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0:05:02
物理教學
北大核心Physics Teaching
物理教學最新期刊目錄
指向“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的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研究——以“自制內置式密度計”教學為例————作者:吳盼盼;李經宇;吳利文;
摘要:文章以現有常規(guī)密度計的缺點為切入點,從操作容錯、測量條件、測量對象及原理理解四個方面設立了改進的工程目標,引導學生自制內置式密度計并進行二次改進迭代,體驗工程設計與物化實驗的完整過程,旨在發(fā)展其高階創(chuàng)新思維和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以此貫徹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例談指向學生思維進階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重構策略————作者:沈孝兵;
摘要: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落實培養(yǎng)“科學探究”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形成物理觀念、發(fā)展科學思維、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文章以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實驗教學為例,通過多個案例,闡述如何在思維進階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實驗十問題鏈”的方式對各類實驗進行教學重構,實現學生思維進階
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發(fā)展的問題鏈設計——以“探秘浮沉子”實踐活動為例————作者:顧美麗;
摘要:高質量的問題鏈設計能將學生有效引入到學習活動中,以“探秘浮沉子”實踐活動的問題鏈設計為例,立足高階位的素養(yǎng)目標,以指向學科本原的結構化問題為邏輯,創(chuàng)設凸顯學生本體的序列化活動,從對浮沉子“浮沉”現象進行解釋,到重組零件制作浮沉子,并對“浮沉”操控方法展開探討,最終修改迭代形成更有趣味性的“浮沉子”作品,學生在主動參與、深度思考中實現科學思維的發(fā)展
科學思維導向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以“動量”教學為例————作者:楊玉潔;李春密;
摘要:以知識為線索的教學容易導致知識碎片化,難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探索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路徑,提出科學思維導向的教學設計框架,并以“動量”為例展現高中物理教學設計過程。首先,通過對課標與教材分析厘清教學設計思路;接著從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chuàng)新四個方面呈現具體的教學過程;最后,從學生科學思維發(fā)展的視角設計教學評價方案,為物理教學的改進提供參考
設計實踐項目 評價科學探究————作者:許幫正;
摘要:“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是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實踐主題。經歷科學探究、培育科學思維、形成初步的物理觀念是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路徑。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關注課程內容的設計,復盤學生的探究經歷,考慮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建構及應用,設計實踐項目,可以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包括三種路徑:設計探究類實驗項目,探尋科學的論證路徑,在規(guī)律獲得中評價科學探究;設計測量類實驗項目,關注具體的操作和科學的方案設計,...
概析測電阻方法的溯源設計教學策略————作者:陳鈺;繆躍林;
摘要:中學物理中測量電阻的方法很多,但若回歸本源,其實皆可溯源至“伏安法”。文中采用“再造電表還源頭”的方法,實現測量法的多法歸一,一脈相承,激發(fā)學生的多種思維力
庫侖定律演示實驗的研究與改進————作者:阮秀麗;林浩;余雪妹;
摘要:對現有高中物理庫侖定律教學演示實驗裝置的局限性展開分析,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探討改進的方案與方法,完善了定性分析實驗裝置,并論證了使用薄金屬圓片來定量演示庫侖定律的理論可行性,提出了基于電像法的定量實驗改進方案。利用高精度電子分析天平與機械升降臺,提高了實驗操作的便捷與可靠性。教學實踐表明該套演示裝置能明顯提高測量數據的精確度,對于定量探究庫侖定律有明顯的輔助效果
跨學科實踐視域下物理學科素養(yǎng)評價綜合題的研制策略——以南通市2024年中考卷第37題為例————作者:何季軍;
摘要:將跨學科實踐融入物理學科素養(yǎng)評價綜合題的設計,順應素養(yǎng)導向的跨學科學習要求,也為評估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提供了有效工具。文章在分析跨學科實踐視域下物理學科素養(yǎng)評價綜合題研制的意義、原則等的基礎上,以南通市2024年中考理化卷第37題為例,探討這類試題的設計策略,為試題研制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素養(yǎng)、情境與試題設計——基于學生素養(yǎng)測評的分析————作者:沈正杰;
摘要:促進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是高中物理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文章從素養(yǎng)、情境和試題三方面特征及相互關系出發(fā),結合對浙江省×市學生選用浙江省高中物理選考試題模擬測評的情況分析,論述了浙江省高考物理試題在難度、區(qū)分度和效度方面所體現的特點,以及試題在情境選取、素養(yǎng)評價方面所體現的特點和作用,并進一步提出了試題設計中基于情境培育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建議
高中物理遠距離輸電中線路損失功率的教學釋疑和啟示————作者:吳壽寵;吳冬英;黃旭;
摘要:對教材關于遠距離輸電中線路損失功率的表述給教學帶來的困惑進行釋疑,詳細探討了用戶用電功率一定的情形下遠距離輸電中線路的損失功率,嘗試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所帶來的教學啟示,并以教材“思考與討論”部分和一道遠距離輸電情境的高考題為例,為如何實施教學提供案例參考
平行板電容器轉動時的電容變化————作者:楊振東;
摘要:平行板電容器作為最簡單的電容器,其結構變化導致的電容變化是各類型考試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主要討論平行板轉動時的電容變化,從公式推導、函數作圖各方面入手,分析得出一個簡潔、明確的結論,為命題者開辟一條新的思路
質點與剛體間的萬有引力計算————作者:林洽武;焦振蘭;林詩彤;趙澤敏;
摘要: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求萬有引力大小時通常將物體等效為質點,當物體本身尺寸相對物體間距離不能被忽略時,即物體不能再看成質點處理時,會錯誤地被認為可以把物體等效為質量集中在質心上的質點。這是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迷思概念,在不能忽略物體大小、形狀的情況下去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是比較復雜的。介于這兩種情況的過渡,研究質點與剛體間的萬有引力,利用對稱性及與庫侖力計算的類比,計算出無限長均勻細棒與質點、...
一般參考系中的各種慣性力的競賽教學————作者:周志東;
摘要:從定點轉動參考系中常矢量對時間的微商入手,引出絕對微商和相對微商的概念,得到科里奧利公式。最后從運動學角度推導出四種慣性力,弄清各種慣性力的來龍去脈及如何正確表達,確實給老師帶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且后面附帶三道典型例題,進一步幫助學生更深刻理解四種慣性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
一道考查思想方法的好題——2024年全國高考湖北卷壓軸題第3小問的解法研究————作者:公衍錄;楊大鵬;
摘要:介紹了如何用等效法、平均值法、微元法、類比法等思想方法,求解2024年全國高考湖北物理卷壓軸題第3小問
利用對稱性巧解物理競賽中的等效電阻問題————作者:姜曉斌;盛威;
摘要:物理競賽題中關于等效電阻問題往往能夠求解出一個簡單的結果,而簡單的結果必然對應著簡單的解題方法。文章從電路的對稱性出發(fā),再進行簡單串并聯(lián),簡化等效電阻的求解問題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入物理課堂的教學實踐——以“噴水魚洗”的探究為例————作者:鄭茂軍;
摘要:以噴水魚洗為素材,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觀摩體驗、探究揭秘、實踐深化和拓展升華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入物理課堂的教學實踐。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升科學思維、態(tài)度和責任,展現中華智慧,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和熱愛
深圳市陳典義名師工作室
摘要:<正>深圳市陳典義名師工作室于2022年4月經深圳市教育局批準成立,由來自深圳市4個區(qū)、7所高中學校的16名成員和學員組成,工作室聘請了華南師范大學教學名師、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物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課程與教學論(物理)研究生導師、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物理)專業(yè)研究生導師張軍朋教授;廣東省首批正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學特級教師、廣東省基礎教育“百千萬人才培養(yǎng)工程”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羅湖區(qū)教科院副院長姚躍涌老...
物理觀念嬗變引發(fā)物理學變革————作者:蔡鐵權;薛真;
摘要:從物理學變革的表征和物理學變革的本質,詳細分析和闡釋了物理觀念嬗變的地位和作用,這是深入理解物理觀念的內涵和本質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由此,為“觀念為本”的物理教學理念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和論證依據,為“觀念為本”的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模式建立與教學策略構建提供創(chuàng)新的靈感,進而為物理觀念整體的理論架構和深入的詮析提供了又一新的視角
依托物理學史情境 考查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2024年高考北京物理卷第16題的分析與啟示————作者:孟巖;高新華;黎嬌娥;
摘要:2024年高考北京物理卷第16題,以探究動量守恒條件為情境,除了對傳統(tǒng)實驗方案考查以外,又另辟蹊徑,從一個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考查另一種驗證動量守恒的方法,而這種驗證方法來源于物理學史。由此可見,物理學史中蘊含著很多教材中不曾涉及到的實驗方法,這些方法對于學生的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很好的考查作用,也對教師今后的教學有所啟示
關于新版教材“平面鏡成虛像”的編寫設計——從“能量觀念”的角度闡明實像與虛像的不同成因————作者:潘書朋;
摘要:2022年4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實施,筆者有幸參與編寫魯科版2024年義務教育物理教科書及其配套教師用書,其中重點參與“平面鏡成像”一節(jié)的編寫,對于“平面鏡成虛像”的編寫做了一點創(chuàng)新設計調整。魯科版新教材改變傳統(tǒng)的做法,嘗試將實像與虛像的內容安排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之前,對于實像與虛像概念,新教材結合實例從能量觀念的角度闡明實像與虛像的不同成因,以期得到同行和專家們的指...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