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3:05:28
中國大學教學最新期刊目錄
人工智能時代的計算機通識教育之思考————作者:陳國良;王志強;方磊;
摘要:探討人工智能時代計算機通識教育的挑戰及對策,分析人工智能與計算機通識教育的內在邏輯,提出重構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以及培養跨學科能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國內外成功案例表明,這些策略能夠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最后為我國計算機通識教育發展提出幾點啟示或建議
非遺融入高校美育的價值、現狀與路徑研究——以師范類高校主題性非遺美育為例————作者:韓丹;程思佳;
摘要:非遺結合高校美育是新時代對全方位育人和文化傳承發展方面的新要求,此舉不僅是以非遺為依托實現實踐美育、生態美育等的美育創新內容,也是以高校教育為平臺,構建非遺傳播、傳承新坐標。故而,本文以國家需要為旨歸,以五育并舉教育理念為導向,以非遺傳承為己任,提出非遺融入高校美育“立德樹人”的獨特價值和意義,分析非遺融入高校美育過程中文理及藝術類學科、類別的共性問題,挖掘根源,抓住痛點,尋求突破。通過師范類高校...
人工智能時代的知識盛宴 大模型中文書籍隆重面世
摘要:<正>《大語言模型》ISBN:978-7-04-063496-9作者:趙鑫李軍毅周昆唐天一文繼榮定價:99.00元出版時間:2024年12月·全面解讀大語言模型本書內容基本覆蓋大語言模型訓練與使用的全流程,從預訓練到微調與對齊,從使用技術到評測應用,幫助讀者全面掌握大語言模型的核心技術。·豐富的配套代碼與工具本書以核心算法技術為基礎,并配有大量的代碼實戰與講解,同時搭配相關的開發工具包LLMBox...
中國式現代化十二講
摘要:<正>高等教育出版社與清華大學共同打造的《中國式現代化十二講》,入選中宣部2024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已正式出版發行。本書由清華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領銜,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在內的12位涵蓋文理工醫多學科的清華院士、名家擔綱,對于高校師生進一步深入理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框架分析視域下高等教育本科數字教材政策的演進與展望————作者:李輝;李蕊馨;
摘要:數字教材是本科教材轉型的重大方向之一。收集17份高等教育本科數字教材政策,采用框架分析法,劃分政策階段,提取政策文件要素,發現本科數字教材相關政策呈現概念用語逐漸統一,特征闡述逐漸具體,建設管理逐漸規范,育人導向逐漸明確的發展趨勢。為推動本科數字教材持續發展,未來我國高等教育本科數字教材政策應注重數字教材育人價值的彰顯,注重數字教材建設主體的多元化,注重數字教材標準體系的構建,注重數字教材研究技術...
“數字循證”賦能教學質量進階——基于“教在浙大”的實踐探索————作者:鄭春燕;楊舒心;何珊云;
摘要:傳統教學質量評價與改進機制存在指標個性化和靈活性不足、證據客觀性和有效性不充分、成果應用和改進力度偏弱等問題。基于循證教育理念,借助數字技術賦能,通過全過程、自定義的嵌入式數字化評價指標工具,“解構”真實教學視頻,實時反饋學習體驗,可以搭建與教學視頻節段、教學評價建議相結合的數字化證據新結構,實現教學診斷的客觀性、可定位、精準化,即實現質量提升“小循環”。打通多部門學情、教情數據,開展多元協同、綜...
拿什么奉獻給你,大學課堂————作者:周宏偉;
摘要:以建設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為背景,結合筆者課程建設和講授的經驗,從呈現學科發展簡史、厘清知識來龍去脈、契合國家重大需求、增強文化自信、正身律己恪守師德、自身建設進階發展六個方面,以基礎力學課程為例,論述加強課程建設、充實課程內涵、營造精品課堂的理念、方式與方法
高校數字化轉型策略研究————作者:饒勁松;李薇;李珩;
摘要: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以教育部直屬高校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實地調研、文獻分析與案例研究等方法,系統評估高校數字化轉型現狀及挑戰。研究表明,高校在網絡基礎設施、教學科研、業務系統融合及數字化文化建設方面取得進展,但仍受頂層設計不足、數據驅動決策體系不健全、人員數字素養欠缺等因素制約。基于此,本文構建高校數字化轉型策略框架,提出三大核心方向與五個主要步驟,為高...
思政引領力視域下新時代廉潔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課”建設的理與路————作者:陳超凡;潘玉騰;
摘要:思政引領力是立德樹人的核心力量,新時代廉潔文化和“大思政課”是增強思政引領力的重要載體。新時代廉潔文化融入“大思政課”建設,具有增信、鑄魂、崇德、力行等價值意蘊。新時代廉潔文化與“大思政課”之間內在統一、協同育人,二者思政屬性契合、建設目標吻合、教育內容融合、路徑方式適合,共同服務于立德樹人。應遵循文化建設、教學規律和新時代大學生特點,從課程教學、文化實踐、網絡平臺、治理體系等維度,推動新時代廉潔...
法學案例分析教學論綱————作者:謝立斌;
摘要:當前法學教學普遍存在知識講授較多,能力培養不足的困境,亟須將案例分析納入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開展案例分析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在法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講授相關知識,之后組織學生就相關案例展開分析。為了有效開展案例分析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自行設計、優質資源共享等方法積累教學案例。對于學生容易陷入提煉案情不精準、結果導向、詳略處理不當等誤區,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提示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音樂表演人才培養——音樂藝術管理課程設置研究————作者:匡勇勝;向坤;
摘要:當前音樂表演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音樂藝術管理”課程的開設將有效地改善這一局面。本文從該課程的設置、內容、建設、發展等多方面進行研究,為打通音樂表演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新時代大學生中國精神培育探究————作者:孫燕;
摘要:培育新時代大學生中國精神,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應有之義。針對大學生群體在精神層面存在歷史虛無主義與冷漠心態滋生、功利主義與責任意識淡漠、消費主義與娛樂心態泛濫等消極現象,愛國主義精神可以引領青年學生明大勢、知大任,堅定理想信念;改革創新精神能夠引領青年學生自強不息、銳意進取,勇擔時代使命
數智化賦能國際中文教育課程建設的內涵、特點和實施方案————作者:史維國;布占奎;
摘要:課程建設是數智化賦能國際中文教育的主要方面,是國際中文教育質量與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礎。文章首先明確了數智化賦予國際中文教育課程建設的新內涵是“課程場景數字化”“課程模式智能化”“課程活動一體化”。其次指出了數智化國際中文教育課程具備直觀、互動、一致、即時四個特點。最后以初等漢語綜合課為例,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探討數智化賦能國際中文教育課程建設的實施方案,為國際中文教育課程建設適應學習者的大規模...
教育強國視域下地方工科院校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挑戰與優化路徑————作者:方正軍;易兵;
摘要: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對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以“新工科”建設為核心,深化產教融合、學科交叉和創新能力培養,構建適應國家戰略需求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這一目標與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核心任務深度協同。地方工科院校在卓越工程師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為國家戰略和產業升級輸送了大批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在卓越工程師培養方面仍面...
短視頻應用于高校教學的機遇、問題和對策————作者:蘇放;溫向明;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短視頻融入高校課堂,已是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對標課堂教學要求,探討短視頻在教學中的機遇和定位,剖析當前實踐中的問題和原因,總結并提出可行的對策,以期為科學引領短視頻教學建設,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提供借鑒和參考
AIGC賦能高校音樂創造性協作課堂構建的多模態框架研究————作者:孫曉燁;
摘要:在人工智能時代,音樂藝術與AI的深度融合促使音樂創作方式、表達載體發生深刻變革,同時也對高校音樂教育形態產生深遠影響。從教學目標、資源、方法和環境等層面出發,提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高校音樂創造性協作課堂構建的多模態框架,并以高校音樂通識課程“音樂鑒賞”中AIGC多模態概念工具的開發與應用為例展開探討,旨在借助AIGC與多模態大模型技術重塑傳統音樂課堂,以推動高校音樂教育形態的全面革新與...
人工智能時代教學形態的主動變革————作者:黃廷祝;
摘要:人工智能(AI),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演進和發展,正在帶來科研范式的變革。人工智能給教育是否會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由于教育本身的復雜性,基本判斷是“或將深刻改變未來教育形態”。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和挑戰,需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擁抱人工智能,主動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與人的有效協同方式(即“人―機”協同),主動變革課程,特別是課堂教學形態或教學方式。而“人―機”協同、變革教學形態的關鍵在于深...
當我們布置的作業DeepSeek能做對80%……————作者:于歆杰;
摘要:文章討論生成式人工智能推理模型對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影響。在對高校的影響部分,分別從人工智能(AI)學科的地位、人工智能對科研范式的影響、人工智能對高校治理模式的影響和人工智能對教育教學范式的影響這四個視角來論述。進而從人工智能可以作為助手有效助力現有課程的教學,人工智能可以改造課程構建新型混合式教學,人工智能可以重塑培養方案實現完全個性化學習路徑,由小到大三個層面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高等教育的人...
英國現代學徒制對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啟示————作者:沈忠華;裘澤韜;
摘要:學徒制作為一種通過口頭教學及身體示范傳遞技能的教育方法,它的核心在于其以工作為導向的學習模式能夠使學生直接投入職業實踐中去學習。英國鑒于自身國家的實際情況,成功地進行了現代學徒制度的重建,并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典范,這對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關鍵在于課程的設計。文章以課程為主線,從歷史的角度探討學徒制度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深入研究英國現代學徒制度的課程結...
新文科背景下的中文類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作者:劉云;余一驕;
摘要: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取得了較理想的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效果。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是: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方面,堅持中文與教育信息技術、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深度融合;組建新文科實驗室,開展有組織科研,通過語言咨政,發揮智庫作用;在研究生學業評價指標中新增社會服務能力及服務成效,鼓勵研究生利用專業技能解決現實問題
中國大學教學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一個多月退稿,沒有任何意見。
2024-10-24 20:44一個多月退稿,無任何意見,退稿并沒有其他學友說的那么快,但也不算慢。這一類教育教學研究期刊,對作者門檻會有個基本要求,博士生慎投吧,基本沒有機會。
2024-06-18 13:53碩士研究生期間有過一次投稿,不收版面費,文章質量可以碩士稿也能收,回復速度較快,良心期刊
2023-07-15 13:05退稿超快,投了三次退了三次,親測超快。。。。。。
2022-04-14 11:282月18日上午投稿,3月2日下午退稿。
2022-03-03 12:02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