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2:05:25
征信
北大核心Credit Reference
征信最新期刊目錄
算法行政風險的失信歸因及誠信治理————作者:陳天翔;屈佳;
摘要:算法行政范式的關系本質是“信用治理”,法治化算法行政關系到公共部門能否誠信地認識和采用算法,關系到作為美德的算法監管與問責。算法行政風險的失信主要歸因于應用算法的誠信缺失、難以信賴的委托代理關系、難以驗證的決策可信度和缺乏人類的誠信美德。算法行政法治化需要重視誠信原則的治理價值,算法行政的誠信治理要在法治的軌道上,立足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依法行政中踐行誠信原則,加強既有算法監管問責制誠信建設,加強...
數字化場景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規范目的、價值向度與優化路徑————作者:王勇旗;
摘要:數字化場景,應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價值理念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規范目的上,信息處理者應結合未成年人特殊性處理其個人信息,在保護與利用之間側重保護,切實履行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安全保障義務。價值向度上,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應秉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價值、保護弱者法治價值、凸顯時代特色發展價值、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全面發展目的價值。圍繞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價值目標實現上,可從宏觀層面構建未成年人權益保障...
科技金融政策能否激勵風險投資:基于準自然實驗的證據————作者:何劍;何稚忻;魏濤;
摘要:風險投資為企業發展提供必要資本支持,構成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環節,如何進行引導成為關鍵問題。利用科技金融政策形成的準自然實驗,以2006—2022年中國31個省區市(不含港澳臺)風險投資事件作為研究對象,實證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對于風險投資的影響。研究發現:第一,科技金融政策激勵了風險投資。第二,異質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對風投機構投資于科技型企業的激勵力度更大,但具有滯后性,而政策對于風投機構投資...
金融資源配置水平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作者:謝巧燕;張藝蒙;王昱崴;
摘要:基于2014—2022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實證研究金融資源配置水平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結果表明,金融資源配置水平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存在顯著的正向支持作用,并且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受教育程度高、數字化水平低的地區及糧食主產區。環境規制強度和社會信用環境會影響金融資源配置水平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可以通過注重農村金融人才和高水平農業人才的培養、提高環境規制強度、優化社會信用環境等方法來提高金融資源配...
數字化評級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作者:范本銀;
摘要:數字化轉型是評級行業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更好服務于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結合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數字化評級可以更科學識別與評價受評主體風險,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質效。當前針對數字化評級的國際經驗有限,國內處于探索階段,亟待深入研究數字化評級的理論框架、方法模型和預警體系,實現評級機構數字化升級和行業健康發展,更好支撐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通過明確數字化評級...
信用修復制度的實踐困境與優化路徑研究——基于長株潭地區的實證調查————作者:張路;彭妍;郭鑫穎;
摘要: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信用修復制度作為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制度支撐,重要性愈加凸顯。以長株潭地區為研究對象,采用案例分析、調查問卷與半結構化訪談相結合的深度調查方法,對現狀和實踐困境進行分析,發現長株潭地區信用修復制度存在修復條件設置不合理、修復程序有待規范、修復效果難以實現之困境,導致失信主體權益保護存在一定障礙。為破解以上困境,需強化信用修復的頂層立法設計,制定專門關于自然人信用修...
論失信信息公開的制度內容、問題檢視與制度完善————作者:閆小良;崔琦;
摘要:失信信息公開具有聲譽懲戒和公共警告的雙重功能,并具有聲譽罰、公共警告和行政強制三種公開目的。實踐中,失信信息公開方式分為主動公開和被動公開。對于失信信息公開的法律性質,應認定為混合行政行為,即同時屬于聲譽罰、行政強制和事實行為。當前,失信信息公開存在合法性不足、公開濫用、公開內容過于簡略、公開程序不規范、修復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需要健全法律制度,補齊程序漏洞,明確失信信息的公開方式及內容,并健全失信...
個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動的全過程法律規制————作者:顧男飛;
摘要:個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動是發揮數據價值的關鍵,也是我國企業順利出海的重要基礎。個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動存在較高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風險,需要完善法律治理體系,在法律合規建設和監管科技運用的基礎上,實現雙向高效流動。通過剖析個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動各環節存在的差異風險,進一步提出在流動前要充分落實告知同意規則和個人信用信息分類管理標準,順暢銜接風險自評估與安全評估機制;在流動中要積極推動國際協同治理和第三方保護...
信用數據跨境流動安全風險的全鏈條規制方案建構————作者:唐嵐敕;袁中華;
摘要:以“數據生命周期理論”為指導,分析信用數據跨境流動各階段可能產生的過度采集侵犯主體權益、不當存儲造成數據泄露、偏差處理生成錯誤結論、任意傳輸危害綜合安全等四大類型安全風險。按照“治罪與治理并重”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刑法既有罪名,全方位建構信用數據跨境流動全階段安全風險刑事規制方案,實現從消極懲罪到積極治理的轉向。在技管結合理念的指導下,從制定信用數據特別分級指南、促進征信技術手段自我優化、建立征信...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時空分異可視化及影響因素探究——基于全國130個信用示范區的分析————作者:周丙鋒;史靜;謝新水;
摘要:設立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區是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徑,可以“以點帶面”促進全國各省市提升信用水平,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社會創新活力。從2017—2023年,我國分四批建設了130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以全國130個信用示范區為研究對象,運用時空統計分析方法,探索我國不同地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的時空分異特征,并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1)在空間分布上,信用示范區總體呈集...
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小企業綠色創新的效應研究————作者:蘇蕾;邵慰;盛春光;
摘要: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傳統金融模式難以契合實體經濟的多元需求。數字普惠金融為中小企業融資開辟新徑,有力推動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2011—2023年滬深A股中小企業及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數據為依托,借助企業綠色創新投入與創新產出指標來量化中小企業綠色創新水平,實證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小企業綠色創新的效應機制。研究發現:其一,企業融資約束、新質生產力與數字技術在二者關系中發揮中介效應;其...
數字經濟視域下征信數據質量監管研究————作者:王曉東;徐梓原;段志飛;張雅婷;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要素成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使得數字經濟發展與征信業發展呈現出高度融合、協同發展的趨勢。隨著海量信用數據的增長和傳輸,征信數據質量成為征信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數據要素化和要素數據化、信用機制運行的轉變、數字化技術嵌入征信產業鏈條等都對征信數據質量帶來了巨大挑戰,亟須創新征信數據質量監管體系。因此,基于征信業務流程,從國家、行業、數據生產者三個層面構建征信數據質量的靜態監管...
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理論邏輯、困境透視與突破策略————作者:楊岸;
摘要:數據要素的價值化和深度利用已經成為促進社會、經濟和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現有研究基礎上概括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演進路徑,即數據的生產要素化、數據生產要素的價值化、數據要素價值的最大化。立足于我國國情,圍繞數據要素價值化的實現過程梳理和提煉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市場—技術—制度”三元驅動分析框架。在數據要素價值釋放過程中,存在著理論發展滯后于實踐、產業數字化滲透率低、優質數據要素資源供給不足、數...
民營企業高管人員背信犯罪行為的治理路徑——基于《刑法修正案(十二)》相關修訂條文————作者:張二軍;劉威;
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二)》將民營企業高管人員背信行為納入刑法,其重要意義在于:回應民營企業保護自身權益的期盼,落實國家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的部署,完善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法治保障。民營企業高管人員嚴重背信行為入刑后存在四個方面的謹慎與隱憂:國企民企高管人員背信行為的差異、刑法治理民營企業高管人員背信犯罪限度的把握、刑法淪為民營企業高管人員之間斗爭的工具、治理民營企業高管人員背信犯罪的理論研究不足等。完善刑法...
科技金融政策、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新質生產力——基于地市級微觀數據的準自然實驗證據————作者:胡超凡;陳柳欽;謝捷;
摘要:基于2009年至2021年282個城市的數據,利用第一、二批“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政策作為自然實驗,構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和新質生產力指數。同時,采用多期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法來系統評估這一政策對新質生產力的影響,并深入探討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介效應。研究表明,試點政策對新質生產力的提升作用顯著,并且這種影響在空間上具有擴散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還表現出動態演化和持續增強的趨勢。通過安慰劑檢驗和...
“職業信用”業態及其發展狀況————作者:林鈞躍;
摘要:隨著多種信控技術應用于人力資源服務,人力資源市場上的職業信用業態獲得了幾個波次的成長助力,呈現出一個新行業的趨勢。先后被引入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信控技術主要包括商務調查技術、個人征信技術和品信評估技術,它們被用于研發新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各類企事業單位的不同人力資源管理需求。在性質上,前兩種技術屬于非接觸式的征信技術,而第三種技術則采用的是接觸式信用生理學方法
人工智能在信用評級中的實踐和探索————作者:趙維波;
摘要:信用評級作為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其行業的健康發展對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人工智能技術特別是預訓練語言模型的提出和大型語言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帶來重大機遇。新興人工智能技術在非結構化數據處理、信用模型構建、信用分析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技術來源,促使傳統信用評級流程和評級方式發生變革;通過數智賦能提升信用評級預警能力和評級質效,催生評級大數據、評級數字原生等信用評級新...
企業數字化轉型、供應鏈與商業信用————作者:黃立赫;
摘要:選取我國A股上市制造業企業2010—2022年的相關財務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探討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其商業信用的影響,探明供應鏈關系作為中介變量在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商業信用之間的關鍵作用。研究發現:第一,企業數字化轉型會擴大其獲得的商業信用規模,在供應商—企業—客戶交易中,企業數字化轉型將進一步擴大在供應商和客戶處獲得的商業信用規模差異。第二,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加強供應鏈合作關系,降低競爭關系,進而擴大...
信用修復權的規范構造:基于權利論證的進路————作者:樊曉磊;李輝;
摘要:信用修復權是學理和實踐中提出的新型權利,是市場社會信用體系、信用生態建設的必然產物,是法治實踐和權利生產的自然結果。信用修復權源于“人人平等”原則,是憲法“公民基本權利平等保護”規定的內在要求。信用修復權根植于“意思自治和誠實信用”之私法核心精神,其以信用權為依歸、兼具人格權和財產權的雙重屬性,并實質體現為信用主體的誠信義務。《民法典》“名譽權”規定構成了信用權和信用修復權的規范依據,信用修復權是...
信用監管標準化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作者:周莉;趙燕;李志紅;張恒;孟翠竹;
摘要:標準化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技術保障,信用監管標準化涉及信用信息、信用評價、監管應用、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務等類別。通過梳理信用監管標準化現狀,對信用監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的分布情況、關注重點等進行統計分析,結合當前信用監管工作實際,指出信用監管標準化在信用信息數據規范、信息共享交換、應用管理和標準實施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根本原因,圍繞提升信用監管規范化水平、推動信用監管標...
征信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郵箱投稿一個多月,收到編輯電話錄用,后來加上編輯微信了,目前編輯聯系壓縮版面。暫定是8月見刊,具體情況,錄用再補充。
2023-06-02 23:01五月下旬投稿,七月中旬雜志社打電話通知用稿。后面編輯發修改郵件。預計在三個月后刊出。無版面費,但需要訂購當期十本刊物,不到二百塊。整體投稿流程挺順暢
2022-07-25 23:15文章六月末投稿,七月上旬收到錄用電話,擬錄用于三個月后刊出。 編輯加微信進行后續的修改,文章不用版面費,總體來說,投稿很順暢。
2022-07-21 13:1211月13投的稿子,18接到編輯部用稿電話,然后過了兩天編輯加了微信讓校正稿子有無錯別字、病句。校正合格,安排在明年第二期見刊
2021-12-19 10:07論文要符合風險、信用等方向,編輯的作用比較大,也會有外審,基本都是提觀點性的意見。從投稿到錄用,一般半年左右,如果選題特別符合熱點,也會提前發表。對實證或者理論沒有區別對待,甚至調查報告類的文章也會錄用。
2021-07-22 10:34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