英;江勇;林一凡;祁梅芳;
摘要:線纜起火過程中通常帶有一定的電壓并與周圍環境形成相應的電場,從而影響火焰蔓延行為。固相傳熱在導線火蔓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對于通電導線,傳統接觸式測溫方式不再適用。開展了不同電壓下近地極通電導線火蔓延特性實驗研究,基于非接觸紅外測溫技術,研究了通電導線火蔓延過程中火焰形態、氣固相溫度分布及固相傳熱的變化規律,進而揭示電場對火蔓延行為特性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在電場的作用下,火焰尺寸隨著電壓的...
基于SEM和RF的和田綠洲區淺層高氟地下水水質主控因素分析與氟濃度分布預測————作者:蔣悅;鄭天亮;李景吉;楊晴雯;黃振富;王雙成;
摘要:高氟地下水是全球廣泛分布的環境地質問題,本研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SEM)和隨機森林(RF)算法開展新疆和田綠洲區淺層高氟地下水水質主控因素及氟濃度分布預測研究。結果表明:干旱氣候條件下礦物溶解(β=0.99)及離子交換作用(β=0.68)對地下水水質具有重要貢獻,與地下水礦物飽和指數、氯堿指數及Gibbs模型分析結果一致;基于RF算法構建的預測模型指示淺層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綠洲區中部,特征變量貢...
西藏定日MS6.8地震同震形變與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分析————作者:張麗;李曼;劉斌;張玲;葛大慶;郭兆成;陳揚洋;萬祥星;王宇;
摘要:2025年1月7日9時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MS6.8地震是一次發生在登么錯斷裂的正斷層破裂過程。為圈定此次地震的形變影響范圍,利用陸地探測一號(LuTan-1, LT-1)衛星、哨兵一號(Sentinel-1)衛星數據獲取了完整的合成孔徑雷達(InSAR)同震形變場,結合震前、同震和震后全時段InSAR結果分析地震誘發的典型地質災害演化模式。結果表明:定日地震以登么錯正斷層破裂...
2025年西藏定日6.8級地震農房震害調查與分析————作者:王艷;敖儀斌;許強;蔣鈺;黃寰;李明校;
摘要:2025年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6.8級地震,造成了嚴重的建筑破壞與人員傷亡。梳理了1978—2025年西藏地區影響較大的破壞性地震,總結分析了定日6.8級地震的建筑震害特點以及震損情況,通過對長所鄉、曲洛鄉、措果鄉等地震災害受損較為嚴重的區域進行現場調查和對受災村民進行隨機訪談,對比分析各典型建筑結構農房震害情況。結果發現:正規設計且施工質量有保證的磚混結構房屋,在此次地震中整體性表現良好,主...
基于地震動數據的西藏定日6.8級地震震害初步分析————作者:王秀英;旦增;趙國存;張國宏;馬志霞;陳旭庚;
摘要: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級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嚴重震害的原因,從地震動的角度,對震中附近100 km范圍內地震預警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1)沿斷層破裂方向地震動衰減較慢,能量高且集中在很短時間內,極易對地表建/構筑物造成破壞;垂直斷層/背離斷層破裂方向地震動衰減較快,能量較小且比較分散;(2)地震動的這種空間分布特征源自斷層破裂方向性效應的影響,歷史...
基于多源數據同化的非均質河床含水層滲透系數場識別————作者:高航;江思珉;夏學敏;栗現文;
摘要:為了聯合水頭與溫度數據反演河床含水層滲透系數場,采用水熱耦合數值模型COMSOL Multiphysics和數據同化方法(迭代局部更新集合平滑器,ILUES)構建了非均質河床含水層滲透系數場識別的求解框架,并利用Karhunen-Loève展開技術實現滲透系數場的參數降維,最后通過同化稀疏穩態水頭和溫度數據實現河床含水層滲透系數場的反演。結果表明:(1)對于不同類型的觀測數據,ILUES算法能精確...
低濃度煤層氣水合物法提純的研究進展————作者:郭東東;孫嘉鑫;朱恒銀;姚津津;劉志超;寧伏龍;王韌;
摘要:低濃度煤層氣(LCCBM)的高效開發利用對于緩解我國能源緊缺和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LCCBM水合物法提純技術由于原料簡單環保、儲氣率高和反應溶液循環利用等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但該技術的工業化應用仍面臨水合物生成條件較苛刻、CH4分離效率較低等挑戰。因此,研究者對LCCBM水合物及其技術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首先概述了LCCBM水合物法提純原理;然后分別綜述了熱力學促進劑、動力學促進劑、...
基于改進SEWM-CRITIC博弈集成云的城市燃氣PE管道風險評價方法————作者:張鵬;劉為;沈豪;肖博文;宋文琦;劉思銘;
摘要:為解決城市燃氣PE管道的安全評估問題,提出一種基于博弈集成云模型的管道風險評價法。以西南某地區城市燃氣PE管道為研究對象,通過全息直覺模糊集(HHM-IFS)選取并篩選了5項一級指標,22項二級指標;利用基于博弈論主客觀權衡改進的結構熵權(SEWM)法與基于指標相關性的權重賦權系數(CRITIC)法,以云理論為基礎構建了充分考慮模糊性與隨機性的博弈集成云模型,并確定了管道風險等級。結果表明,該區燃...
硅藻土基一體化納米阻燃劑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研究————作者:印戀;涂貝;周克清;
摘要:為改善環氧樹脂的火災安全性能,通過水熱反應對硅藻土進行共價修飾改性以結合硅酸鎂,再通過聚合反應原位生長植酸摻雜聚苯胺,合成植酸摻雜聚苯胺/硅酸鎂/硅藻土一體化納米阻燃劑(DMPN),并將其摻入環氧樹脂(EP)基體中合成EP復合材料,探究納米阻燃劑在EP基體中的分散性及其對EP的阻燃、抑煙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DMPN可均勻分散在EP基體中;當DMPN的添加量為5 wt%時,EP復合材料(EP/DM...
一株銻耐受真菌對水體中銻吸附去除的性能及機理————作者:葉博濤;李佳沁;劉玉潔;龔千惠;馮亮;魯小璐;
摘要:銻是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一種有毒類金屬元素。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銻生產國家,銻礦的開采與冶煉可造成礦區附近環境中銻的嚴重污染,對人民健康帶來巨大危害。因此,研究有效去除環境中銻污染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利用生物吸附法,選取了本課題組前期試驗分離得到的一株耐受高濃度銻的帚枝霉屬真菌(Sarocladium kiliense) ZJ-1作為生物吸附材料,研究其對溶液中銻離子的吸附能力,并探究不同環境因子對其...
地下滴灌埋深對棉田根系分布與土壤水鹽運移的影響————作者:趙豫浙;張耀瓏;盛統民;任衛東;陳文嶺;
摘要:地下滴灌是節水灌溉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節水抑鹽、增產穩產的優點。探究地下滴灌不同埋深根區土壤水鹽及根系的空間分布規律,對于確定干旱區棉田最適宜的地下滴灌埋管深度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踐價值。通過野外微區試驗,設置T1(0 cm)、T2(5 cm)、T3(15 cm)和T4(30 cm)4個滴灌帶埋深處理組,對比分析棉花各生育期內不同滴灌帶埋深下的土壤含水率、電導率和棉花根系的空間分布規律。結果表明...
安全與環境工程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審稿速度快,專家點評意見中肯。第一次投稿5天初審,返回并提出意見、再次投稿。第二次投稿兩個月經歷一次修改,一次格式修改,目前終審。
2024-01-05 17:212022.5月投稿,初審不到一周,很快送外審,外審一個月左右收到反饋意見并退稿。
2022-06-23 09:138月26投稿,初審4天,很快送外審,外審半個月即返回,速度很快,但被拒稿,感覺速度快和拒稿有很大的關聯性,這個期刊今年剛升C,投稿難度應該增大了。
2021-12-03 10:00從投稿到錄用4個多月,中間修改了3次,每次審核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左右,編輯處理速度很快。7頁版面費3500。
2021-10-06 09:46第七編 工業技術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