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6 13:05:14
國際金融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人工智能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者:孫早;曹源圓;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通過革命性的生產方式,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成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強勁支撐。本文從技術的革命性突破視角,分析了人工智能時代新質生產力培育與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實踐路徑。研究表明:第一,從歷史演進角度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顛覆性生產變革正在通過優化生產要素和提升生產效率的方式培育新質生產力,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點。第二,從技術創新的擴散規律來看,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內部創...
LPR改革、貨幣流動性與制造業就業————作者:汪亞楠;林睿聰;徐楓;
摘要: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實際利率形成中發揮引導作用,LPR改革有助于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本文通過構建包含資本市場的九部門金融CGE模型,刻畫居民、非金融企業、傳統金融機構、政府和國外五部門之間的融資渠道,模擬評估LPR改革對國內生產總值、制造業生產總值、貨幣流動性和制造業就業水平的影響,驗證了LPR改革能夠發揮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研究發現:LPR...
影子銀行規制、銀行理財資產配置調整與債券信用利差————作者:邵文波;鄭海貞;倪中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影子銀行規制政策實施、銀行理財凈值化對債券信用利差的影響。利用《資管新規》實施的兩個關鍵時間節點構建雙重差分模型發現:第一,整體看,影子銀行規制將導致高評級信用債信用利差收窄。第二,從機制上看,《資管新規》發布后銀行理財運作模式轉變,風險偏好降低從而更加偏好于高評級、長久期信用債,導致這些債券信用利差縮小。第三,上述影響存在時變特征,銀行理財產品估值方式轉變強化了銀行避險情緒。在利率上...
跨境資本流動尾部風險識別與化解——基于宏觀審慎政策的研究————作者:張小宇;張騏歆;
摘要:跨境資本的平穩流動是維護經濟與金融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交織的背景下,宏觀審慎政策能否有效平抑跨境資本異常波動值得深入探討。本文構建“在險資本流動”模型,將全球金融周期、跨境資本流動與宏觀審慎政策置于統一的分析框架,基于當前金融環境分析資本流動的尾部風險特征,并進一步研判宏觀審慎政策的有效性和跨期效應。研究結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波動對跨境資本流動產生負向影響,且尾部區域的負相關...
人口紅利、貨幣政策力度非對稱性與影響機制————作者:翟光宇;馬鎮堯;李玉冰;
摘要:基于全球主要國家的寬松貨幣政策長期化、低利率現象,以及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背景,本文使用國際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人口紅利對貨幣政策力度非對稱性的影響。研究發現:人口紅利是導致貨幣政策力度非對稱性的重要原因,具體表現為擴張性貨幣政策調節力度過大而緊縮性貨幣政策調節力度不足,此結論在使用多期DID與工具變量法等方法處理內生性問題以及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分析影響機制發現:人口紅利增強了貨幣政策的有效...
薩伊定律成立情景與條件的理論模型解析——基于擴展的乘數-加速數模型視角————作者:宗良;郝毅;吳澤文;
摘要:本文基于擴展的乘數-加速數模型視角,對薩伊定律成立的場景及條件進行解析,同時利用中美兩國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發現:第一,薩伊定律在一定條件下能夠成立。當經濟運行在周期范圍內,且振幅隨時間快速趨近于零時,薩伊定律成立。第二,薩伊定律和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的成立條件具有共軛性,二者相互補充。第三,利用中美兩國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發現,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存在非常接近薩伊定律成立的情況,薩伊定律對現實具有相應...
數字服務貿易的競爭與進口替代效應分析——基于數字貿易企業的微觀證據————作者:于春海;許茜;孫浦陽;張梓萌;
摘要:隨著全球數字服務貿易高速發展,中國數字服務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逐漸增大。本文使用中國稅收調查數據提供的企業信息,較為精準地識別出中國“從事數字服務貿易”的企業信息,并匹配進口數據。本文發現:國際數字服務貿易的蓬勃發展將產生顯著的競爭效應,促進數字服務貿易相關的設備進口;研發投入高的企業進口的數字設備產品更少,表明進口與研發存在顯著的替代效應;研發約束與研發替代存在反向關系,表明研發約束使企業選擇設備...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境外債券發行定價————作者:吳云朗;袁夢;黃俊;彭劍飛;
摘要: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轉型深刻改變了企業行為以及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認識。基于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背景,本文構建2007—2022年我國上市公司境外債券發行樣本,考察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否在境外債券發行過程中降低發行定價。研究發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具備風險緩釋效應,通過獲得市場關注及提升內控質量,顯著降低境外債券發行利差。異質性分析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風險緩釋效應主要體現在風險較高的...
反洗錢監管對跨境資本流入的影響研究:基于金融發展的門檻效應————作者:李知睿;李羨;陳波;計飛;
摘要:金融一體化背景下全球金融發展帶來跨境資本流入加速擴張,跨境交易中滋生的洗錢犯罪將對國家的投資聲譽和金融秩序構成威脅,一國反洗錢(AML)監管系統有效性在完善洗錢治理和吸引外資中發揮關鍵作用。本文基于179個國家2011—2020年的數據構建面板門檻模型,研究金融發展條件下AML監管對跨境資本流入的門檻效應及影響渠道,發現AML監管對跨境資本流入存在正向門檻效應,且僅當金融發展水平跨越一定門檻時效應...
數字金融與全球價值鏈嵌入——基于跨國數據的實證研究————作者:孫紅燕;崔婉琴;
摘要:本文根據二十國集團2016年通過的升級版《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從數字金融獲取和使用兩個維度構建跨國數字金融指數,探索數字金融與全球價值鏈嵌入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第一,數字金融發展不平衡現象較為突出。不同地區、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數字金融發展存在較大差異。第二,數字金融對全球價值鏈嵌入產生倒U型影響。機制分析表明,數字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產生U型影響,而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對全球...
央行溝通的企業風險承擔效應研究————作者:蔣海;孫娜;王梓峰;
摘要:央行溝通作為一種非常規貨幣政策,可通過“信號效應”直接影響企業預期,從而對實體企業的投融資行為和風險承擔產生影響。本文通過構建理論模型,對央行溝通影響企業風險承擔的邏輯關系展開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央行溝通釋放的樂觀情緒信號與企業風險承擔水平之間呈現顯著的U型關系,且這一關系會受到央行“言行不一”的抑制作用及高政策透明度的促進作用的影響。另外,區分正常時期及危機時期后分析發現,公...
碳中和目標下低碳轉型對銀行風險的影響效應——來自我國上市銀行的壓力測試————作者:連飛;吳寒冰;周國富;
摘要:本文首先對碳中和目標下低碳轉型對銀行風險的傳導機制進行定性分析,然后以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為核心構建低碳轉型風險因子,基于我國上市銀行2007—2021年面板數據構建模型進行壓力測試,評估低碳轉型壓力因素對銀行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低碳轉型呈現出明顯的“資產擱淺”效應,是銀行風險的沖擊來源;隨著企業資產損失的上升,低碳轉型惡化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增加了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壓力測試表明:銀行不良貸款率在假...
境外人民幣清算行能否培育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基于國際清算銀行調查數據的分析————作者:沈悅;周奇鋒;
摘要:本文利用國際清算銀行2010—2022年三年一次的調查數據,構建多期雙重差分模型,分析境外人民幣清算行能否以及如何培育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研究發現:境外人民幣清算行設立以后,東道國和地區人民幣外匯交易份額顯著增加,境外人民幣清算行能夠發揮培育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的作用。機制分析表明,人民幣投融資功能的增強和信息不對稱程度的緩解是清算行發揮培育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作用的兩個重要渠道。進一步研究發現,清算...
美國貨幣政策沖擊對我國行業的溢出效應研究——基于生產網絡的視角————作者:余靜文;沈妤恬;
摘要:全球金融一體化背景下,不斷細分的全球化產業鏈分工體系引起金融風險在地域間的擴散。作為全球金融周期的主要驅動因素,美國貨幣政策沖擊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明顯的外溢效應。本文考察美國貨幣政策沖擊下滬深A股上市企業中39個行業的股票市場表現,分析沖擊對我國各行業的總體效應,并基于生產網絡視角使用空間自回歸模型將美國貨幣政策沖擊的總體效應分解為直接效應和生產網絡效應。研究發現:我國股市對美國貨幣政策沖擊反應的...
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管制能否應對跨境資本流動沖擊?——來自證券類資本流動的證據————作者:彭紅楓;馬世群;封超;
摘要:本文基于2001—2019年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間雙邊證券類資本雙向流動數據,系統考察了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管制對雙邊證券類資本雙向流動的作用效果及特征,研究了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管制政策與匯率市場化改革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間的搭配效果及新興市場經濟體間資本管制政策的跨國協調作用。結果發現:第一,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流出管制收緊會加劇其證券類資本流向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經濟體實施資本流入管制...
“雙循環”聯動對穩外資的影響研究————作者:史恩義;李醇;于童;
摘要:“雙循環”聯動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行結合,對于穩定外商直接投資具有重要意義。“雙循環”聯動有助于從供給側降低外資企業的交易成本與經營風險,同時從需求側提高居民消費能力與消費需求,提高外資穩定性。實證檢驗發現:“雙循環”聯動能顯著提高外資穩定性。異質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區、城鎮化水平以及城市層級能夠對“雙循環”聯動的外資穩定效應產生影響。機制檢驗發現,“雙循環”聯動通過實現消費升級對穩定FD...
“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機制體制”研討會暨《國際金融研究》論文宣講會征文啟事
摘要:<正>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對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更好激發廣大學者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搭建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平臺,中國國際金融學會聯合海南大學國際商學院舉辦“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機制體制”研討會暨《國際金融研究》論文宣講會,時間為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地點為海南省海口市
《國際金融研究》2025年征稿啟事
摘要:<正>《國際金融研究》是我國國際金融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是我國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學術界和實務界等進行國際金融問題研究與決策時的重要參考。本刊立足于金融,特色在國際,關鍵是理論深度及學術前沿。《國際金融研究》開設“金融理論與政策”“環球金融”“金融機構研究”“金融市場”和“公司金融”等欄目
產業結構與匯率制度選擇————作者:范言慧;羅文穎;張宇航;
摘要:一國匯率制度的選擇不應忽視其產業結構的作用。本文基于全球136個經濟體1999—2020年的跨國面板數據,采用有序離散因變量模型,探討產業結構對匯率制度選擇的影響。研究發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浮動匯率制度選擇有顯著的正向推動作用。中介效應檢驗發現,以國內消費占GDP比重衡量的消費依存度和以服務貿易比重衡量的貿易結構是產業結構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中介渠道。進一步研究發現,產業結構對匯率制度選擇的影響并...
綠色投資者與企業綠色創新:基于機構投資者注意力視角————作者:宋肖肖;王愛萍;胡海峰;
摘要:綠色機構投資者作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綠色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綠色機構投資者持股和上市企業專利數據,從投資者注意力視角研究了綠色機構投資者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和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綠色機構投資者注意力的提升顯著促進了企業綠色創新。機制檢驗表明:綠色機構投資者注意力提升通過增加參與公司綠色治理的動機和有效性提升了企業綠色發展意識和綠色資源配置效率。更高的環境規制強度和行業...
國際金融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